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交響樂到戶外 草地上用音樂療癒人心

國家交響樂團「跟著音樂去旅行」戶外音樂會,將殿堂音樂帶至各鄉鎮,用實際行動實踐音樂平權。 圖/國家交響樂團提供
國家交響樂團「跟著音樂去旅行」戶外音樂會,將殿堂音樂帶至各鄉鎮,用實際行動實踐音樂平權。 圖/國家交響樂團提供

走出殿堂 演奏生命音樂會

音樂並不是一項侷限在殿堂內、僅提供少部分人欣賞的藝術,其實每個人的生命故事裡,都有一段觸及內心的樂章,一如國家交響樂團執行長郭玟岑所說:「我覺得對音樂的感受,它非常公平,沒有標準答案,沒有絕對正確的詮釋,沒有音樂應該要怎麼做。」

親近音樂,每個人都是公平且自由的。郭玟岑談文化平權,國家交響樂團(NSO)作為一個國家級藝術團體,關注藝術專業核心的同時,在實踐社會意義的道路上,也有許多面向能夠貢獻其心力,巡演邁入第4年的戶外音樂會,就是NSO以實際行動來實踐音樂平權

藝術下鄉 跟著音樂去旅行

郭玟岑笑著說,或許很多人對NSO都存在這個印象:「我們的主戰場在全世界的舞台、在國家音樂廳所謂『殿堂』兩個字」,但音樂表演不只侷限在場館設施內,「我們深信音樂做為一個載體,在不同的場域可以有不同的呈現方法,我們用音樂來跟大家做溝通。」

NSO帶著音樂從北到南,走訪桃園、新竹、台南、屏東,也飛到離島澎湖,深入大大小小的社區,讓民眾即使受限於全球疫情影響無法出國,也能聽著各國音樂家的創作,乘著音樂去旅行。

觀眾也在同一個時間、地點,跟音樂家一起創造一個美好的音樂體驗。 圖/國家交響樂團提供
觀眾也在同一個時間、地點,跟音樂家一起創造一個美好的音樂體驗。 圖/國家交響樂團提供

戶外音樂會場地有時是臨時搭建的鋼架舞台,有時只在一片草地上,就能奏出曼妙樂音,「戶外演出有它執行上的困難度,在一個自然的空間裡面,溫度、濕度對樂器演奏多少會有影響」,但深入台灣社區,在不同的地景環境中演出,音樂與在地人文也激盪出燦爛火花,「我們對台灣的地理人文越來越熟悉,在面對新的挑戰、新的文化交流,我們對自己越認識,就會越有自信。」

國家交響樂團執行長郭玟岑認為,音樂平權讓觀眾跟音樂家一起創造一個美好的音樂體驗。 圖/陳軍杉拍攝
國家交響樂團執行長郭玟岑認為,音樂平權讓觀眾跟音樂家一起創造一個美好的音樂體驗。 圖/陳軍杉拍攝

而一場音樂會的成功,除了音樂家,觀眾也是重要的角色,「觀眾也在同一個時間、地點,跟音樂家一起創造一個美好的音樂體驗」,郭玟岑說起一次NSO在桃園戶外演出的經驗,「我們演到一首日本歌謠,一位老太太聽了,就在台下默默流淚,一旁的老先生輕輕拍著她的手、好似在安慰著老太太。」

老太太究竟為什麼會流淚,這個答案、以及答案背後牽動的故事,都屬於老太太與音樂之間最親密的聯繫,「我想可能是音樂觸動了她人生某一段歷程,引發了可能懷念、傷感、感動、或是感激,我不確定是哪些感觸,但我覺得這就是音樂的能量,它不只是一個音樂演奏的過程,而是一種真心付出,會有回饋跟交流。」

戶外音樂會現場觀眾隨著舞者律動。 圖/國家交響樂團提供
戶外音樂會現場觀眾隨著舞者律動。 圖/國家交響樂團提供

音樂輔療 伴你越老越豐富

NSO音樂總監呂紹嘉期許NSO是深刻而悸動的音樂展現。郭玟岑說:「在這樣的音樂方向,我們能做的事情太多了。」在戶外音樂會之外,NSO還進行另一項以音樂為媒介,為老者、失智症患者提供音樂照護的輔助治療。

醫師開藥為病患治療疾病,NSO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串聯,開立「音樂處方籤」,讓病患走進音樂廳,聽一場音樂會。「一開始我們都有框架,覺得那一場音樂會太難、可能沒辦法接受,我們後來發現,音樂有自然說話的能力,在專業的醫師、護理師陪伴下,長輩們能藉著音樂會進行一些社交活動,我們也會給予音樂指引,希望這張音樂處方籤能協助他們維持情緒平穩,重新找回生活的主導權,這對年長者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每一個人都會變老,變老這件事非常的公平」,郭玟岑說,推動音樂輔療活動、開設一系列工作坊,開始時的確有點像瞎子摸象,但在一次次試驗、嘗試找到最適合在台灣發展的模組,最大的動力來自於:「這個不是做給別人的,有一天我自己也會用到,做音樂輔療我感受到滿滿的正能量,去思考如何老得很豐富、很有尊嚴。」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別等末日才後悔!全球71%濕地面臨消失危機 守護「垂直濕地」要趁早

別等末日才後悔!全球71%濕地面臨消失危機 守護「垂直濕地」要趁早

性別凍結...美國五角大廈停招跨性別者 並中止軍人性別轉換治療

性別凍結...美國五角大廈停招跨性別者 並中止軍人性別轉換治療

好自私...草莓農私自架網 多隻保育鳥類慘死網上

好自私...草莓農私自架網 多隻保育鳥類慘死網上

懶惰才不會被淘汰!樹懶教你「懶」與「慢」的生存哲學

懶惰才不會被淘汰!樹懶教你「懶」與「慢」的生存哲學

最新文章

當年輕人不再吃小米...基金會攜手部落農友保種、帶1.4噸有機小米進入校園

當年輕人不再吃小米...基金會攜手部落農友保種、帶1.4噸有機小米進入校園

丟垃圾像叫外送一樣簡單!「垃可」如何把倒垃圾變成一門千萬生意?

丟垃圾像叫外送一樣簡單!「垃可」如何把倒垃圾變成一門千萬生意?

一碗暖心湯圓,張淑芬給台積同仁真切話語、與熊本社區建立暖心連結

一碗暖心湯圓,張淑芬給台積同仁真切話語、與熊本社區建立暖心連結

展望未來讓「好事」持續不斷!懷世代公益加速器  為好的價值找對的方法

展望未來讓「好事」持續不斷!懷世代公益加速器 為好的價值找對的方法

台灣諾和諾德驅動改變 支持都原青年「洄游」的健康能量

台灣諾和諾德驅動改變 支持都原青年「洄游」的健康能量

最奇怪的職業?機器人也有感知 AI也需要「人權律師」

最奇怪的職業?機器人也有感知 AI也需要「人權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