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3年3領域18項永續關鍵趨勢
蒐集國際重要機構趨勢分析,作為新的年度永續佈局之參考,是永續人員歲末的必修功課。今年我們從蒐集的眾多資料中發現,有些關鍵名詞重複被提及,包含:「氣候變遷」、「淨零」、「強制性法規」、「ESG投資」、「能源與水資源」、「碳市場」、「循環經濟」、「生物多樣性」、「供應鏈」、「公司治理」、「轉型正義」、「普惠金融」、「EDI機制」、「透明與當責」、「科學基礎」、「自然基礎」等。
同時,主訴求能源業、運輸物流、零售業、時尚業、包裝業、建築業、循環經濟、消費行為、投資人、CEO的趨勢分析,篇幅與數量亦有增加,而預測的內容也互有差異。這似乎說明2點:第一,ESG元素已滲透到各產業,企業永續將朝向產業分殊化方向前進;第二,各產業開始衡量不同ESG議題對自身的關連性與影響性。因此,目前部分企業直接「套用永續公式」的作法,未來將更轉變為更貼切的「量身訂做」。
本文從巨觀到微觀,擬由「新時代產業架構」、「全球ESG趨勢」、「永續揭露」3領域,聚焦說明18項關鍵趨勢,提供讀者參考。
【領域1、新時代產業架構】麥肯錫:5項因素重新定義產業架構
首先,麥肯錫於10月底發表一篇文章指出,目前人類發展正處於另一個新的風口浪尖點。而氣候急遽變遷與政經局勢激烈動盪,更加速推動新時代的來臨。未來新的產業時代,無論是產業結構框架、演變過程、敘事方式,都將與舊時代截然不同。
這份44頁的開放討論式文件,依據產業歷史的大震動事件,把歷程分為幾個階段:「戰後嬰兒潮時代」(1950)、「競爭利用時代」(1970)、「市場時代」(1990)、「新時代」(2020)。並且指出,有5項關鍵因素正在重新界定產業場域的架構及其新敘事方式。
一、世界秩序:
近日世界秩序有朝向「多極化」方向發展,卻又同時隱藏著認同「區域化」和「意識形態」的兩極分化方向行進。這將會引出許多思考,包括:
• 多極化的世界秩序會是什麼樣子?
• 經濟會持續全球化嗎?
• 自然界中有新的可行機制,超越機構的經濟合作嗎?
• 集團之間的政治兩極分化,正在取代多年來(相對溫和)的國際政治嗎?
• 全球國家、地方、企業領導,將如何適應或塑造新的世界秩序?
二、科技平台:
目前「數位化」和「互聯性」驅動產業前進的因素,已然趨於飽和。另外一組強大的橫向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結合「生物工程」的力量,很可能在下一時代創造另一波科技大躍進。而這些強大的科技力量,更可能會成為地緣政治競爭的前哨工具,並質疑人類的生存意義。類似的問題將會浮現:
• 下一波技術浪潮將對工作和社會秩序,將產生什麼影響?
• 科技、制度和地緣政治,將如何互相角力?
三、人口勞動力:
全球人口將從年輕化邁向老齡化、城市化的階段。另外,國家內部的各項不平等,將會越來越強烈地衝擊著社會結構。
• 國家、機構、個人將如何因應這種人口勞動力的變化?
• 我們能夠「優雅地」變老嗎?
• 「資本」和「制度」又將如何應對這些不平等?
四、資源和能源系統:
能源投資不足加上地緣政治的動盪,更加彰顯今日資源和能源系統的脆弱性。世人強烈希望轉向低碳能源,但各種形式再生能源的總投資,卻仍難達到需求量。如何建立韌性、可執行性、可負擔性的資源與能源系統,將是衝擊轉型速度的核心因素。而關鍵的稀少原物料,在未來將成為經濟和地緣政治的定焦爭執點。
• 面對氣候,世界如何找到一條可負擔、具韌性並且可行的穩定之路?
• 擁有/缺乏關鍵資源的國家或區域,兩者之間將如何動態演變?
五、資本化:
「資本化」是指「資本」長期以來所積累的深度,加上經濟體的金融化程度。雖然目前經濟成長率似乎正朝向正常化前進,不過不斷增長的槓桿操作和信貸,可能演變成資產負債表的壓力。目前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國家,似乎正在快速讓位給亞洲國家。
• 我們會找到下一個推動生產力的成長引擎嗎?
• 全球資產負債表的上升趨勢,會產生逆轉嗎?
【領域2、全球ESG趨勢】MSCI:6項趨勢與ESG、氣候密切相關
於此產業架構鉅變的關口,全球重量級信評顧問公司MSCI在12月將「ESG」和「氣候變遷」合併考量,一口氣列出2023年值得關注的32項趨勢。MSCI開宗明義指出:
• 瞬息萬變的地緣政治和宏觀經濟,改變了ESG和氣候變遷的格局,投資者必須了解企業所面臨的挑戰和機會。
• 氣候仍然是ESG議題的重中之重,監管機構越形發揮作用,以確保企業履行其相關義務。
• ESG對於其他領域的影響不斷擴大,導致日常生活產生重要變化。
MSCI並且從32項發展中聚焦出6項關鍵情勢。
一、能源危機、俄烏戰爭加速化石燃料議程,再生能源朝向多元化。
俄烏戰爭和高通膨率,延遲了全球限制升溫的進展,而各國政府優先考量「能源安全」和「可負擔性」實際需求下,紛紛重開煤礦、延長核電廠期程,導致2022年減少碳排受挫。全球電力公司正在嘗試以再生能源、綠色能源、天然氣等方案,替代煤、石油和核能。
二、市場正在考驗投資人的氣候承諾
相較2021年,2022年有更多的投資人對於企業氣候策略給予負評,尤其是對於那些碳排軌跡與全球溫度目標相左的企業,更是投下反對票。然而,顧慮到「能源市場動盪」和「能源安全」,投資者也可能會改變看法。
三、全球監管機構將目光投向ESG基金
長期以來,監管機構對於那些以ESG為訴求的基金,僅施以有限度的指導。不過,目前全球監管機構的監督力道都不斷加強擴大中,無論從基金名稱、基金分類、揭露義務,都加大了監管力道。以歐盟《永續金融揭露規範》(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 SFDR)為先導,該條例要求ESG基金更透明地揭露,各國主要市場監管機構紛起仿效。
四、減少森林砍伐的政策,仍然薄弱
儘管各國承諾減少砍伐森林,2021年全球樹木覆蓋面積卻仍然減損了2,530 萬公頃(約7個台灣面積);同時,2022年全球野火也燒毀了數百萬公頃的土地與森林。聯合國生物多樣性締約國大會COP15 針對自然損失已做出結論:歐洲議會也推出新法令,要求在歐盟銷售的產品不得砍伐森林,然而減少森林砍伐政策仍然薄弱。
五、從電子垃圾挖礦,以推動能源新技術
中國和歐盟近年都加強了對包括電子垃圾(e-waste)在內的材料和廢棄物之循環處理的政策和指南。2022年9月,美國也通過一項關於回收電動汽車電池的法案。從電子垃圾中高效率提取金屬,可減少對採礦的依賴和減少碳排。2023年,關注焦點將集中於自電子垃圾中,開採再生金屬的產業發展,既可符合監管機構法規,也可獲得對清潔能源至關重要的金屬原料。
六、棉花面臨緊縮點,開發替代性纖維
目前我們所穿衣服的原料,超過25%是來自棉花;然而棉花的種植、採收、處理、運送、製衣過程,對自然環境傷害甚大(包括土壤的弱化和大量耗水),全球呼籲改採更環保的服裝選項與作為,聲量越來越大。目前服裝零售業的回應是,與第三方認證機構合作,以確保棉花的永續性並嘗試研發新的替代性纖維,未來需要更積極的作為。然而今年巴基斯坦水災淹沒1/3國土,以及中國取消部分認證,兩者都造成棉花供需窘境。
除了上述6項關鍵趨勢之外,MSCI所提出的32項趨勢,廣泛討論及於「氣候變遷」、「公司治理」、「勞動力」、「投資」、「法規」、「生物多樣性」、「供應鏈」等。其中8項趨勢與金融業相關,6項與能源產業相關,內容具體且前沿,適合互相參照閱讀。
【領域3、永續揭露】永續專家:7項具體建議
至於,針對實際層面的永續資訊揭露範疇,結合諸多豐富輔導經驗的永續專家們的意見,我們整理出7項重點看法與建議。
一、強制揭露永續資訊(Mandatory Reporting)
目前主導 2023 年的 ESG 報告格局,有3大國際機構:
• 歐盟的《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
•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規則
台灣金管會亦於2020年8月25日正式啟動「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要求實收資本額20億元的上市櫃公司,自2023年起必須依照《GRI準則》,每年出版永續報告書。並且要求企業參考TCFD、ISSB的建議披露溫室氣體排放財務相關資訊。
至於,那些身處尚未執行強制揭露的國家和地區,當地企業也開始主動自願性選擇GRI、SASB、CDP、UNGC、EcoVadis框架執行資訊揭露,以回應客戶、投資者和利害關係人的要求。
二、影響評估(Impact Valuation)
近年來,一些企業或評級機構盛行「漂綠」行徑,混淆了公眾和投資人視聽。與此情況下,企業揭露其「影響評估」越來越受到社會公眾歡迎。例如「價值平衡聯盟」(Value Balancing Alliance)和哈佛大學於2022年7月新成立「國際影響評估基金會」(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Valuing Impacts, IFVI),基金會的主旨即在衡量公司所創造的價值。這是通過將外部環境和社會影響,轉化為貨幣價值來衡量的方法學。
於此同時,影響力投資也越來越受歡迎,到2022年,資產管理規模達到1.2 兆美元。「影響評估」被視為評估公司對社會影響的利器,其方法學已經達到新轉折點。
三、淨零路徑圖(Net-Zero Roadmaps)
世界各國政府和企業,開始承擔起更多因應氣候變遷的責任,紛紛提高了自身碳減排的目標。根據統計,全球前2千大公司將近一半都做出了淨零承諾。只是因為疫情、戰爭、通膨壓力,導致企業實踐承諾的力道疲軟。因此,2023年將有更多的公司,必須專注訂定其可靠信的淨零路徑圖。
相對而言,公司將需要付出額外努力來了解自身的計算基準(公司的碳排放量和供應鏈的碳排放量),持續設定中期目標,制定碳減排戰略(例如:再生能源、供應商參與、生態設計),並針對不可避免碳排部份,積極訂定開發政策。其中,最可靠的目標設定方式是SBTi的企業淨零排放標準,以及金融部門基於科學基礎的淨零排放目標設定的新基礎。
四、改進ESG科技(ESG Technology)
無論是對內或對外,企業經常面臨不同利害關係人索取各種永續ESG資訊。目前大多數的公司仍然是使用手動流程或電子表格來收集、統計、管理、呈報數據。這不僅浪費時間,對永續部門人員的壓力也甚大。若利用新興的數位化智能,ESG執行技術可獲得大幅改善、促進協作、降低誤報風險。
公司宜針對自身的ESG報告或碳足跡盤查,從不同領域(環境、人力資源、供應鏈、財務)獲取數據,並使用電子郵件或電子表格來收集和整合信息。利用新的ESG軟體,可允許從原始系統中提取即時數據,並整合ESG框架(SASB、GRI、TCFD),促進不同部門之間的協作。
五、確保數據品質與可信(Ensuring Accurate and Quality Data)
隨著ESG概念生根茁壯,企業的永續數據之準確性、優質性、可比較性至關重要。高品質的數據,可確保企業隨時依據政府、地方、監管、稅務、建築消防、環安衛、投資評級機構的要求,提取正確即時的數據。準確的數據也可以讓公司能夠了解供應鏈現況情勢,施以有效益的因應舉措。
六、重視中期追蹤與改善(Midterm Goal to Drive Improvement)
企業永續報告書的功效遠超越過一紙報告——永續報告書扮演「濾光鏡」般功效,讓公司精確盤點整體資源、深入了解可改進之處。有些企業看重長期雄心萬丈的永續目標,卻忽略中期目標的重要性。在永續報告書中妥善訂定中期目標,代表著公司具體分配資源的能力高下,以及其實踐長程永續目標的真誠。
七、好壞並陳,避免漂綠(Balance Disclosure to Avoid Greenwashing)
企業進程一如人生發展,有成長茁壯期也會遭遇艱苦困難期。企業無須迴避負面的批評或事件,重要的是分享負面事件的經驗並超越,從中學習珍貴成長經驗。刻意迴避或刪減內容,反而會讓公司被指責「不誠實」或「漂綠」。最好在永續報告書中,誠實說明負面事件發生的原因,並說明通過哪些具體行動,實際解決了這些問題,未來如何避免類似情況。
近日美國正遭遇空前未見的冬季風暴「炸彈氣旋」(Bomb Cyclone)侵襲,暴雪席捲48州、造成700萬戶停電、影響1.1億人5千班機延誤或取消。氣候災難越來越激烈、地緣政治極化對立、供應鏈失常、能源陷入危機、通膨不斷高漲,可以預見2023年將是艱辛的一年,企業的挑戰更大。然而,2023年也可能是一個最好機會,挑選檢篩出那些已經建立了ESG韌性的公司,即使顛仆困頓,卻仍見他們穩步持續前進。
本文授權轉載自《CSRone》(原文標題:聚焦2023年3領域18項永續關鍵趨勢)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