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服務代替捐車」裕隆推動南迴交通 催生地方永續願景
2018年底,裕隆集團與台積電、众社會企業、漢名科技、台灣中油等夥伴策略聯盟,與南迴協會推動幸福輪轉手的3年專案,導入創新偏鄉醫療運輸服務。裕隆集團提出「捐服務代替捐車」的新觀念,剛開始讓協會夥伴們一頭霧水,對所謂的「捐服務」沒有深刻感受。
但隨著計畫順利上線,5台智慧醫療車陸續上路,每每接駁南迴村民前往千里之遙的市區就醫,難免遇到在窮鄉僻壤的南迴公路上車輛拋錨等狀況,沒想到只要一通電話就有人前來排解,這下大家才了解裕隆集團公共事務部經理陳蔓嫻所說「捐服務」的珍貴內涵,以完善的服務機制讓車輛運行無後顧之憂。
然而計畫推動的第一年,陳蔓嫻想起協會與村民對陌生計畫的導入與觀望,甚至害怕計畫3年就結束,人也就揚長而去,沒有銜接對應的資源,徒留村民的無奈嘆息。
「3年結束後,你們是不是就要走了?」面對諸如擔憂,陳蔓嫻說:「本土企業的思考是向下扎根,雖然我們先以3年做為計畫第一階段,但事實上裕隆已經在思考下一階段的目標。」陳蔓嫻表示,未來的具體願景是打造偏鄉永續經營的振興模式。
改變法規才能釜底抽薪
為了幸福輪轉手的第二階段規劃與執行,陳蔓嫻請來了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的侯勝宗教授,一同研擬「如何進一步把車子從交通工具變成生財工具,使車輛在生命週期中的稼動率能更好?」透過和專家的交流與討論激發出許多「運輸帶動地方創生」的新想像。
非常幸運的是侯勝宗目前駐點於台東市,正好就近協助南迴協會。依他觀察,協會往年運用大眾捐款用於部落醫療資源的普及,降低醫療成本、提升村民生活品質。後續有幸加入裕隆的創新計畫,改善就醫困境,然而未來若想進一步振興部落經濟,從現行制度面看,仍有力有未逮之處。
「不能永遠靠企業去補,而是要去設法改變結構。」侯勝宗建議,首先是申請醫療車做為衛福部長照2.0的特約車輛,即可享有長照交通補助;若法規同時並進,減少智慧醫療車「專車專用」的限制,未來假日或夜間等非醫療使用時段,相關車輛仍可用於接駁老人、兒童,或成為在地旅遊的觀光專車,甚至做為載運的物流車隊。侯勝宗相當樂見其成地說:「當多元接送服務集中後,就會有產生收益的可能,不但能支付油資、司機薪資,還可以成為地方新的生財工具。」
地方創生是未來式
自給自足並找出獲益模式,事實上也是南迴協會近年來的目標,其體系內的捌個零社企更肩負拓荒任務,從農產品、部落特色餐點外,還推出部落小旅行;其中小旅行與交通運輸的關係密切,也是侯勝宗特別關切的部分。
侯勝宗來到台東的第一個交通提案已跳脫了社福,而是觀光的應用,他不諱言「做社會醫療、做長照交通,都是吃政府的補助,社會補助使用久了就會習慣,而無法離開,就要不停地再去寫案子,提計畫」,唯有想辦法,結合台東在地獨特的觀光元素,以包車旅遊打頭陣,讓車輛創造收益,部落才會活起來,才會有更多年輕人回來。
侯勝宗已經看見北台東的長濱與池上產生青年返鄉創業帶來的動能,十分肯定「地方創生是偏鄉的未來式」,因此他鼓勵南迴協會與捌個零一定要積極促成這件事。
雖然智慧醫療車還未能加入小旅行的運營,但捌個零已展開名為Takec Pizza的餐車計畫,同樣獲得裕隆的專業支持。「裕隆在南迴的這幾個專案上,強調的都是陪伴以及和當地一起成長,比起只是捐車就走,我們花了一整年的時間萃取文化、導入資源,協助部落嫁接都市的資源。」陳蔓嫻說。
餐車計畫是在2019年夏季啟動,當時裕隆協助引進擅長社會設計的公益合作夥伴「畸零地」,與捌個零、中華汽車共同合作,規劃配套創生方案,包括餐車名稱、視覺與硬體的發想及營運內容的設計等,結合土坂部落特有的原住民文化與傳統祭典,以當季的在地食材做為切入點,取小米、樹豆與紅藜製成披薩餅皮,以野菜、山羌肉和雨天才有的蝸牛做為特色餡料,將餐車打造成行動披薩車,將吃食推展到文化體驗行銷;甚至結合中華汽車車主活動、車展等資源,讓餐車試營運,並增加被看見的機會。
這兩年來餐車自行營運,還取得了勞動部的多元就業專案,餐車計畫每一年可供給6個工作名額給南迴在地35歲以上的原住民,讓大家無須擔心人力成本之下,可以安心開創新的營運模式,兩年來餐車的機動性與彈性時段,完成各種各樣多元任務。
有時配合小旅行開到農場做披薩DIY,有時到外地參加市集或夜市,有時可以出車做外燴,也有時候可以在部落外的馬路上看見他們在擺攤,一方面充分運用車輛,一方面讓員工有更多機會磨練。
負責餐車勞動部專案經理張淑媚認為,餐車除了帶給當地居民工作機會外,更重要的是提供技能培訓,當餐車員工一年約滿後,有的人返回村莊創業開小吃店,有的人學會導覽技能到民宿任職,這些對於在地家鄉產業發展都是很棒的契機,也是「車輛服務」帶進的意外驚喜。
復刻餐車計畫的獲利模式,捌個零正在加速孵化部落小旅行,有望成為未來南迴村落振興的發展重心。
目前規畫中的部落小旅行包括兩個部分,首先是大武山下的土坂村社區導覽,到農場體驗傳統農業,帶領遊客認識排灣族民族植物,像是山地搖搖飯中必有的山萵苣,還有樹豆、紫背草、刺蔥、毛地瓜等充滿文化記憶的野菜,也可以供附近小學進行食農教育。
捌個零經理邱雅茜說:「未來遊客參加部落小旅行來此,可以親手料理當地食材、DIY披薩,然後利用餐車上的窯烘烤,體驗深度的在地文化。」
她指出,規畫小旅行遊程中發現交通運輸的重要性,如景點與景點間移動、火車站到部落間接駁,動線是讓整個遊程一氣呵成的關鍵,目前協會也密切與裕隆和侯勝宗教授研擬相關對策,期待相關計畫早日成行。
有收益才能永續
從醫療車到餐車,可以發現無論是地方基本的生活、或是振興南迴的經濟,交通運輸都不可或缺,但如何活化車輛使用,則是需要產官學與地方共同研究的課題。例如當白牌車合法化,如此醫療車就可以週一到週五做長照到宅服務,還可以另外設計繞行的就學路線,甚至假日再申請觀光路線,繞行在地民宿與景點特色商店,載運遊客。
未來,陳蔓嫻希望地方能發展客貨混載的模式,不但能增加收益,更因為這是當地最現實的需求。所幸,交通部已經正式行文各地方縣市政府徵詢意見,若沒有意外,今年年底偏鄉村落就能達成這個心願,當客運車可以載貨,就能收取費用,有了收益就能提供司機更好的待遇,也才有誘因可吸引更多年輕司機投入運輸工作。
交通運輸可以有無限的想像,裕隆在南迴領頭架構出一個平台,希望透過跨域與多元的運用,擴展成綿密的網絡,以交通為載體,導入生產力與購買力,並使貨暢其流,例如透過企業號召與介接,結合更多資源進入平台,無論是高齡者所需的紙尿褲或營養品,或者弱勢團體需求的民生用品,都能透過在地運輸網絡的平台順利進入偏鄉部落;而當地農藝產品也可以透過物流通路向外銷售,進一步達成以服務帶動地方,用運輸催生產業,使地方創生事業永續的願景目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