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些人「不爬山會死」?程紀皓導演用紀錄片回答

2024/02/15 生命力新聞 郭綵蓁、林韻聆

臺灣土地面積約36,000平方公里,在這小小的島上,分佈著200多座海拔超越3000公尺的高山,足以稱臺灣為「群山之島」。在多山的臺灣,有一群人對臺灣山岳有著深厚的熱情,不論是一步步挑戰極限攀登高峰,在山林中發揮靈敏感官尋找動物蹤跡,或是在湍急溪流垂降,發現溪谷蘊含的生命力,這些人們都共有某些特質,就是對山有著深厚的真誠與情感。自2021年開始播放的山岳紀錄影集《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以下簡稱群山之島),紀錄這群探險者,展現向山而行之於他們的意義。

0
紀實影集《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導演程紀皓。 圖/群山之島臉書粉專

《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是由臺灣導演程紀皓拍攝的山岳探險紀錄片,透過拍攝每集主角重回對他們意義深遠的一座山或一個地方,呈現出登山者和山之間的特殊情感與連結,相較於臺灣其他的山岳紀錄片,群山之島將更多的重心放在登山者身上。

因緣際會上山拍攝 發覺侷限的日常

「回頭看我所有和山有關的作品,其實就是我認識山的過程。」程紀皓說,拍《群山之島》的契機,要回溯到他第一個與山有關的拍攝。

2016年,程紀皓因為朋友的邀約,擔任了臺灣三星品牌展「UP TO 3742 臺灣屋脊上」的紀錄片導演,那是他第一次接觸山,長達十天的拍攝,程紀皓沒有多想,準備好登山的裝備後,便參與了北一段拍攝行程。

在這期間,他發現原來臺灣有他不曾看過的模樣。「我很常自稱是死臺北人,不會想要離開臺北,」程紀皓說,一直以來我們常在教科書中學習到臺灣是個多山的島嶼,山域與平原的比例約為7:3,「在這次的拍攝過程中,我突然發現,身為一個創作者,怎麼會讓自己侷限在這30%很侷限的狀態,還一副什麼事情都知道的樣子?」

這場拍攝是程紀皓導演的「山林啟蒙」,拍攝進行的地方,是位於中央山脈北端的「北一段」,對第一次爬山的新手來說,走完全程很不容易,在這次拍攝後,程紀皓接到越來越多有關山岳拍攝的案子,因緣際會認識《群山之島》的製作人詹偉雄。詹偉雄曾參與許多臺灣文化雜誌的草創,對臺灣的藝文產業有深刻的觀察,他不僅喜愛登山,也認為臺灣應該有更多關於山岳與登山者的紀錄。《群山之島》的誕生最初是源自於公視節目部經理於蓓華的邀約,經過詹偉雄的初步發想後,因緣際會結識程紀皓導演,種種機緣才促成的。

從問「為何登山」到領悟探險的意涵

程紀皓說,自己之所以想開始拍《群山之島》,有一個原因是想了解「為何要登山?」這個問題。「你可以看到我當初在拍第一季時,幾乎每集都瘋狂地問⋯⋯為什麼要登山?山給了你什麼?每個人都想很久,想不出答案⋯⋯」程紀皓露出有點尷尬的微笑,「當然我第二季的時候就沒有這樣問了,拍攝的心境已經不太一樣。」程紀皓說,他拍攝第一季的時候,心境上比較「年輕」,因為不了解他們登山的動機,自己也還沒進到他們的世界;拍攝第二季時隨著心境不同,想了解的事也不一樣了。

程紀皓說,「為什麼要登山」這件事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很多時候,是登山者的心帶領他們前往山裡。他說:「在拍攝的過程中,我慢慢認知到『人類是需要探險的』這件事,去探險、去習慣面對危機才能帶給你進步。爬山這件事,本身就是探險的具象化,可能我們日常遇到的困難是去解決超出能力的任務,而登山就是探險簡單明瞭的呈現:你眼前就有一道山壁在那,你要怎麼過去、要踩哪個點⋯⋯。」程紀皓說,臺灣很常發生一件事,可能有登山客發生山難,就會有很多人批評說為什麼要去那麼危險的地方送死,出事了還要別人來救你?其實他一開始也有類似的想法,但隨著拍攝,他開始了解更多。

「我是在拍第一季第二集的過程中,才逐漸去了解這件事。他們並不是去送死,而是在透過爬山去了解自己的能力在哪裡。不論是在登山之前或途中,都會經過審慎的評估,在那之中,慢慢的去靠近自己能力所及的最邊緣。」程紀皓說。《群山之島》的第一季第二集,紀錄了臺灣登山家張元植與他的母親徐思潔走聖稜線的過程。聖稜線是連接雪山與大霸尖山的稜脈,標高超越三千公尺,擁有壯麗的山景,同時攀登難度也高。劇組在這次拍攝過程中,歷經了大雪的難題,除了劇組拍攝條件艱難外,也面臨撤退與否的抉擇。

張元植在影集中曾提及自己如何讓母親放下她的擔心。「恐懼其實是來自於無知,所以我就帶著我媽媽去爬山,讓她知道我們是有意識到風險的存在、並想辦法去避免。」

千變萬化大自然遇見美麗嘆息灣

談及拍攝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程紀皓想起第二季第二集拍攝過程中美麗的巧合。這集《深淵驚現嘆息灣!》總拍攝期間為十四天,主旨在紀錄臺灣溪降先鋒李佳珊重回18年前與她的隊友共同發現,位於哈伊拉羅溪南源溪底的「嘆息灣」。劇集中,李佳珊被抵達嘆息灣時的美景深深感動,想起初見嘆息灣的情景,也憶起當初自己的模樣,場景令人動容。

其實,影集中這個橋段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在拍攝過程中,抵達嘆息灣的時間點對於影集來說非常重要,若是時間夠好,則能為影集帶來強大的的戲劇張力,但是當初在規劃整個路程時,忽略了劇組體力的問題,當時的天氣變化又不太穩定,因此何時啟程、何時抵達便成了一個難題。

「不管是補給、天氣還是體力,所有最複雜的問題全部糾纏在一起了!」程紀皓說,後來因為各種巧合,挪出了一個最好的狀態,恰好在嘆息灣最美的狀態抵達,程紀皓打趣的說,「就像是星際效應(電影)裡面平行宇宙的概念,你每做一個決定,就分裂出一個可能性,我們就是在那麼錯綜復雜的可能性中,選擇了一個對的決定。」嘆息灣的美景讓所有人都很驚喜,「其實在抵達之前,天氣都不太好,我們抵達後也沒有停留很久,過不久之後,陽光就沒了。很像一種正中紅心的感覺,所有人都很感動。」本集主角溪降先鋒李佳珊,也在影集中說:「謝謝你們(劇組),給了我回來的理由!」

不去會死的他們與探險的收穫

《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這部片名令人印象深刻,程紀皓說,其實原先只想以製作人詹偉雄題的名稱「群山之島」作為片名,後來加上「不去會死的他們」是因為公視的節目部經理認為可以加上符合程紀皓導演個性的元素。事實上,「不去會死的他們」這個標題來自於一本讓程紀皓印象深刻的書籍,是日本作家石田裕輔紀錄他用單車環遊世界的書,名字就叫《不去會死!》。

「不去會死」的精神與群山之島中提到的探險家們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同時呼應著程紀皓導演想透過影集傳達給觀眾的訊息。探險的精神也可以在拍攝山岳紀錄片中看見,程紀皓說,「就像是在天氣不穩定的情況下,去調整敘事的結構與畫面,面對著未知的狀態,同時做一些調整,成功解決之後,會有很大的成就感。」隨著遭遇的事情愈來越難,回饋與成就感也越來越多。或許,這就是探險的收穫。

採訪側記:

由於我本身就有在看群山之島,能夠採訪到程紀皓導演覺得很開心,採訪過程能夠感覺到導演對事情有縝密的想法,會從很多不同角度和我們解釋、闡述拍攝時遇到的狀況,非常有趣!(記者 /郭綵蓁)

第一次以紀錄片導演的角度看臺灣山景,也理解了「冒險」對於人的意義。此次訪問,收穫良多。(記者 /林韻聆)


本文授權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程紀皓導演攀登群山 紀錄不去會死的他們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

作者文章

茂林牧場雞蛋 他們的雞蛋含有蝦紅素,因此蛋殼顏色較深。 圖/茂林牧場臉書

快樂雞生健康蛋!苗栗茂林牧場 友善飼養6萬7千隻雞

2024/04/22
語林有機農場主人邱語玲面對露天沒有溫室的蔬菜,都是抱持著「昆蟲吃剩下」的收成心態...

蟲也敢吃才安心-林口有機村 拓展在地小農能見度

2024/04/11
海岸志工們利用土地原有的石塊、木材修葺步道。 圖/苗栗社區大學提供

不捨兒時牧羊路荒廢…苗栗居民合作 手作修復牧羊古道

2024/04/09
吳加雄介紹台灣螢火蟲種類與習性。 圖/吳加雄先生提供

復育大安森林公園螢火蟲 吳加雄博士守護螢光25年

2024/04/08
麗山有機農場主人林書慧。 圖/曾韻儒攝影

台北南港麗山農場-6年養地堅持有機 老爺酒店也合作

2024/03/26
詹喬愉靠著雙腳征服世界各大山脈,她更是透過自身力量發起淨山活動及加入義消搜救隊。...

守護美麗稜線-登山家詹喬愉 背200多公斤垃圾下山

2024/03/19

最新文章

荔枝椿象是國內果樹荔枝害蟲,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觸口自然教育中心去年首次舉辦...

害蟲變「美食」!荔枝椿象造成果農損失 林保署做成鹽酥料理

2024/04/27
綠色和平發布減塑調查結果,近8成8民眾同意塑膠減量。示意圖。 圖/shutter...

近9成民眾同意減塑!綠色和平盼立法 用減塑跟上世界

2024/04/27
蘇格蘭放棄原訂2030年底前減排75%的目標,但卻引起環保團體憤怒。示意圖。 圖...

2030年減排75%「遙不可及」 蘇格蘭放棄氣候目標

2024/04/27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課程中心副教授何昕家,在2024地球解方年會上分享永續教育現...

永續教育入課綱 中科大教授何昕家:現實世界是最佳教科書

2024/04/26
2024地球解方邀請產官學界代表,深入探討國內氫能的未來技術與經濟發展。 圖/董...

台灣氫能下一步怎麼走?產官學看好潛在經濟價值

2024/04/26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證實,目前規劃第3次審議會時間會延至5月初。 圖/f...

第3次碳費審議延期 將討論分階段費率、碳定價子法

2024/04/2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