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法官真的那麼多?法律百科教你看懂法律
在上網Google就可以獲得資訊的年代,「法律」卻因為艱澀難懂,加上缺乏了解法律的便捷途徑,對一般人依舊高不可攀。
2018年10月上線的法律百科,以維基百科為典範,希望能打造一個平台,人們只要上網搜尋,就可獲得法律知識,讓有需要的民眾在網站上提問、有法律專業的人回答,並開放給所有民眾免費查找法律資料。
專案經理林希庭表示:「法律最終要處理人和社會的問題,既然如此,人就必須了解法律,不然就容易產生衝突。」
網羅190位法律人 400多篇法律問答
法律百科以「解決生活法律問題的法律平台」自許,網站內容分成3大部分,「文章」由法律人撰寫,以約7百字解釋法條及適用範圍,「問與答」則開放網友提問,由具有相關專業的法律人來回答,「辭典」則讓網友直接搜尋。
有趣的是,網友搜尋的關鍵字中,罰金、罰鍰、實體店面購物,因創站時有特別推廣,排名在前三不意外,而其他關鍵字如動產、誹謗、詐欺、勞工、告訴乃論,則一定程度反映了民眾在生活中會遇到的法律問題。
為了讓一般人能了解法律,秉持「By all and for all」的理念,法律百科團隊煞費苦心,在創站初期,便積極網羅一批具有法律專業、又有寫字習慣的作者。林希庭說:「我們稿費不高,一個字一元,真的是一個一個敲門、寫E-mail,誠誠懇懇地拜託他們來的。」
為了讓硬邦邦的法律文章更容易入口,他們聘請3位法律系畢業的「法律編輯」,負責與作者溝通、潤稿,也會搜集問題,有時候網友的問題太難、沒有作者回應,編輯還要親自來解答。
網站上線半年多,法律百科與超過190位法律人合作,累積了430多篇法律問答及文章。這段日子以來,隨著知名度增加,他們也面臨挑戰。例如,他們曾碰到有人在法院直接打電話來,希望能介紹律師,也有網友的問題很緊急,讓編輯不得不放下手邊工作,專心回答問題。但這是法律百科應該做的事情嗎?
平台價值:把知識分享出去
林希庭強調,法律百科不介紹律師,也不做個案諮詢,因為網站的核心價值和定位是知識分享。因此,最好的方式是把餅做大,她表示:「我們擔任的不是直接給答案的人,而是平台,讓問題被看見,讓有能力給答案的人願意給,把有需要的人、有能力貢獻的人match在一起,這才是我們要做的事。」
各個法普組織會有不同作法,例如「法律白話文運動」會緊追時事並撰寫專文,而法律百科的內容更偏向打基底,以易讀性高的文字,輔以相關註解,分享法律知識。
現在不少律師會當YouTuber,或以直播的方式做法普教育,但法律百科目前還沒有這項計畫,林希庭說:「直播的話,品牌就會變成直播主了。我還是希望法律百科是平台,不要有太多個人魅力,人要被縮小,知識要放大,法律知識和願意貢獻的作者才應該被看見。」
騎單車酒駕違法嗎?從生活裡的法律認識起
除了經營網站,法律百科團隊也深入民間,舉辦約30場講座。有別於線上以問答、文章的方式,線下活動以「法律互動遊戲」為主,分享生活化的案例,例如,酒駕騎單車算不算違法?(算)訂婚後悔婚了,可以拿聘金回來嗎?(可以)林希庭強調:「要讓他們產生共鳴,覺得法律跟生活其實是有關係的。」
她進一步解釋,每個人一生中一定會遇到法律問題,她希望民眾由點、線到面,好好理解法律的原因和脈絡,舉例很重要,例如前述的「騎單車酒駕」例子,其實法律並沒有酒駕定義,而有動力交通工具之別,駕駛有引擎的汽機車,酒駕是犯刑法有罰金,騎沒有引擎的單車,酒駕是違反行政法的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法官是人不是神,讓大家一起讀懂法律
法律百科目標提升台灣人民的法律意識,能用法律看新聞或自己的事。林希庭說:「大家對法律的印象是很難,只會保護懂法律的人,新聞中的判決跟自己預期落差很大,就說法官是恐龍法官。其實法律會有過程,法官判決並不容易,事實常常不乾淨,會缺一缺二,要看到脈絡、抽絲剝繭,才會一步一步找到結論和終點。」
有時候,連有法律背景的人,都會落入去脈絡化的陷阱。她今年2月看到一則「護理師被婦人刺傷,恐龍法官判無罪」新聞,連她看了都覺得「哇!是恐龍法官」,她找出判決仔細研讀,才發現無罪的原因並不是壓力大,而是欠缺識別能力。婦人是因為精神狀況有問題,法官才依照刑法規定判決無罪,並施以監護處分。她說:「其實判決是有脈絡可循的,記者報導時最好狀態是呈現案件全貌,才不會發生斷章取義的情況。」
她坦言,有一些判決確實脫離現代大部分人的認知,「法官是人不是神,一定有觀點,不可能像機器運作,算出一個正解,所以一定會有錯,但司法有救濟途徑,運用制度設計、經過層層關卡,去降低不公不義發生的機率。
一個好法官會盡力做出他覺得是對的判決,而人民的責任是盡力全盤去看判決,了解司法是什麼,而不是站得遠遠的,僅憑幾個字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