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連史上「最雜」設計力 喬一喬台灣社會事
日常生活中,凡遇不爽、不公正、無奈的事,是否都讓你感覺到心情上「有夠阿雜」呢?對台灣人來說,台語「阿雜」二字,一點都不陌生,用來表達躁動不安的情緒,是再貼切不過了。
「透過不同的觀察角度看社會上發生的事情,並提供更多解決方案」。這是「阿雜社會事」展覽的策展核心價值。以「企業永續+社會創新」概念出發,針對循環經濟、弱勢就業、國際社會等大小事,進行深度互動式體驗,並邀請知名企業、藝人一同共襄盛舉,期盼能以活潑有趣的展出內容,拉近與大眾的距離。
從事設計工作20多年,擔任此次「阿雜社會事」設計總監的點睛設計創辦人韓世國表示,不若其他展覽策展方式,都是由單一策展規劃、執行策展理念,這次策展成員多元、專業背景,也希望透過各自專業背景不同呈現各自所看見的「問題」。如此的呈現,也呼應「阿雜社會事」策展主軸:既雜又多元的視角。「而這雜而多元的繽紛,也正如同我們的社會一樣。」韓世國說。
串連四城四地 不只是台灣的社會事
除了展區四大主軸:循環經濟、弱勢就業、友善消費、在地創生之外,特別的是,參與的設計師群更主動發起策畫國際概念區,將串聯曼谷、大阪、吉隆坡3個亞洲城市關心社會設計的設計師,一起展現各個地區所關心的社會事。
韓世國表示,這次加入策展的設計師群,過去在自身工作領域中就發現,國際間有不少設計透過社會設計的方式關心、改變當地的社會事。有別於過去國內類似主題的相關策展,阿雜社會事這回跨步走向國外,也是希望四地四城的串連,「讓這回阿雜社會事展覽,不只是關心台灣的社會事,也是關心國際的社會事。」韓世國說。
從型態、策展主題,這次阿雜社會事展覽將有許多第一次,對於擁有不少豐富策展經驗的韓世國自己,也有了不一樣的「第一次」。他表示,也推出不少有關循環經濟的商品,參與的展覽也多半是商展。
這次加入阿雜社會事的策展團隊,也有機會讓自己透過設計的方式,親自實現過去所關心的議題。而韓世國也期待此次阿雜社會事的展覽所展開的視角、經驗,也能作為起點,「今年,我們讓大眾看見問題,明年我們也將希望,推動『敲敲門計畫』,再串連2至4個城市,繼續向國際『knock knock』,進一步找解方。」韓世國說。
不下定論 用體驗看見台灣問題
「社會事並非追求相同而是理解每個不同」, 企業品牌(CI,Corporate Identity)設計師褚若堯點出策展核心,藉由展覽探討社會上不同型態議題,但其更深層的意義,在於理解社會上每一個擁有不同思維、不同背景的的生命體,存有主觀性的複雜想法,重點是「並無對與錯」, 因為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理解、交流、 對話、融合。
褚若堯分享,平時品牌設計多從企業角度出發,直接地以「希望達到什麼目的、為了達到目的」的角度思考,處理少數意見時,不假思索採取不理會之態度,抑或對重大決策主要追隨關鍵人物的引領進行,其他夥伴則必須配合。
他坦言,設計阿雜社會事跟策劃企業品牌的角度,有極大差異,思維的轉換是個蠻大的挑戰。
「阿雜社會事不是對議題下定論,而是接納更多不同想法的人」褚若堯說。團隊在挑選各類議題時,並無設計標準答案,反而是期望透過各方對話,尋找出多元、開放的解決方案,「這個社會太需要互相傾聽、交流的過程」。
透過這回參與「阿雜社會事」視覺設計,讓他對永續發展目標(SDGs)有了更全面性地了解。褚若堯的品牌顧問公司,主要業務以協助客戶針對企業品牌、消費性品牌一系列商業性專案,曾接觸過包含海洋、環境、教育、性別平等各類議題,例如替聯合勸募組織建立品牌識別系統;或協助綠色和平組織倡導,少吃黑鮪魚的社會議題溝通專案。他說,少接觸但相當感興趣,也願意投入資源一同分享,讓社會共好。
褚若堯觀察,多數企業在推動「企業社會責任」關心議題較侷限,例如環境汙染、經濟、生產製造平衡等,但針對貧窮、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往往關注度偏低,希望透過展覽以及企業推動,吸引民眾對「社會事」產生更多興趣,而非僅侷限在海洋生態、空氣汙染。
主題字用曲線 要讓社會事「撥亂反正」
一聽到「阿雜社會事」,民眾可能會覺得很嚴肅,視覺上感受沉重,但回歸策展主軸,「最大的目的是希望提高民眾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因此在主視覺設計上,利用曲折線條,展現出阿雜社會事對社會的躁動感,傳遞出社會上的問題,是透過多數人的對話不斷產生衝撞 。
褚若堯解釋,為拉近和民眾對展覽的好奇,主視覺設計處處可見活潑趣味小巧思,運用熟悉的對話框、便條標籤,傳達對既定議題的標籤化,透過鮮豔跳Tone的潑墨手法,展現阿雜事的爆炸感,揉合暖色系之棕、黃、藍色,欲營造積極正面,棕色亦是代表融合的多元性色彩,但加上橘紅色的碰撞,訴說內心矛盾。
此外,在標準字體設計上,雖多以曲折線條呈現,但仔細看會發現,並非每一個字體都曲折,只有在特定字體、特定位置上發出躁動不安訊號,但有的反而是穿插「曲線」與「直線」。
他認為,社會事雖然很「阿雜」,但期盼大眾關注後能「撥亂反正」,讓原本的躁動不安回歸正軌,色彩以藍、橘紅為主,藍色是理性安定;橘紅色是躁動,對比下呈現衝突感。
此外,還採用顏文字,像是「雜」裡的W,彷彿是人眼睛閉起來、閉得很用力很掙扎、很阿雜;「會」裡的M是瞇瞇眼、愉悅情緒,就連直線的鋸齒角度也具有方向性,在在都是社會議題歧見的展現。
除了中文字體,同時也設計出英文標準字「SOCIAL ZIGZAG」,褚若堯說,為了表達本土在地化,阿雜一詞是台語發音,這股情緒難以用國語適切表達, 且應該僅在台灣才容易被理解,如果跨出國際會充滿 「曲折」,因此,英文中ZIGZAG的設計,「A」中間的一橫斜線,同樣以曲線線條,傳達躁動概念。
期望展覽每年舉辦,並有機會走入國際市場,因此,考量商業性和使用的延續性,不像其他展覽字體設計,僅是針對單一展覽使用,褚若堯考量到,阿雜社會事的字體,即使縮小化、品牌辨識度仍十分清晰。
褚若堯說,這次展覽的設計構思,「不單是為了視覺美感和設計感表達,而是以民眾可理解的符號,加上試圖傳達的內容組成視覺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