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8首日就通過!氣候損失與損害基金 規模130億

COP28 主席賈比爾(Sultan Ahmed Al Jaber)在 2023 年 12 月 2 日於聯合國氣候峰會發表演說。COP28 在 12 月 1 日便取得勝利,多國同意設立「損失與損害基金」。 圖/法新社
COP28 主席賈比爾(Sultan Ahmed Al Jaber)在 2023 年 12 月 2 日於聯合國氣候峰會發表演說。COP28 在 12 月 1 日便取得勝利,多國同意設立「損失與損害基金」。 圖/法新社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11月30日在杜拜揭幕,多個已開發國家當日共同承諾,要投入並啟動規模超過4.2億美元(台幣130億元)的「損失與損害基金」,協助開發中國家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災難。

COP28主席賈比爾說,這是「COP歷次會議首度在第一天就通過決議,而且我們以罕見的速度完成、這相當驚人且具歷史意義」。

主辦COP28的阿聯承諾,將為這筆基金挹注1億美元,德國也承諾投入1億美元,英國則計劃挹注約5,000萬美元,日本與美國打算分別提供1,000萬和1,750萬美元。

世界銀行高階執行董事托森伯格說,世銀最快能夠在三個月內就能讓這檔基金開始運作,以補償受極端氣候事件襲擊的脆弱國家,可望在明年初發放現金。他說,新冠疫情基金設立所需的時間也是三個月,這兩者的架構類似。

2023 年 12 月 4 日在杜拜 COP28 期間,氣候行動團體抗議化石燃料排放者,要求採取更多行動,並提供更多「損失與損害基金」。 圖/路透社
2023 年 12 月 4 日在杜拜 COP28 期間,氣候行動團體抗議化石燃料排放者,要求採取更多行動,並提供更多「損失與損害基金」。 圖/路透社

然而,逾4.2億美元仍遠遠不及開發中國家希望的1,000億美元。紐約時報亦報導,在2030年前,和氣候變遷相關的損害,預計將使開發中國家付出2,800億至5,800億美元代價。

印度總理莫迪則提出,希望印度能在2028年舉辦COP33。這個全球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已重申,將在2070年前實現淨零碳排目標,潔淨能源在電網占比達50%也有望達標。

COP28在杜拜登場的同時,地球正處於關鍵時刻,溫室氣體排放還在增加,聯合國旗下世界氣象組織(WMO)同日表示,距離今年結束還有一個月,2023年全球氣溫將比工業化之前的均值高出攝氏1.4度,打破2016年升溫攝氏1.2度的紀錄,成為有紀錄可考以來最熱的一年。

WMO秘書長塔拉斯說:「溫室氣體濃度處紀錄高點;全球氣溫處紀錄高點;海平面上升幅度處紀錄高點。」科學家表示,隨著聖嬰現象的影響可能在今年冬季達到高峰,連帶促使明年氣溫升高,2024年氣候變遷情況恐惡化。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全球甲烷減量不如預期...專家示警:台灣身為進口國必須有所作為

全球甲烷減量不如預期...專家示警:台灣身為進口國必須有所作為

蘭花外銷市場受挫...川普加徵20%關稅衝擊 蝴蝶蘭對美外產值減2億

蘭花外銷市場受挫...川普加徵20%關稅衝擊 蝴蝶蘭對美外產值減2億

蘋果挑戰不可能!3D列印Apple Watch錶殼 實現航太級鈦金屬量產、省下大量材料

蘋果挑戰不可能!3D列印Apple Watch錶殼 實現航太級鈦金屬量產、省下大量材料

全球援助體系受重創...歐美同步砍資金 預估2030年前多2260萬人死亡

全球援助體系受重創...歐美同步砍資金 預估2030年前多2260萬人死亡

最新文章

全球甲烷減量不如預期...專家示警:台灣身為進口國必須有所作為

全球甲烷減量不如預期...專家示警:台灣身為進口國必須有所作為

全球援助體系受重創...歐美同步砍資金 預估2030年前多2260萬人死亡

全球援助體系受重創...歐美同步砍資金 預估2030年前多2260萬人死亡

搶辦明年COP?土耳其與澳洲互不相讓 主辦權目前陷入僵局

搶辦明年COP?土耳其與澳洲互不相讓 主辦權目前陷入僵局

COP30第2周進度卡關...4大關鍵議題陷僵局 但主席有信心將準時閉幕

COP30第2周進度卡關...4大關鍵議題陷僵局 但主席有信心將準時閉幕

越南歷史洪災 唯有一大樓獨自乾燥?日本建築用精密設計躲過一片汪洋

越南歷史洪災 唯有一大樓獨自乾燥?日本建築用精密設計躲過一片汪洋

澳洲保守派轉向...自由黨宣布棄守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 優先考量能源價格

澳洲保守派轉向...自由黨宣布棄守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 優先考量能源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