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空氣最差城市之一 義大利米蘭市中心2024年擬禁行私人汽車

義大利米蘭。 圖/Marguerite(CC BY-NC-ND 2.0)
義大利米蘭。 圖/Marguerite(CC BY-NC-ND 2.0)

想像一下,你走在歷史悠久的米蘭市中心,周圍沒有汽車的喧囂和廢氣,這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米蘭市政府正努力實現的願景。義大利米蘭提出一項大膽的計畫,預計2024年在市中心打造「無車區」,創造一個更潔淨、更適宜居住的環境。

擬2024年市中心禁車 計程車等不受限

歐洲新聞台(Euronews)報導,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宣布2025年禁止汽柴油車進入市中心之後,義大利米蘭也跟進了。市長薩拉(Giuseppe Sala)提議禁止私人汽車進入市中心,使這個有140萬人口的城市更適宜人居。

以歐洲城市來說,米蘭的空氣污染問題一直令人憂心,微粒濃度幾乎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安全標準的四倍,高達每立方公尺19.7微克。

據《WantedInMilan》報導,薩拉在參加一場環保活動時表示,希望從2024年上半開始,禁止私人汽車在米蘭市中心通行,並從市中心開始,預計再逐步擴大車禁範圍。若提議順利通過,將於2024年生效。屆時主要道路上將設置監控攝影機以貫徹政策。

禁令實施以後,私人汽車不得在高檔購物區Quadrilatero della Moda及其周邊街道(包括Corso Giacomo Matteotti、Via Case Rotte和Via Alessandro Manzoni)通行,但如果在當地有車庫或地下停車場的居民不在此限。此外,計程車、公共運輸、私人包車、警察和緊急救援車輛,也不受限制。

米蘭市長薩拉(Giuseppe Sala)。 圖/Brookings Institution(CC BY-NC-ND 2.0)
米蘭市長薩拉(Giuseppe Sala)。 圖/Brookings Institution(CC BY-NC-ND 2.0)

歐陸多個城市規劃禁車、無車區

「很明顯,(生態)轉型需要努力,」薩拉表示,米蘭必須要成為先驅,米蘭要有勇氣和常識實施這項計畫,且嘗試改變事物,並非為了菁英或固執的時尚人士,而是因為適合每個人。他還聲稱,這項提案獲得市內商家的歡迎。

據歐洲新聞台報導,並非所有人都支持這項改革,有些人批評,這項措施「不僅懲罰了米蘭人,還懲罰了每天不得不通勤的郊區居民」。

《Curious Earth》報導則指出,米蘭不是唯一考慮實施汽車禁令的城市,斯德哥爾摩、巴黎、奧斯陸和馬德里等城市也在規劃中,希望能夠在市中心設立無車區,以減少交通擁堵,改善空氣品質,並且為市民提供更安全和舒適的生活環境。

然而,這類法律可能會引發居民的不滿,執行起來也可能相當困難。早在2020年米蘭就實施過臨時車禁以減少霧霾,但由於管理不善,許多人忽視禁令,導致數百名駕駛在禁令上路後幾小時內受罰。

參考資料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為:歐洲空氣最差城市之一 義大利米蘭市中心2024年擬禁行私人汽車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里山保育有成!石虎首次現蹤台中斯可巴社區 還有其他17種野生動物

里山保育有成!石虎首次現蹤台中斯可巴社區 還有其他17種野生動物

歐盟氣候2024年報:創下最熱紀錄、又熱又旱又雨、東西差異大

歐盟氣候2024年報:創下最熱紀錄、又熱又旱又雨、東西差異大

養豬戶變土壤專家!吃「麴」長大的豬 為何讓土地更健康了?

養豬戶變土壤專家!吃「麴」長大的豬 為何讓土地更健康了?

超過1/4死於人類活動...鯨豚至少20%死亡跟混獲漁業有關

超過1/4死於人類活動...鯨豚至少20%死亡跟混獲漁業有關

最新文章

噪音眩影影響大、環評亂象!彭啓明:不支持陸域風機

噪音眩影影響大、環評亂象!彭啓明:不支持陸域風機

環保蟑螂犯罪手法...勾結仲介地主、鷗翼車都出動 偷倒上千公噸廢棄物

環保蟑螂犯罪手法...勾結仲介地主、鷗翼車都出動 偷倒上千公噸廢棄物

緬甸8.2級地震、波及曼谷大樓...專家:給台灣3大啟示

緬甸8.2級地震、波及曼谷大樓...專家:給台灣3大啟示

除草真的能賺錢!河濱植物「一葉草」1斤值2500 民眾可免費摘採

除草真的能賺錢!河濱植物「一葉草」1斤值2500 民眾可免費摘採

空污會加速大腦老化、影響健康...研究:改善空品有助延緩失智風險

空污會加速大腦老化、影響健康...研究:改善空品有助延緩失智風險

不是遠渡重洋就是高碳排 買花如何更永續?

不是遠渡重洋就是高碳排 買花如何更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