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座「深層地熱探測井」開鑽!解鎖地下綠能

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

我國第一座「深層地熱探測井」21日在宜蘭員山開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國第一座「深層地熱探測井」21日在宜蘭員山開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國第一座「深層地熱探測井」21日在宜蘭員山開鑽。中研院突破傳統地質測量與探勘的限制,運用精密地質探測技術定位熱源,結合中油的鑽井技術,展現我國發展自產低碳能源的決心,亦是台灣邁向淨零排放的關鍵舉措,預計鑽井期程一年半,未來如真具有開發價值,就會開始申請相關執照、設置電廠。

中研院長廖俊智、經濟部長郭智輝及中油董事長李順欽、總經理方振仁等人今都到場共同見證此重要突破。

我國二次能源轉型以穩定型的再生能源為主,目前最佳選項為地熱,也納入海洋能與氫能。

廖俊智指出,台灣位於環太平洋火環帶,地熱資源豐富,其不受時間及天候影響的特性,是我國少數可以自產、穩定的零碳能源選項。台灣淺層地熱近1 GW,深層地熱達10 GW以上,這是我國首次進行深層地熱探鑽,開始第一座深層探勘井和中油合作,定位「研究井」,用以測試地熱蘊含量,同時也驗證相關模擬數據的準確性,未來只要有足夠的資訊就會申請相關執照。

廖俊智還提到,根據地熱潛能評估,台灣約有高達數百萬瓩(GW)的深層地熱潛能,深層地熱過去開發難度高,主要受限於探測和鑽井技術,難以定位與取出熱源。中研院具有豐富的地球科學研究經驗與精密地質調查技術,在熱源探尋上與中油合作之外,並尋求全台灣地質及鑽井工程專家協助,一起定位高溫熱源潛能位址。此次鑽井位置是應用大地電磁、反射震測及震波成像法等探測技術,耗費二年時間,建立地下熱源3D模型,精確定位地熱能源儲集位置。

廖俊智表示,此次鑽井目標深度超過4公里,是我國首次進行深層地熱探鑽,鑽井工程則仰賴中油的核心技術,在探鑽過程中可以獲取更多地質與地下熱分布的資訊,以期進一步了解宜蘭地區地下熱源的動態,使我國地熱能源的發展可以盡快累積經驗,加速成長。

廖俊智強調,全球正積極推動低碳能源的開發與應用,此次鑽探地熱能源顯示出我國發展自產低碳能源的決心,亦是台灣邁向淨零排放的關鍵舉措。這個計畫由中研院與中油合作進行,也是國家科研力量的整合展現,此一模式對未來實踐科學技術應用,開發多元自產能源,加速實現淨零目標,有重大的意義。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Z世代敲響日本企業警鐘!自創ESG標準 將被全球市場判出局?

Z世代敲響日本企業警鐘!自創ESG標準 將被全球市場判出局?

福壽螺的剋星?沼液施灌幫助農民減肥又省錢 還意外發現驅避蟲害效果!

福壽螺的剋星?沼液施灌幫助農民減肥又省錢 還意外發現驅避蟲害效果!

不畏鹽鹼地!林試所用密植造林、蚓糞肥改良土壤 成功復育沿海劣化地

不畏鹽鹼地!林試所用密植造林、蚓糞肥改良土壤 成功復育沿海劣化地

痛失2頭明星海牛!彰化芳苑海牛接連病逝 衝擊無形文化資產保存

痛失2頭明星海牛!彰化芳苑海牛接連病逝 衝擊無形文化資產保存

最新文章

綠電從台電壟斷到自由交易...有辦法緩解台灣製造業的「綠色焦慮」嗎?

綠電從台電壟斷到自由交易...有辦法緩解台灣製造業的「綠色焦慮」嗎?

古蹟建築綠能轉型?艋舺龍山寺導入垂直光電板 估1年可發電5900度

古蹟建築綠能轉型?艋舺龍山寺導入垂直光電板 估1年可發電5900度

2050將有8千萬噸廢棄太陽能板!光電模組回收能變廢為寶嗎?

2050將有8千萬噸廢棄太陽能板!光電模組回收能變廢為寶嗎?

重大突破!中研院研發國產下世代太陽能電池 效率高達31.5%

重大突破!中研院研發國產下世代太陽能電池 效率高達31.5%

歐洲陽台變身術:晾衣服、種花草還能當小型發電廠

歐洲陽台變身術:晾衣服、種花草還能當小型發電廠

內蒙古沙漠變光電海?NASA衛星圖像 驚見大片太陽能板

內蒙古沙漠變光電海?NASA衛星圖像 驚見大片太陽能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