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2030年全球升溫將跨越 1.5 °C?唐獎得主馬納森:幾乎無法避免

2022/11/11 經濟日報/ 記者 謝柏宏

2018年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Veerabhadran_R...
2018年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Veerabhadran_Ramanathan)。唐獎教育基金會/提供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廿七屆締約方大會(COP27)6日起在埃及舉行舉行兩週,唐獎2018年永續發展得主,也是首位提出氟氯碳化合物(CFC)屬於溫室氣體的國際氣候變遷專家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Veerabhadran Ramanathan)呼籲,應加強制定具有氣候韌性的氣候行動。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廿七屆締約方大會(COP27)6日起在埃及舉行舉行兩週,唐獎2018年永續發展得主,也是首位提出氟氯碳化合物(CFC)屬於溫室氣體的國際氣候變遷專家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Veerabhadran Ramanathan)呼籲,應加強制定具有氣候韌性的氣候行動。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日前表示,我們正處於求生存的戰鬥中,但我們正走向失敗,由於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持續增加,溫度持續上升,「我們腳踩著加速器,行駛在通往氣候地獄的公路」。

拉馬納森則指出,要避免超過攝氏1.5°C的目標幾乎是不可能了。在他2018 年的相關論文已預測2030 年全球升溫將跨越 1.5 °C的門檻,現在必須盡快為 1.5°C暖化做準備。

拉馬納森進一步指出,現在,我們仍有5至8 年時間能將暖化溫度保持在1.5 °C至 1.7°C的範圍內,但需從三個面向同時著手:首先要減少甲烷、HFC(氫氟碳化物)、黑碳煙灰、低層大氣中的臭氧等短期氣候污染物產生;其次,在2035年前,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至將近50%,再利用自然、機械及化學等各種方式,每年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量達到50億噸左右。

針對全球關注有200多國代表參加的COP27,拉馬納森建議,我們必須改變做事的方法,加強制定具有氣候韌性的氣候行動。而這樣的氣候行動又需由以下三個概念來支撐:

概念一

是減少氣候變遷所引起的風險,也就是從上述減少短期氣候污染物、在2035年前,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近 50%,並且每年運用各式方法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量約50億噸等三個面向著手。

概念二

是適應力,我們必須從鄉鎮、縣市以至州/國家等各個層級來採取行動,以因應、降低氣候變遷帶來的災害風險。

概念三

為社會和生態系統的轉型,使能發展所需的適應能力。

至於COP27首次將「氣候賠償」列入議程,身為宗座科學院理事會會員的拉馬納森更疾呼:「在我們代表宗座科學院所準備『建立氣候韌性』的文件中提到:我們必須將建立氣候韌性的行動聚焦於最貧窮的30億人身上,他們幾乎無法獲得現代燃料,因此必須使用木材、煤炭等原始燃料來滿足生存的基本需求,如烹飪和取暖等。他們現在沒有辦法適應所面臨的氣候變遷衝擊,且他們所承受的衝擊是不成比例地嚴重。重點是我們需要求將大部分氣候資金用於為他們提供乾淨的能源,以及補償他們遭受的損失和損害,也就是由於氣候變遷衝擊所造成的財產、生計與福祉的損失。」

拉馬納森與詹姆士‧漢森(James Hansen)博士於2018年同時榮獲唐獎第三屆永續發展獎,以表彰他們在增進氣候變遷的基礎認知,與空氣汙染對氣候系統衝擊所罪的開創性貢獻,並採取直接行動倡導與促進有效的減緩政策之制定。

拉馬納森是第一個提出氟氯碳化合物(CFC)也屬於溫室氣體的學者。在1975年,拉馬納森的研究即指出鹵碳化合物,尤其是用在冷凍及製造的氟氯碳化合物,具有溫室效應的特性,CFC不僅會影響大氣臭氧層,同時也會像二氧化碳一樣,對氣候系統產生衝擊。1985年為保護臭氧層所召開的維也納會議、1987年國際間所簽訂的蒙特婁公約,拉馬納森的研究成果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體育署結合光電發電設備,興建太陽能光電運動場。 示意圖/freepik

天候不受限!「光電運動場」打造綠色校園新風貌

2023/03/22
國際婦女節前夕,駐紐約辦事處3月7日舉辦「科技女力台灣之夜」,呈現台灣新銳設計師...

結合永續時裝!紐約駐處化為伸展台展現性別平等和多元性

2023/03/22
孩童在課堂上學習氣候變遷,從小具備因應氣候變遷的知識和行動能力,是建構淨零與氣候...

氣候教育必修成國際趨勢 台灣可以怎麼做?

2023/03/21
環保署研擬廢輪胎回收方案,將依機車行家數、需求因地制宜,採沿線收運或指定地點清運...

廢輪胎回收方案推出!環保署研擬新方案

2023/03/21
現為台北市第9屆兒少代表、國教署第4屆青少年諮詢會委員的黃佩琪,成長歷程布滿荊棘...

如果可以變好,為什麼會想當壞人?黃佩琪用荊棘生命勇敢和體制對話

2023/03/20
屢屢榮獲金鐘獎和國際影展肯定的導演麥覺明,費時17年拍攝山椒魚生態,再次推出第二...

冰河世代與恐龍為鄰 麥覺明耗17年紀錄高山微笑精靈 「山椒魚來了!」

2023/03/20

最新文章

新北資源循環教育基地中,共有四支智慧分選機械手臂,可辨識不同種類垃圾,並快速夾取...

新北引進「智能回收機器人」 藉機械手臂、光學辨識增加資收分類效率

2023/03/22
國際婦女節前夕,駐紐約辦事處3月7日舉辦「科技女力台灣之夜」,呈現台灣新銳設計師...

結合永續時裝!紐約駐處化為伸展台展現性別平等和多元性

2023/03/22
孩童在課堂上學習氣候變遷,從小具備因應氣候變遷的知識和行動能力,是建構淨零與氣候...

氣候教育必修成國際趨勢 台灣可以怎麼做?

2023/03/21
減少小包裝一次用旅宿用品成為國際趨勢。示意圖。 圖片來源:pexels

飯店減用一次性備品 旅宿業建議「強制不提供」 環署草案暫緩上路

2023/03/17
雲林縣引進全台首座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產製系統,每天可處理200公噸垃圾。 圖/...

垃圾變燃料!雲林引進全台首座SRF垃圾處理系統

2023/03/15
台灣麒麟董事長上田隆史,秉持「創造共享價值」CSV精神,為台灣這塊土地做出貢獻。...

一起暢飲台灣之美:KIRIN Bar BEER深耕20年 用CSV共享價值續挺在地

2023/03/15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