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推廣「單一材質口罩」 立委要環署拿出口罩回收機制

2023/03/06 環境資訊中心 陳昭宏

立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3月1日邀請環保署長張子敬報告業務及答詢,藍綠立委拿出廠商研發的「可回收口罩」,要求環保署建立口罩再利用機制,解決大量廢棄口罩問題。疫情產生大量的廢棄口罩,由於材質複雜、重量很輕,回收價值也低,通常以焚化處理。環保署長張子敬強調,回收體系需要廢棄物規模、再利用價值支撐,若評估具可行性,不排除規劃回收管道。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邀請環保署長張子敬報告業務及答詢。 攝影:陳昭...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邀請環保署長張子敬報告業務及答詢。 攝影:陳昭宏

材質複雜難再利用 藍綠立委推單一材質口罩

一般醫療口罩分成三個部分,材質各自不同,鼻樑壓條是鐵、鋁等金屬,不織布面是PP或PE塑膠,耳掛繩則是尼龍。立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邀請環保署長張子敬報告業務及答詢,國民黨籍立委溫玉霞、民進黨籍立委蘇巧慧都拿出廠商研發的「可回收口罩」,要求環保署建立口罩再利用機制。

蘇巧慧表示,口罩通常丟一般垃圾,但有鶯歌廠商研發出材質單一的「全塑膠口罩」,可回收製成再生粒料,且願意公開專利讓其他業者使用。溫玉霞則現場展示兩個號稱「百分之百可回收」的PP材質口罩,指出口罩做成的塑膠再生粒料,只會做成棧板等塑膠用品。先前已邀請環保署、衛福部及廠商討論,確認再利用後不具健康風險。他希望環保署協助建立回收機制,解決大量廢棄口罩問題,「全世界都會覺得Taiwan can help(台灣可以幫上忙)」。

一般醫療口罩由三種材質製成,鼻樑壓條是鐵、鋁等金屬,不織布面是PP或PE,耳掛繩...
一般醫療口罩由三種材質製成,鼻樑壓條是鐵、鋁等金屬,不織布面是PP或PE,耳掛繩則是尼龍,現已有廠商能生產單一材質的口罩。示意圖。 攝影:陳昭宏

最快下半年將試行 環保署:必須具備規模、消除衛生疑慮

張子敬回應,單一材質的口罩符合綠色設計,「只要能多做回收,都很願意推動」。但廢棄物數量必須達到規模,再利用產品要具備市場價值才有可能撐起回收體系,「只有一家在做,也沒辦法構成循環」。

蘇巧慧表示,業者願意公開專利讓其他廠商使用,且技術成本低,消費者購買口罩的成本不會增加,規模不是問題。「前面的製造端已經有機會(生產可回收口罩)」,後端只要打開回收機制,就有機會帶動口罩回收風氣。

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執行秘書王嶽斌則透露,業者已向環保署提出計畫,最快下半年就會在特定店面設置回收箱,測試回收可能遇到的狀況。未來將滾動修正回收桶設計及回收模式,消除口罩回收的衛生疑慮。

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廢棄物須具規模、再利用產品須具市場價值,才能撐起循環體系。 ...
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廢棄物須具規模、再利用產品須具市場價值,才能撐起循環體系。 攝影:陳昭宏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為:推廣「單一材質口罩」 立委要環署拿出口罩回收機制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電器產品維修不易而且價格高,讓許多消費者轉而購買較廉價的新品。 圖片來源:Max...

奧地利鼓勵物品「能修就修」 一年發出56萬張維修券反應熱烈

2023/05/29
柳營八翁牧場於記者會現場示範青貯料製作過程,以適當比例混合檸檬渣與狼尾草後,一邊...

台南柳營八翁酪農區示範循環農業 鳳梨皮、檸檬渣變身牛飼料

2023/05/28
此次修法迎來不少進展,納入「事前防範」精神,包含開徵海洋污染防治費、加重違法污染...

《海污法》三讀通過 污染海洋最高可罰1億元

2023/05/26
海能風場(Formosa 2)完工,成為第二階段潛力場址第一個完工的風場。 圖片...

台灣第三座商轉離岸風場 苗栗海能風電47支風機啟用

2023/05/25
自巴黎氣候協定以來,各國同意控制碳排,希望能將升溫控制在1.5°C以下。 圖片來...

聯合國警告未來5年史上最熱 破1.5℃機率超過六成

2023/05/23
研究顯示,即便只是加入部分亞馬遜黑土,對樹木生長還是大有益處。 圖片來源:Luí...

亞馬遜黑土營養豐富 成全球森林復育新契機

2023/05/19

最新文章

由蕈菇製成的骨灰罈,可在自然環境中分解。 圖/美聯社

綠色葬禮新趨勢!荷蘭打造「蕈菇棺材」一個半月內自然分解

2023/05/29
柳營八翁牧場於記者會現場示範青貯料製作過程,以適當比例混合檸檬渣與狼尾草後,一邊...

台南柳營八翁酪農區示範循環農業 鳳梨皮、檸檬渣變身牛飼料

2023/05/28
還在開發中的長條狀咖啡渣木炭。 圖/長日咖啡負責人張智閔提供

發熱、除臭、驅蚊!咖啡渣也能做成「蚊香」

2023/05/26
觀霧地區大鹿林道東線延長試辦騎乘腳踏、自行車。 圖/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尊重部落也鼓勵多元探索!雪管處:自行車可入大鹿林道東線計畫延至明年5/19

2023/05/24
自巴黎氣候協定以來,各國同意控制碳排,希望能將升溫控制在1.5°C以下。 圖片來...

聯合國警告未來5年史上最熱 破1.5℃機率超過六成

2023/05/23
方元沂在永續教育路上的好夥伴,左起5% Design Action、聯合線上倡議...

高教的永續教室在北海岸開課!要讓大學生覺得:「這很潮」

2023/05/2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