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排放不只牛羊-研究指河流棲地破壞與都市廢水也是關鍵

研究發現河溪排放了大量的甲烷,而且這背後的影響因素,並非緯度或溫度,而是河溪周圍的棲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研究發現河溪排放了大量的甲烷,而且這背後的影響因素,並非緯度或溫度,而是河溪周圍的棲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隨著氣候變遷,全球力拼減少溫室氣體。甲烷的溫室效應強,成為減排重要課題,連牛羊打嗝、排泄產出的甲烷都要管制。不過,最新跨國研究指出,河溪周圍的人為建設、都市的廢水處理不完全,都可能增加甲烷排放

都市廢水處理不全 影響甲烷排放

甲烷只會在大氣停留十幾年,但吸熱能力約為二氧化碳的25倍。石油和天然氣、牲畜和垃圾填埋場都是甲烷排放的來源,但科學家發現,城市地區排放的甲烷量超出估算值三到四倍,原因可能是未經處理的廢水。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W-Madison)土木與工程系教授肖爾(James Schauer)解釋,研究團隊在孟加拉首都達卡發現甲烷排放超乎預期後,將研究擴大到61個城市。進一步分析後發現,超出的甲烷排放與都市未處理的污水有關。污水的有機物排入水體時,會在低氧的環境分解,進而產生甲烷,排放到大氣。

這份跨校研究今年3月發表於《環境研究通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主要作者、聖路易斯大學(Saint Louis University)地球與大氣科學教授德弗伊(Benjamin de Foy)表示,如果全世界都市廢水處理系統都能達到完全處理的水準,將可減少全球甲烷排放達10%之多。

高度開發導致河流甲烷排放上升

河流、溪流也是重要的甲烷排放源,但影響排放甲烷量的原因仍缺乏研究,今年8月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的跨國研究發現,影響河流甲烷排放的重要因素並非緯度或溫度,而是河溪周圍的棲地。

河溪年平均甲烷濃度 (a) 和排放量 (b)。 圖片來源:擷取自研究報告
河溪年平均甲烷濃度 (a) 和排放量 (b)。 圖片來源:擷取自研究報告

威斯康辛大學湖沼學中心教授史丹利(Emily Stanley)解釋,有些河流的周圍是泥炭地、濕地或雨林,土地蘊含豐富的有機物,有機物在厭氧環境分解產生甲烷。但有些河流的高甲烷排放則跟都市與農村的人類活動有關。

經高度開發的棲地,如農田排水溝、污水處理廠,或者混凝土搭建的雨水渠道,經常累積大量的有機物,形成厭氧環境,進而排放大量甲烷。

研究的主要作者、瑞典農業科學大學(Swedis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博士後研究員羅徹(Gerard Rocher)指出,換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藉由淡水河的保護和復育來減少甲烷排放。


參考資料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2023年8月16日),Mapping methane emissions from rivers around globe reveals surprising sources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2023年5月5日),Untreated wastewater implicated in elevating world's methane emission

Investigating high methane emissions from urban areas detected by TROPOMI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untreated wastewater, Environmental Research,DOI: 10.1088/1748-9326/acc118

Global methane emissions from rivers and streams, Nature, DOI:10.1038/s41586-023-06344-6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為:減少甲烷排放不只牛羊 跨國研究指河流棲地破壞與都市廢水也是關鍵

延伸閱讀

>>牛羊排氣加劇暖化 紐西蘭科學家三策略改造畜牧業

>>不僅紐西蘭管制牛羊打嗝、放屁 歐洲也祭出畜牧減排政策

>>牛臉也有辨識功能!一掃就知道牛健不健康!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環境部公告避免種15原生樹種 專家:應考量生態多樣性

環境部公告避免種15原生樹種 專家:應考量生態多樣性

泰國成第3個通過同婚亞洲國家 新制預計年底上路

泰國成第3個通過同婚亞洲國家 新制預計年底上路

歐盟通過「自然復原法」-修復土地與海,2030前再種30億棵樹

歐盟通過「自然復原法」-修復土地與海,2030前再種30億棵樹

全台森林大火97%來自人為 釋放CO2影響固碳成果、生態樣貌

全台森林大火97%來自人為 釋放CO2影響固碳成果、生態樣貌

最新文章

沒有冷氣的巴黎奧運選手村,減碳與酷暑的兩難如何解?

沒有冷氣的巴黎奧運選手村,減碳與酷暑的兩難如何解?

最環保奧運-巴黎奧運選手村只供電扇 美國代表隊自帶空調

最環保奧運-巴黎奧運選手村只供電扇 美國代表隊自帶空調

歐盟連身瓶蓋新規7月上路 華爾街日報:可口可樂新設計「打臉」惹惱消費者

歐盟連身瓶蓋新規7月上路 華爾街日報:可口可樂新設計「打臉」惹惱消費者

從空氣抓二氧化碳!全球最大碳捕捉工廠在冰島 一年抓下8600輛車的排碳

從空氣抓二氧化碳!全球最大碳捕捉工廠在冰島 一年抓下8600輛車的排碳

台科大學生以牡蠣殼做「新型消波塊」 比傳統材料減50%碳足跡

台科大學生以牡蠣殼做「新型消波塊」 比傳統材料減50%碳足跡

全台每年浪費62萬噸廚餘 民團盼立營養午餐專法解決剩食

全台每年浪費62萬噸廚餘 民團盼立營養午餐專法解決剩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