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研究:這種細菌超會吃甲烷! 減緩暖化的迷你幫手

2023/09/17 環境資訊中心 曹可芝 編譯;許祖菱 審校

減少溫室氣體的責任很大,科學家在自然界找到「超迷你幫手」了!最新研究發現一種特殊的甲烷氧化菌,能更有效地分解甲烷,而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溫室氣體。研究人員對這種細菌寄予厚望,但目前仍在實驗室階段,如何擴大規模仍是一大考驗。

不只牛羊排放甲烷,天然氣、工業、農業和垃圾填埋場也會排放,但一般的甲烷氧化菌只能...
不只牛羊排放甲烷,天然氣、工業、農業和垃圾填埋場也會排放,但一般的甲烷氧化菌只能處理低濃度的甲烷,效用有限。 圖片來源:Jan Huber/Unsplash

低濃度甲烷環境中也能作用

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溫室效應來源,僅次於二氧化碳。若以20年為單位計算,甲烷造成暖化的潛勢值是二氧化碳的84倍。石油和天然氣、工業、農業和垃圾填埋場等人類活動都有可能產生甲烷。

甲烷氧化菌(methanotrophs,又稱嗜甲烷菌)並非新發現,但這類細菌對環境要求頗高,多數只在甲烷濃度達5000至1萬ppm時才會快速生長。但大氣中的甲烷濃度約為1.9ppm。即使在垃圾掩埋場、稻田和石油油井等容易產生甲烷的地方,濃度大約也只有500ppm,要靠一般的甲烷氧化菌來減少甲烷並不可行。

不過,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與美國海軍官校 (Navy Academy)組成的團隊卻找到新可能。他們發現一種甲烷濃度較低時也能發揮作用的甲烷氧化菌。這項研究於8月21日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刊》(PNAS)期刊。

團隊測試了六種甲烷氧化菌。其中,「Methylotuvimicrobium buryatense 5GB1C」的菌株表現特別亮眼。根據《Chemical& Engineering News》,這種菌株在甲烷濃度達200至1000ppm時也能快速「吃掉」甲烷。

PHYS》指出,5GB1C不僅可以在低濃度的狀況下消耗甲烷,還能不斷增加自身數量。它消耗甲烷的速度比其他細菌更快。

5GB1C還有另一個好處。作者之一、華盛頓大學微生物學與化學工程學家利德斯壯(Mary E. Lidstrom)向《衛報》解釋,促進細菌的活動可能會增加第三大溫室氣體一氧化二氮(N2O),但這個菌種在實驗過程並未產生一氧化二氮。

擴大規模仍有資金與技術門檻

研究人員盼望新發現能帶來減少甲烷排放的新契機。利德斯壯表示, 「目前最大的應用障礙就是技術問題,必須先將分解甲烷的處理裝置擴大20倍。做到這一點後,還有資金投入與大眾接受度的問題。我們預估3至4年內就可做到前導試驗,能否擴大規模則看資金與商轉的可能性」。

根據聯合國2022年發布的《溫室氣體公報》(Greenhouse Gas Bulletin),2021年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濃度,分別較工業化前水準增加49%、162%和24%,以甲烷增加比例最高。世界氣象組織資料顯示,甲烷濃度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別增加15ppb和18ppb,是1983年有系統記錄以來的最大增幅。


參考資料

衛報(2023年8月22日),Bacteria that ‘eat’ methane could slow global heating, study finds

Chemical& Engineering News(2023年8月27日),Methane-eating bacteria could one day slow global warming

Clean Technicia(2023年8月4日),Got Climate Change? Methane-Eating Bacteria To The Rescue!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2023年8月21日),A methanotrophic bacterium to enable methane removal for climate mitigation

ClimateScience(2023年1月9日),Greenhouse Gases: What is Warming Up Our Earth?

Phys.org(2023年8月24日),Researchers identify a type of bacteria that eats low volumes of methane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為:研究:這種細菌超會吃甲烷! 減緩暖化的迷你幫手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美國疫後最大氣候遊行為紐約氣候週揭開序幕,上萬人擁上街頭。 攝影:林綉娟

紐約氣候週萬人遊行高喊終結化石燃料 全球 500 場行動響應

2023/09/23
廢核平台在9月14日晚間舉辦燭光排字快閃行動。 圖片來源: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提供

首批福島含氚核廢水排放完畢 民間社會國際行動不停歇

2023/09/22
澳洲每天有超過600萬隻原生種被貓殺死。 圖片來源:miezekieze/pix...

正視頭號外來種威脅 澳洲草擬野貓管理十年計畫

2023/09/20
台灣每年賣出600萬部手機,超過一半會成為「閒置機」!環境部推手機回收草案。 圖...

環境部:國人持有手機55%是閒置空機 拚「手機循環率」2025年達15%

2023/09/19
現場展出的熊鷹標本。 李育琴攝

屏科大推仿真羽毛工藝 保育熊鷹也傳承部落文化

2023/09/18
櫻石斛。 圖片來源: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提供

一個果莢現生機 公私協力帶瀕絕「櫻石斛」重回原棲地

2023/09/18

最新文章

台南六甲八色鳥調查突破50隻,讓保育人士欣喜不已。  圖/林美秒拍攝,農業部林業...

罕見八色鳥現蹤台南六甲!「國家森林志工」協力守護生態

2023/09/23
一份報告指出,社群媒體的寵物獼猴內容正在增加。 圖/SMACC提供

動物影片好療癒?按讚、分享正助長寵物虐待 國際調查曝可愛影片的殘酷真相

2023/09/22
離岸風電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離岸風電蓋在哪裡最危險?經濟部地調所分析高風險地質因素

2023/09/22
廢核平台在9月14日晚間舉辦燭光排字快閃行動。 圖片來源: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提供

首批福島含氚核廢水排放完畢 民間社會國際行動不停歇

2023/09/22
900 MW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每年產出的乾淨電力相當於一百萬台灣家...

能源轉型如何成為生態助力? 沃旭最新白皮書提出行動方案

2023/09/21
翡翠水庫「分層水質自動監測儀器」定期維護作業。 圖/翡管局提供

供應大台北 600 萬人民生用水 翡翠水庫用「這技術」維持優良水質

2023/09/2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