戰火邊蓋屋-台灣建築師「建築讓難民棲身與發聲」
距離台灣8000公里的土耳其、敘利亞邊境,在名為雷伊漢勒的小鎮,出現外觀奇特的建築群。雙曲線的金屬拱頂,成排的混凝土牆,這是自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至今,土耳其境內首次打造的敘利亞難民綜合服務中心:「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
中東火辣烈日下,公民中心的金屬薄板屋頂,反射耀眼的陽光,更是上萬敘利亞難民的希望;催生公民中心的背後,是台灣學者、土耳其畢爾肯特大學(Bilkent University)建築系助理教授裘振宇。
歷經政權更迭、戰亂波及,資金及資源的匱乏,世界公民中心的誕生,將提供敘利亞難民的庇護及就業,隨著全世界包含台灣在內,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裘振宇相信,建築應化為一種行動,跟社會對話,使生命更平等。
斷垣殘壁的新文明 在戰火邊境蓋出希望
敘利亞內戰從2011年爆發以來,超過560萬人逃離敘利亞,尋求他國的庇護,光是土耳其就收容超過一半的敘利亞難民,但將近90%的人居無定所,婦女沒有穩定工作收入,孩童無法接受教育、基本醫療照護。
5年前,在土耳其任教的裘振宇,意外接獲一項任務,在雷伊漢勒蓋一座難民營,但資源匱乏、預算不足,一開始內心掙扎許久,「但我跟自己講,要是不做,我一定會後悔」,在人生歷程中看到很多不平等現象,裘振宇決定捲起袖子,「就做這一次」。
但問題隨之而來,雷伊漢勒換了3任市長,曾有市長想推翻全案,氣得裘振宇在公聽會拍桌叫陣,所幸案子保住了,卻僅有1200萬的預算,根本無法負擔建築成本,只好在戰火邊境就地取材,花了4年時間,世界公民中心終於落成。
用52個建築單元組成的世界公民中心,充滿人道救援「巧思」。原本要當作土耳其、敘利亞的混凝土邊界圍牆,成為公民中心最主要的結構,傳達「牆」應是庇護所而非邊界;由折疊金屬片搭建的拱形屋頂,呼應伊斯蘭的信仰,展現中東地區的宗教情感,同時將廢棄混凝土塊化為兒童遊樂場與景觀設施,不讓邊界戰火阻止下一代的希望與想像。
「創造產業,而且越做越精緻。」世界公民中心完工後,不是結束、而是開始。談到敘利亞的難民危機,裘振宇提到,當時他認為只有2條出路,其中1條路就像摩西出海,到應許之地開始耕田,過上自給自足的日子,但土、敘周邊水源嚴重不足,土壤鹽化嚴重,遑論有田有地。
另1條路,就是世界公民中心扮演產業孵化器,每1個建築單元都能變成多功能的手工作坊,設計、製造與販賣在地特色或獨家商品,例如目前協助敘利亞婦女編織「喵喵澡袋」和「汪汪圍巾」,以及手工敘利亞哈勒波肥皂,讓商品輸出到台灣、歐洲販售,創造就業機會。
作為第一個為敘利亞難民以及當地土耳其居民設計的產業孵化中心,「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正逐步邁向真正的永續經營,在市長的百般請託下,裘振宇成為第一任「志工」執行長,用行動訴說屬於土、敘邊境的「故事」。
「如果計畫失敗了,一切終將消失,但我至少嘗試過,最後能留下的,也就是一個故事」但裘振宇還是期盼計畫能成功,沒有人失業、也沒有難民,有一天世界公民中心能功成身退,「最終,我們也還是留下一個故事,因此,就讓我們放手一試,無愧於心,無愧於天地」。
因「小建築,大改變」啟發 用建築跟社會對話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串起台灣跟土耳其的連結,也創造難民問題的新解方。裘振宇認為,面對社會的困境及挑戰,建築應該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我們應看重大眾生命的價值,而不是建築物的個人美學」。
這樣的理念,也貫策在裘振宇策劃的「台灣行動!與社會對話的建築」國際巡迴展。今年於德國慕尼黑建築博物館首展,網羅台灣近年許多建築作品,呈現建築師與土地及社會的互動。
「大部分的建築,永遠是服務金字塔最頂端的人」裘振宇表示,建築是很貴的事,讓有最好生活品質的人,享受更好的服務,在這個極端化的社會,又有誰來服務金字塔底層的人?
影響裘振宇對於建築的認知,是讀了慕尼黑建築博物館長Andres Lepik出版的《Small Scale, Big Change(小建築,大改變)》,即便是一棟小房子,都可能在社會扮演重要角色。這也讓他決定籌劃展覽、接手世界公民中心,因為相信「建築能化為一種行動,進而創造生命的平等」。
建築師黃聲遠在宜蘭堅持不懈的空間改造,建築師謝英俊的災區住屋重建計畫,「台灣行動!與社會對話的建築」展覽,呈現台灣透過建築的方式,追求公平正義的理想與實踐。對裘振宇而言,「這不僅是台灣的價值!而是世界所共同追尋的價值!」
「建築對於社會的真正功能是什麼?」高貴華麗的建築,也許能提高少數生命的「品質」,但裘振宇認為,在當下,生命的「平等」及「永續」更為重要,例如公民世界中心的誕生,即便過程曲折,卻讓難民也享有工作與生存的基本權利。
照顧周圍的人 任何地方都是世界的中心
從大學時期就熱愛建築設計,並想著做一件有意義的案子,裘振宇從最早於美國紐約、澳洲墨爾本求學,再到芬蘭阿爾托大學、土耳其畢爾肯特大學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任教,如今在土敘邊界服務,他跟自己講「真正有機會的時候,我這輩子只要完成一棟小房子就夠了」。
為敘利亞難民帶來希望,或許對於台灣人是遙遠、陌生,但跟台灣絕大多數的社福組織、公民團體一樣,做讓社會更好的行動。
裘振宇認為,只要能照顧我們身邊周圍的人,你、我就是很了不起的人,「你、我所在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將會是世界的中心。」
或許某一天,敘利亞內戰有望終結,難民也不再是問題,「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終將功臣身退,但如同裘振宇所說的,因為希望,每一個看似毫無生機的戰火邊疆,都有故事留下。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