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態系去看地方創生 是環環相扣的共生關係

2019/04/15 社區力傳播網:陳佳楓

日前美國《外交政策》期刊(FOREIGN POLICY)公布2019年度百名全球思想家名單,其中,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獲讀者推薦入選。身為台灣第一位數位政委的唐鳳,長期推動開放政府、社會企業、青年諮詢委員會等,均與地方創生息息相關。

對於地方創生元年的啟動,唐鳳認為,地方創生是公部門做法調整後所推動的計畫,並非一個短期的亮點計畫,而是一個必須長久耕耘的計畫。如同之前的社區營造,必須經過長時間耕耘,才能回頭檢視,並說出具體績效。因此若把地方創生視為新型態的社區營造,亦須10~20年才能看到具體成果。

0
翻轉政府的數位政委唐鳳,以生態系觀點貫穿台灣的地方創生計畫(照片來源:胡善慧)

生態生產觀:以科技回應地方需求

唐鳳以八八風災後小林村因梅子重生為例,因為天災,人們不僅重新認識這個地方的特色,更能透過消費、支持、參與、互動,讓這個地方從危機轉向生機,這也是地方創生最核心的概念。因此地方創生是公部門終於接上了民意,願意讓地方自己設定當地的願景,而不是由來國家指定,可以說是公部門內部治理原則的翻轉。

唐鳳表示,地方創生的「生」是產業政策,同時也是人口政策,即是生產與生育,日本人口移往東京的情況相當嚴重,而台灣則是往六都集中,問題結構雖相似,但解決方法不同。

因為台灣地理環境較小,從北到南坐高鐵只要一個半小時;此外人人上網便利,因此台灣地方創生的科技基本架構比日本要來的容易。所以台灣除了因應實際需求,提出企業投資故鄉、科技導入、整合部會創生資源、社會參與創生、品牌建立等5個策略之外,也特別注重「以科技回應地方需求」,這是我們和日本不同之處。

0
地方創生的第二支箭是「科技導入」以人工智慧(A)、區塊鏈(B)、雲端科技(C)、大數據(D)、生態系(E)等5元素來維繫城市機能及發展地方產業,並進行基礎環境的建構(圖片來源:國發會)

生態科技觀:建置資料全民一起來

國發會的戰略計畫中,「科技導入」是以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科技、大數據、生態系等5元素來維繫城市機能及發展地方產業,並進行基礎環境的建構,包括普及寬頻上網環境、寬頻接取基礎建設、中小企業行動支付普及推升和建設民生公共物聯網。

唐鳳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是資料的產製者,不是被動的等待公部門資料。因此所謂的「開放資料」,並不僅是指政府開放資料,也包括由民間積極搜集而來的資料。而政府所要思考的是,如何讓民間資料進到政府的決策流程中,這也是台灣跟日本的不同之處。

台灣的地方創生資料庫TESAS(Taiwan Economic Society Analysis System),可以說是日本RESAS(Regional Economy Society Analyzing System,地域經濟分析系統)的台灣版。但國發會希望未來可以將二維平面圖以三維呈現,例如觀測建築物,除了有建築資訊建模外,還有內部構造;又如導入無人機和無人車,也可知道它在不同的等高線上是否適合飛行。

唐鳳表示,科技是個從零到有的加速器,當一個地方青年人口少,又希望建構新的產業生態系時,勢必要使用最省力的科技,以往需許多人才能創造出整個產業生態系,如今只需4至5人便可做到。

生態文化觀:凝聚理念產生行動力

唐鳳認為,現代的年輕人相當具有社會責任的概念,若想創業或投入家鄉產業,若不能為社區創造意義,將很難引起他們的動機,這背後的主因在於網路媒體力量的興起。數年前有一位15歲的高中生,在公民課上學到連署平台的運用,便在網路上發起禁用免洗餐具的連署活動,立刻得到5千多人的響應。這種群體的力量,會讓很多人開始認真討論議題;又因共同理念聚集而產生行動力,形成互助共享的模式,地方創生強調的也是如此。

除了凝聚共識,提供年輕人文化的傳承,也是地方創生很重要的一環。若能讓孩子在15歲以前學習解決所處環境或經濟問題,他們就會與地方和長者有自然的連結。然而台灣在99課綱以前的教育,學生的學習場域以校內及教室為主,所學與生活所處之地沒有關聯,他們可能不認識、也不認同在地,長大後便遷移到大城市,這便是地方面臨消滅危機的原因。

唐鳳補充說明:「但不管今年上路的新課綱、USR實踐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或U-start創新創業計畫等,都已經融入很多當地的學習素材。不是等孩子畢業了再來關心社會,而是在拿到學位的同時,就有能力協助地方解決問題,地方就不會消滅。」

生態倫理觀:自然界不只經濟價值 還有生態價值

隨著地方創生的熱潮,地方型的社會企業成為很多人的想像。長期關注社會企業議題的唐鳳,指出社會企業包括創意、創業、創新、創生等4個概念,以及社會企業與地方創生所架構下的地方產業會有交集。

唐鳳說明,以往談社會企業時,經常會專注在單一企業,但「創生」所創造的是整個生態系,包括供應者、消費者或客戶,並強調對地方的貢獻和社會影響力。例如回收再製的玻璃可以帶動拍賣藝術、設計、策展;設計師回收舊衣變成時尚等,定義出新產業,創造循環經濟並帶動共生關係,創造出彼此環環相扣、共生共存的生態系。

生態生活觀:把人留在熟悉的故鄉共生互助

生產的問題解決了,再來就是解決人口問題。對於有專家學者提出應提升生育力的解決方式,唐鳳則認為「不患寡而患不均」,鼓勵生育的作法沒有錯,但首要重點應在於讓居民不外流,甚至可以回流。唐鳳說明,當人們願意回來或留在熟悉的家鄉,當地又有就業機會,就會比較有生育的意願。

此外,鄉鎮地方居民大多擁有社區共生概念,以他之前居住的新北市新店區花園新城為例,有社區自辦的幼兒園、社區貨幣,也有許多社區共治的措施,所以居民之間有強大的凝聚力。因此,若有良好的社區支持系統,人們便有安全感,不僅能解決經濟問題,生育力也會自然而然地提昇。

地方創生計畫也鼓勵公務員返鄉服務,唐鳳表示:「當地方提出創生計畫案,國發會收到案子後,便會進行討論。此時任何中央的公務員,都可以提出幫助自己家鄉的意願,方法很多,有可能是借調回鄉去協助計畫案,或是以遠距工作的方式進行。」誘因為何?唐鳳表示,「能夠回家鄉陪家人,就是很大的誘因不是嗎?就像有人問我為什麼不去矽谷發展,要留在台灣遠距擔任顧問,主要原因就是想陪家人,這是非常自然的事,比任何誘因都大。」

聽唐鳳一席話,讓我們不禁思考,是創生成功、人就回來了?還是回鄉幸福、地方就創生了呢?這或許也是一種環環相扣的生態系共生關係吧。


• 本文獲社區力傳播網授權刊登,原文〈唐鳳:以生態系視野看地方創生 一種環環相扣的共生關係

• 關注社區福利發展,請上社區力傳播網

訂閱我們

* indicates required

推薦閱讀

日本孩童版地方創生:讓孩子願意回家鄉

危樓化身宮原眼科 讓日本來台取經的地方創生

有工作機會就能吸引人口?別再用都市看鄉村!

讓你的家鄉淪為商品 地方創生恐加速地方消滅

作者文章

青年引導長輩製作餐點。圖/張以牧提供

高年級吧檯手 以咖啡和生命故事開啟世代交流

2019/04/23
翻轉政府的數位政委唐鳳,以生態系觀點貫穿台灣的地方創生計畫(照片來源:胡善慧)

以生態系去看地方創生 是環環相扣的共生關係

2019/04/15
跨代屋的建立,不僅為兩個世代提供住所,也創造了一個互相支持,如家庭般的居住環境。

放眼海外 來看看他國的青銀共居是怎麼樣的?

2019/04/08
對鋼琴老師及醫師娘來說,社區的孩子們在改變的同時,她們也在改變。圖/Pixta

什麼是社區中最需要發生的改變?

2019/03/06

最新文章

羅素萍到台東定居,開二手書店改變在地。 圖/施鴻基攝影

去書店住1晚-青年東漂開書店,邀約「以書換宿」

2021/08/12
恆春鎮紅氣球書屋是南屏東唯一的獨立書局,來自各地的打工換宿小幫手,也被店主人的熱...

南漂恆春開書店-「書耕」一家價值不在來客數的店

2021/08/11
東區青聚點以宜蘭中興文創園區具文資身分的4號倉庫作為實體據點。 圖/教育部青年發...

全台北中南東4處「創生聚點」出爐,衝9月開放!

2021/08/03
詩人作家小令是當日的講師,她手裡拿著的是自己的作品《日子持續裸體》。 圖/沈育琪...

「楫文社」不只是書店-讓讀者與作者,以文會友

2021/04/26
學生採收紅藜。 圖/廖肇瑞提供

盤中飧自己種-小學童幫自己農田雜糧打傘擋雨

2021/02/18
新竹火車站。
 圖/陳正興攝影

想在春節「鬧中取靜」,島內散步指路「台灣好境」

2021/02/0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