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救援受傷小海龜 連續六天排便只排出塑膠

塔龍加野生動物醫院收容的受傷小綠蠵龜。 圖片來源:塔隆加保育協會
塔龍加野生動物醫院收容的受傷小綠蠵龜。 圖片來源:塔隆加保育協會
無貧窮

一隻受傷小綠蠵龜被發現仰臥在澳洲雪梨的海灘,隨即送往塔龍加動物園(Taronga zoo)野生動物醫院緊急救助。幼龜除了腳蹼與殼上有傷外,令院方驚訝的是,牠肚子裡滿是塑膠,並且連續六天排泄都拉出塑膠。幸而在細心照料下,如今已恢復健康。

院方說明,幼龜重127克,被發現時少了一個腳蹼,另一隻腳蹼上卡著碎片,殼上還有洞。除了這些傷勢外,身體狀況良好,也可以游泳。令人意外的是,他接下來開始排便。

「連續六天排出塑膠,完全沒有糞便,只有塑膠。」塔龍加動物園獸醫護士馬蕾(Sarah Male)說。

馬蕾說,牠排出的塑膠尺寸、顏色和成分都不太一樣。有些很硬,有些很鋒利。這個可憐的小動物都在吃這些東西。

《衛報》報導,在院方的照料下,小綠蠵龜已恢復健康、體重近400克,但牠可能要一年後才能回到野外。院方表示,幼龜特別容易受到獵物的攻擊,等牠大一點再野放,生存機會會更高。

醫院表示,他們每天以紫外光照射幼龜,協助幼龜成長,並提供均衡的食物與營養補給。塔龍加野生動物醫院每年要照顧多達80隻的受傷海龜,很多海龜是因為被釣魚線纏住或吃下魚鉤和塑膠而被送到這裡。

雪梨所在的新南威爾斯州正在推行減塑計畫。今年6月1日起,禁用所有輕型的一次性塑膠袋;11月起,吸管、餐具、碗等一次性塑膠製品也會被禁止使用。官方預期,禁令將在未來20年減少近27億件的塑膠垃圾進入環境。

塑膠對海洋環境具有破壞性的影響。塔龍加學習與社區影響中心經理斐爾布拉德(Belinda Fairbrother)指出:專家估計,33%的海龜和43%的海鳥在其一生中曾吃下塑膠;也有預測指出,2050年海洋中塑膠的總重將比魚還重。

參考資料

1.塔隆加保育協會(Taronga Conservation Society)(2022年8月4日),Rescued turtle hatchling pooed plastic for six days

2.衛報(2022年7月30日)Tiny turtle pooed ‘pure plastic’ for six days after rescue from Sydney beach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雪梨救援受傷小海龜 連續六天排便只排出塑膠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拒當垃圾場 泰國全面禁止進口塑膠廢棄物

拒當垃圾場 泰國全面禁止進口塑膠廢棄物

死亡臭青公腹內連吞3個塑膠袋 台灣首發表論文 專家籲減塑護野生動物

死亡臭青公腹內連吞3個塑膠袋 台灣首發表論文 專家籲減塑護野生動物

澳洲創AI機器人趕牛 對土地好、對牛羊好、對主人更好

澳洲創AI機器人趕牛 對土地好、對牛羊好、對主人更好

餐桌上炭火香氣也難掩危機 鰻魚捕撈資源保育戰

餐桌上炭火香氣也難掩危機 鰻魚捕撈資源保育戰

最新文章

別等末日才後悔!全球71%濕地面臨消失危機 守護「垂直濕地」要趁早

別等末日才後悔!全球71%濕地面臨消失危機 守護「垂直濕地」要趁早

好自私...草莓農私自架網 多隻保育鳥類慘死網上

好自私...草莓農私自架網 多隻保育鳥類慘死網上

懶惰才不會被淘汰!樹懶教你「懶」與「慢」的生存哲學

懶惰才不會被淘汰!樹懶教你「懶」與「慢」的生存哲學

鳥界的美食家?鳳頭鸚鵡也懂「調味」 相較原味更喜歡蘸醬!

鳥界的美食家?鳳頭鸚鵡也懂「調味」 相較原味更喜歡蘸醬!

桃園埤塘野鳥常駐、生態豐富...但面臨填平與航空城開發 恐逐漸消失

桃園埤塘野鳥常駐、生態豐富...但面臨填平與航空城開發 恐逐漸消失

希望石虎滾回家...峨眉野溪見石虎蹤跡 在地青年喊話:別讓開發案毀了生態

希望石虎滾回家...峨眉野溪見石虎蹤跡 在地青年喊話:別讓開發案毀了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