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會客室】可口可樂X麥當勞:一趟從吃喝開始的永續減廢旅程(下)
本次主題邀請到台灣太古可口可樂公共事務、傳訊及可持續發展總監簡秀君與麥當勞採購部資深經理廖喬偉,以「一件小事開始的永續創新」,分享近年可口可樂與麥當勞永續行動的推進。
>>【循環會客室】可口可樂X麥當勞:一趟從吃喝開始的永續減廢旅程(上)
以下為對談整理
台灣太古可口可樂公共事務、傳訊及可持續發展總監簡秀君(下簡稱簡秀君):
關於這題,我分成對內和對外兩個部分。對外消費者最困難的,往往是要面對消費者認知和行動的不一。每每針對永續行動做調查,願意呼應認同的意願比例都是非常高,但是落到真實情況時,卻並不如此。
2010年時,可樂曾經推出一款包裝減量的輕量款「水森活」,在包裝減量30%的塑料。產品推出的當時,也以為時機水到渠成,消費者開始具備環保意識。但最後真正有意願購買的人卻並不如此。再隔年,2011年,我們也曾推出過植物瓶,包裝有3成來自植物原料,但因為成本較高,價格多出一、兩元,也多少影響了消費意願。
最新推出的產品bonaqua怡漾,外界也提出疑慮聲音,說全透明、只有雷射雕刻,看不清楚;也有人說,是不是回頭要再貼個標籤。但倘若貼了標籤,怎麼會減塑呢?
內部的挑戰,來自技術和製程。像怡漾看似簡單,就是一瓶水,但又不只是水,其實需要安全規範標記,還有瓶身標籤問題,就需要雷射技術輔助。但產品放在生產線上會會旋轉,如何放將字樣清楚標記刻上;此為,為了讓消費者清楚看見,字體大小,就必須討論。
這些都是生產製程的挑戰,但關鍵還是要消費者埋單,才能延續這樣的行動。
麥當勞採購部資深經理廖喬偉(下簡稱廖喬偉):剛說到有關企業端顧客端,遇到要推動永續觀念,就涉及到企業得做投資,也關乎到有無效益,以及新觀念如何倡議?尤其如何論述新觀念,其實是一件很挑戰的事。
我們可以分享一個經典案例。2019年,麥當勞開始推動減少塑膠吸管。尤其那幾年海龜插了吸管流血畫面不斷傳播,政府相關政策也陸續公布。麥當勞首當其衝,在供應鏈就面臨包裝該怎麼辦?外界也有許多聲浪,抱怨沒有吸管怎麼喝飲料,或是詢問替代方案、替代材質是哪些。一系列問題不斷跑出來。
面對這些議題,那時我也開始學習,怎麼樣不只是當位「採購」、不只看材質看安全,而是全方位當為「solution provider」 。如何在眾多利害折衝中,找到平衡。尤其減塑政策一公布後,許多廠商找上來門介紹吸管。每天接到無數電話,材質從PLA、甘蔗渣、竹、海藻、餅乾,各式各樣選項都有,像是吸管諸子百家,各家都出來推薦自家的好。
但吸管從材質、量產、耐受度都要考量,都有各自問題,後來我們就換位思考,這麼煩惱的事怎麼解決?
當時每天醒來都在想怎麼可以不用吸管。後來,想到奶蓋茶、咖啡、啤酒、可樂都是直接飲用,為什麼只有冷飲非得要吸管,可不可以不用要用吸管。但挑戰就來了,杯蓋該怎麼設計。又開始研究杯蓋。但這時也有聲浪出來,說不用吸管,改換杯蓋,總體的塑膠量是否有真的減少?消費者的飲用體驗,從杯口、高度到攜帶安全方便或飲用就口都要考慮。
決定了方向,如何對外溝通?尤其麥當勞顧客是一般大眾。後來就轉換方式,想出「kiss一下,冷飲直接喝」,改變消費者行為;也透過大量訊息,向消費者倒數吸管即將退場。不過孩童、老人,或是特殊需求的消費者,還是為他們留下了吸管選項。我們重新設計材質,也在重新設計行為。
廖喬偉:
針對循環經濟,我會比較從宏觀角度來思考。尤其針對實踐2030、2050年的減碳目標需要跨產業創新思維,剛有一點沒有提到,就是有關「reuseful(再利用)」這件事。以明年法令,環保署會大力減少一次性餐具實現,也要大力推動循環杯。以我們的業別,就需要推動循環杯。
這兩年,麥當勞比較聚焦在新創,或說社會企業的合作,或跨界與NGO攜手。尤其環境議題,他們其實是主要利害關係人。說回循環杯,這會是一個未來在外帶體系中有影響力的服務。
2020年,麥當勞開始接觸和思考循環杯是什麼東西,歐美體系都有類似運作。隔年,我們看到好盒器,就花了將近一年和他們接觸和了解,甚至去到現場,親自看杯具如何清洗。去年9月,開始在台南3間門市實驗,台北也找了公館商圈和北車商圈測試。
但這件事情該怎麼麥當勞實現?尤其來到麥當勞消費者,講求快速、安全、方便,我們也思考能不能靠自動化、共享模式實現。和好合器合作,不是在侷限店內,是一個自助歸還站。
未來也希望設置在公共區域,而不只是專屬麥當勞使用,才能擴大使用。當消費者來到麥當勞租借,也不見得需要原地歸還,而可以去到星巴克或附近其他站點,以及各式各樣的據點歸還。今年也希望5%門市據點,可以實現採用循環杯服務。
但我形容,這又進入循環杯百家爭鳴階段。循環杯整合跟業者的聯盟整合會是關鍵。起初,我們在公館據點和好盒器推動。半年後,摩斯和肯德基也都加入和好盒器合作。
我們認為,循環杯會是未來趨勢,針對重複使用(reuse)模式,我們也在台大店開始採用內用杯。循環減少一次性容器,有四個杯的進程:自備、循環杯、內用杯,最後一個就是滿滿的謙卑。
簡秀君:與社企的合作,除了規模化問題外,若要進入到供應鏈要取得非常多認證、稽核,這些環節對新創來說,會相對辛苦,要獲得的標準也更多。所以對我們而言,不只是僅僅彼此理解,更多難度會是融入到公司製程運作、框架標準的挑戰,但這對新創來說,會是一項投資,相對來說也會是一項門檻。
但我們也樂見,有更多團隊企業有這樣開展,倘若這些新創符合了我們標準,也能夠符合更多其餘企業的需求。
簡秀君:永續的議題很全方面,各方面都依舊還是會推展。包括ESG當中對於人的、對於社區會持續推進,我們對於反霸凌議題推動非常多,2017年開始推進後,針對青少年世代的關懷行動,就持續運作;此外,對於員工關懷面向,或是D&I(Diversity& Inclusion,多元共融)主題也會是重點。
除了環境層面,水資源這件事還是繼續在做,也希望把永續技術的導入。當然在供應商管理,會是可樂接下來的推動重點,除了符合原有規範之外,也希望實踐剛剛提到減碳目標中,關於範疇三:周遭利害關係人,希望供應商能理解除了規範之外,在共同理念下多做一步,與他們一起共享經驗,走向永續方向。
此外,關於包裝上再生原料的使用和再生能源,也是重點之一。生產線上也再作調整,希望未來能導入更多永續創新技術。
廖喬偉:ESG議題上有許多重點,包括食材在地化、咖啡永續、食品安全,基本上就已經是麥當勞在做的事。主攻在包裝和回收的話,減塑行動當然是重點,尤其2050年所承諾的目標產品包裝100%是可回收料,或是renewable (一直重複種植),針對塑膠整合,或是將已剩下不多的品項中,還可以盡可能達成減少的目標。
另一方面,關於回收(recycle)再生料的使用。也思考在非直接接觸的包裝上。說到可重複使用(reuseable)會是非常重要的重點。當然法規規定下,循環杯是勢必要上路,此外政策也還對減少的量體有所規定,除了合作的好盒器,能夠運轉有效降低用量,另一個可能的思路,就是採用內用杯。
而和NGO、永續新創和政府等周遭利害關係人的對話,透過各式內外部活動,建構起內部團隊的永續思維。
回頭看>>【循環會客室】可口可樂X麥當勞:一趟從吃喝開始的永續減廢旅程(上)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