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膽麥噪!改裝排氣管小心了 跨縣市聯合取締1月就超過294件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機車改裝排氣管認證制度今年元旦上路,新北市透過基北北桃跨縣市「麥噪」專案執法,及警察局靖音專案夜間定點聯合稽查,統計去年度共執行219場次,較前年增加9%;今年至本月18日止,排氣管變更不依規定申報登記者共取締83件,透過環警聯合稽查及警察取締通報噪音車案,共裁處294件。

新北市環保局呼籲,排氣管認證合格不代表拿到「免死金牌」,即使是經認證,若因不當使用或破損造成噪音,亦可依法裁罰。

今年1月1日起,使用未經認證排氣管遭警方攔檢,可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處新台幣900至1800元罰鍰。認證排氣管若不當使用或破損造成噪音遭環保局科技執法取締,可依噪音管制法處罰新台幣1800至3600元。

環保局指出,為有效遏止改裝排氣管及噪音,基北北桃以「麥噪」專案跨縣市執法,新北環保局與警察局透過靖音專案增加編排夜間定點聯合稽查,去年度共計219場次,較前一年增加9%,共同強化取締改裝噪音車,統計去年裁處4059件。今年起至1月18日止,查獲變更排氣管未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申報登記共計取締83件,透過環警合作聯合稽查噪音車案件,共計裁處294件,其中違反噪音管制法規定噪音檢驗不合格取締共計262件,另違反空氣汙染管制法規定排氣檢驗不合格取締共計32件。

環保局說明,為取締噪音車,環保局自2021年起陸續於新北市主要路段完成200處固定式科技執法設備設置,亦透過大數據分析噪音車熱區,以移動式科技執法加強取締,統計去年共執行340處,透過科技執法共計裁處4700件,設置數量及裁處件數為全國第一。另針對噪音車出沒路段熱區,協調交通局完成調整39處紅綠燈秒數促使車輛降速減噪,以行政手段打擊噪音車。

為方便民眾排氣管認證及登記,新北市配合中央政策協助民眾排氣管認證作業,至去年底截止前案件數為1萬6935件達全國最高,吸引許多車主跨縣市檢測,今年起不再受理民眾申請,預計在今年3月前全數完成去年底前登錄的檢測及認證作業。

新北市環保局呼籲,排氣管認證合格不代表拿到「免死金牌」,即使是經認證,若因不當使用或破損造成噪音,亦可依法裁罰,圖為車輛排氣檢驗情形。 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新北市環保局呼籲,排氣管認證合格不代表拿到「免死金牌」,即使是經認證,若因不當使用或破損造成噪音,亦可依法裁罰,圖為車輛排氣檢驗情形。 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認證排氣管若不當使用或破損造成噪音遭環保局科技執法取締,可依噪音管制法處新台幣1800至3600元。 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認證排氣管若不當使用或破損造成噪音遭環保局科技執法取締,可依噪音管制法處新台幣1800至3600元。 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自今年1月1日起,使用未經認證排氣管遭警方攔檢,可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處新台幣900至1800元罰鍰。 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自今年1月1日起,使用未經認證排氣管遭警方攔檢,可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處新台幣900至1800元罰鍰。 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紅豆故鄉淪陷!萬丹綠鬣蜥氾濫一晚抓70隻 啃食嫩苗讓農民血本無歸

紅豆故鄉淪陷!萬丹綠鬣蜥氾濫一晚抓70隻 啃食嫩苗讓農民血本無歸

日本高齡化再創新高!65歲以上佔總人口29.4%、就業率25.7% 有930萬人仍在工作

日本高齡化再創新高!65歲以上佔總人口29.4%、就業率25.7% 有930萬人仍在工作

與海廢同游...基隆嶼真實海景:海廢包圍泳客、漁網纏繞玳瑁

與海廢同游...基隆嶼真實海景:海廢包圍泳客、漁網纏繞玳瑁

全球氣候訴訟案件突破2000件...彭啓明:破壞環境就是一種罪

全球氣候訴訟案件突破2000件...彭啓明:破壞環境就是一種罪

最新文章

台北市拚「氫能示範城市」!動物園計畫改用氫能混合遊園車 徵求民間廠商合作

台北市拚「氫能示範城市」!動物園計畫改用氫能混合遊園車 徵求民間廠商合作

風災後都變垃圾?光電板成燙手山芋 環境部:未來大型案場須提抗災計畫

風災後都變垃圾?光電板成燙手山芋 環境部:未來大型案場須提抗災計畫

台東東海岸風機大戰!業者執意開發58座風機 惹怒居民、3500人連署反對

台東東海岸風機大戰!業者執意開發58座風機 惹怒居民、3500人連署反對

陸域風電案場環評「全面暫緩審查」?彭啓明罕見表態:不鼓勵開發

陸域風電案場環評「全面暫緩審查」?彭啓明罕見表態:不鼓勵開發

高溫將納入法定災害?氣象署研擬修《氣象法》 因應極端天氣常態化

高溫將納入法定災害?氣象署研擬修《氣象法》 因應極端天氣常態化

廢光電板比核廢料還難處理?環境部駁:國內技術已能高效回收

廢光電板比核廢料還難處理?環境部駁:國內技術已能高效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