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樹造紙不永續?森林變成「林產品」還能固碳嗎?
2024年3月底,一名實體書店發展補助作業審查委員以圖書出版使用大量紙張、缺乏永續性的發言引發爭議,不過另一派意見卻認為,買書才能真正達成減碳的永續生活。究竟砍伐樹木製成商品或紙張,是否會影響森林固碳能力?森林又是如何發揮固碳功能呢?
全台國土6成是森林 每年可吸存2150萬公噸CO2e
根據農業部統計,台灣國土面積約6成被森林覆蓋,光是未受人為干擾的天然森林就占總森林面積近73%、約152.7萬公頃,除了天然森林,人工林粗估約有40多萬公頃,包含水源涵養及生態保育功能的「保安林」及經濟使用的「經濟林」。
而農業部報告指出,全國森林每年可吸收215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以全國總排放2.8億公噸二氧化碳當量計算,約可抵減7.36%。不過天然林的二氧化碳吸存量取決於林木的「淨生長量」,這是由於森林中的動植物及微生物會呼吸,加上枯枝落葉會分解消耗有機質同時釋放二氧化碳,使天然林吸收和釋放的二氧化碳量會互相抵銷。
把樹木做成「林產品」能留住碳嗎?
既然林木生長具有碳吸存功能,那採伐林木、生產木材是否會削弱碳匯?對此,農業部林業試驗所主任秘書林俊成表示,樹從種下到生長的過程,都有調適的效果,且就算砍伐使用,原先儲存的碳也不會因此消失,而是繼續封存在木材中。
林俊成也說「與原本森林動態循環不同的是,樹木成長至符合經濟需求後,製成木頭傢具、木製用品等林產品,可將碳以另外一種形式儲存、固定在林產品裡面。」雖然木製產品在製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與能源消耗,相較其他材料少,但大量使用紙張印製產品,仍會產生不少二氧化碳,從永續視角來看,過與不及都有極端的結果。
伐木就是破壞環境?森林要「經營」才會健康
對於樹木砍伐,林俊成說明,目前台灣森林採用疏伐進行密度管理,一次採伐約20棵至50棵狀況較差的樹木,留下好的樹林,並非大面積砍伐,「每次砍伐、疏伐後,碳調適效果剛開始會下降,但再種上新的樹後,碳調適效果又會緩緩上升,若畫成折線圖來看,森林經營活動的碳調適會呈現鋸齒狀。」適當砍樹、利用木材,就像農田需要疏花、疏果、調整植株間距一樣,可以讓植物生長更好。
林俊成也強調,森林一定要有上述「經營活動」,若林木更新能力強,自然無需干擾,但生長量差、林相不良的低生產力森林則相反,加上近幾年因氣候變遷導致樹木受病蟲害情形增加,經常導致樹木倒伏,若置之不理,將影響樹木生長及林中生態。因此移除生長力差、因病害衰退、乾枯倒伏的樹木,對環境有益無害,且根據農業部規範,森林中每一根被移除的樹木,也都必須重新種植回去。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