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影響力論壇 逾300人到場交流「管好影響力」
企業如何量化、管理社會影響力,並推動企業永續發展?聯合報《倡議+》舉辦「創利、創力:贏在社會影響力」論壇,邀請產、官、學界專家開講,超過300多名CSR工作者與社創團隊參與,交流推動台灣CSR創造影響力的相關經驗,讓「創利與創力」雙贏。
「創利、創力:贏在社會影響力」論壇30日在台大集思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邀請聯合報系願景工程策略長何振忠、逢甲大學社會事業研究中心主任汪浩、華碩電腦永續長吳澤欣、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安永聯合會計事務所會計師曾于哲、優樂地永續服務董事長朱竹元,以及社創團隊玩轉學校、市民永續、點點善、好盒器到場交流。
何振忠表示,社會影響力是一門顯學,要和利害關係人溝通,更要和大眾溝通。8年來,願景工程推出96個專題,對社會帶來諸多影響力,然而也想進一步透過量化、質性方式衡量影響力。透過論壇給產學媒一個溝通平台,當衡量影響力有評估方法後,就能為大眾所知,也有後續的奧援與認同。
逢甲大學社會事業研究中心主任汪浩說,衡量影響力不用想得太複雜,問自己「我們的存在有改變世界嗎?」他認為,影響力評估不只是數字,更是方法與哲學,要仔細評量「為何而做?」
汪浩說,CSR策略必須從企業核心價值出發,但應對焦與利害關係人的衝擊。例如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近年來推動不老騎士計畫,翻轉大眾對老的概念,甚至最後衝擊了台灣的社福制度,協助推動長照2.0制度,這就是發揮社會影響力的典範。
「企業推動CSR,應以數字化衡量、科技化管理,以核心競爭力建構企業永續價值。」華碩電腦永續長吳澤欣說,過去CSR影響力衡量過於質化,「企業做了好事覺得溫暖,但真的有影響力嗎?」
華碩電腦將永續概念貫徹到供應鏈。吳澤欣說,華碩要求所有供應商要通過環保與CSR稽核,並持續評估潛在風險,治理、環境與社會績效也會列入成為後續的訂單分配依據,「所有的永續作為從核心競爭力出發,務實地去做,不是以公關目的去做。唯有將這當成內部管理工具,才能推動企業持續往前走。」
家樂福近來推廣非籠飼雞蛋,從一顆蛋推廣食物轉型。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說,很多人認為通路是生產末端的消費,但其實是文化改造運動,透過推廣非籠飼雞蛋,讓消費者看到一顆蛋的價值,並帶動其他格子籠蛋農轉型。未來家樂福也將帶領許多友善環境的供應商走向國際。
安永聯合會計事務所會計師曾于哲分享,2018年研究指出,97%的投資人不只評估財務績效,更重視企業在環境、社會、治理議題的表現。曾于哲說,企業要深化社會影響力不只評估帳面的財務價值,還應評估企業內部的有形價值、共享價值與對社會的影響價值。
優樂地永續服務董事長朱竹元說,企業做CSR常缺乏連結,例如有些公司獲得很多CSR獎項,但是自家員工卻不清楚公司的CSR作為。朱竹元分享CSR發展藍圖,讓CSR工作者有方法可遵循,從探索期到永續期6個階段評估落點,最終希望讓CSR成為企業內部的DNA,並發揮外部影響力,進而成為產業引領者。
論壇也邀請4家社會創新團隊,包括讓公益融入生活的點點善、用遊戲啟發孩子關鍵能力的玩轉學校、應用區塊鏈技術提供企業雲服務的市民永續,還有提供容器租借服務的好盒器與在場的CSR工作者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