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禁裝蔬果的薄塑袋!紐西蘭:再減1.5億個塑膠袋

當地政府官員估計,平均每個紐西蘭人每年製造的垃圾超過4分之3噸。 圖/unsplash
當地政府官員估計,平均每個紐西蘭人每年製造的垃圾超過4分之3噸。 圖/unsplash

圖/freepik
圖/freepik

超市通常會有一次性薄塑膠袋給消費者盛裝裸賣的蔬果,方便之餘卻製造更多塑膠垃圾,因此紐西蘭在2023年7月實施一項新的減塑政策,不僅禁止超市提供薄塑膠袋,就連一次性塑膠吸管、餐具都連帶禁用。

自備購物袋前往超市購物,已經是許多人的日常,但不少國家的超市多半仍會提供薄塑膠袋,供消費者盛裝裸賣的蔬果,雖然很便利卻也製造許多塑膠垃圾。面對日常購物造成的環保問題,紐西蘭頒布一項新的限塑令,禁止超市提供薄塑膠袋給消費者,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在超市禁用薄塑膠袋的國家!

紐西蘭每人年丟3/4噸垃圾!限塑令4年減10億個塑膠袋

根據《美聯社》在2023年6月29日的報導,紐西蘭政府從2019年開始推動限塑令,禁止店家提供塑膠購物袋給消費者,養成紐西蘭人民自備購物袋的習慣。當地政府官員估計,平均每個紐西蘭人每年製造的垃圾超過4分之3噸,環境部副部長Rachel Brooking更直言,紐西蘭不只產生太多垃圾,而且產生太多塑膠垃圾。

Brooking表示,紐西蘭自2019年實施塑膠袋禁令以來,已經為當地減少超過10億個塑膠袋,而新的薄塑膠袋禁令將每年進一步減少1.5億個塑膠袋。然而新禁令的實施不免讓許多人擔心,是否會助長消費者改用一次性紙袋來裝超市販售的蔬果,進而造成反效果?

Brooking則回應,即便如此,執行新的減塑令依然值得,因為當局真心希望減少任何一次性包裝,除了教育民眾自備袋子,超市也可販售可重複利用的購物袋。像是紐西蘭最大超市之一的Countdown就販售可重複使用5000次的網袋,致力改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

氣候變遷迫在眉睫,一次性塑膠袋、塑膠吸管即刻禁用!

其實這些禁令也呼應了紐西蘭政府在2020年宣布的氣候緊急狀態,當時的總理Jacinda Ardern強調,如果不解決氣候變遷問題,就會繼續發生氣候災害,並希望政府機構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不過反對人士認為Ardern的聲明相當空洞,且批評政府自宣布緊急狀態以來,溫室氣體的總排放量並沒有減少。

雖然質疑聲浪為紐西蘭當局的減碳之路帶來考驗,但紐西蘭政府仍逐步規劃相關政策,環境部的官網指出,2023年這項新限塑令不只禁用一般薄塑膠袋,還包含可生物分解、可堆肥與添加植物澱粉的塑膠袋,若是販售前即包裝於蔬果外的塑膠包裝則不在此限。

此外,一次性塑料碗盤、刀叉、吸管以及不可堆肥的水果標籤,全都不得使用,違規者將依法裁罰,每項違規最高可罰10萬美元(約新台幣313萬元),另外從2025年中起,將逐步淘汰所有PVC和聚苯乙烯食品和飲料包裝,朝碳中和的目標前進。


本文授權轉載自《食力foodNEXT》(原文為:全球首見超市禁用薄塑袋!紐西蘭推新限塑令 目標每年再減1.5億個塑膠袋

延伸閱讀

>>新北推出「回收塑料」製成的再生環保兩用袋

>>環署淨零綠生活指引 研議納入蔬食、生鮮裸賣措施

>>海廢助攻分解!「牡蠣殼」變身成「可分解」餐盤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乾旱、暴雨、火災…全球糧食生產告急 農業期貨大漲

乾旱、暴雨、火災…全球糧食生產告急 農業期貨大漲

驚見「龍」巢!新竹發現全台首個「亞洲水龍」巢卵 緊急拆除

驚見「龍」巢!新竹發現全台首個「亞洲水龍」巢卵 緊急拆除

Dcard「電車吃漢」翻車!闖香山濕地挖蛤蜊 違反保育法最高可罰50萬元

Dcard「電車吃漢」翻車!闖香山濕地挖蛤蜊 違反保育法最高可罰50萬元

抓!趁颱風天偷排油汙廢水 桃園黑心煉油廠最重恐罰300萬

抓!趁颱風天偷排油汙廢水 桃園黑心煉油廠最重恐罰300萬

最新文章

AI耗電驚人!科技巨頭掀起綠色能源爭奪戰

AI耗電驚人!科技巨頭掀起綠色能源爭奪戰

日本推改革1週工作4天?工作狂文化有可能因此改變嗎?

日本推改革1週工作4天?工作狂文化有可能因此改變嗎?

投資「核」心!全球14大銀行公開力挺核能、興建核廠

投資「核」心!全球14大銀行公開力挺核能、興建核廠

法令生效!加州超市禁用塑膠袋 2026年1月上路

法令生效!加州超市禁用塑膠袋 2026年1月上路

跟隨微軟!Google、Meta搶買巴西碳權

跟隨微軟!Google、Meta搶買巴西碳權

捷克將建首座核反應爐 勞斯萊斯有望成首選供應商

捷克將建首座核反應爐 勞斯萊斯有望成首選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