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為野生動物留30%地球不夠-應落實物種導向管理

2022/05/04 環境資訊中心/文:姜唯

《衛報》報導,根據上月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國家公園和其他各類保護區保育野生動物的效果不一,且若無法以物種為導向落實管理,劃設國家公園的保育成效可能也有限。目前有許多國家領袖大力推動2030年擴大保護區至地球的30%,這項研究對此倡議有重要啟示。

研究發現,若無法以物種為導向落實管理,劃設國家公園的保育成效可能也有限。 圖/K...
研究發現,若無法以物種為導向落實管理,劃設國家公園的保育成效可能也有限。 圖/Kemal Jufri/Greenpeace

以水鳥為主要調查對象 研究結果具代表性

在探討保護區成效的領域上,這份全球性研究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者。科學家利用來自全球1506個保護區的濕地鳥類資料,分析2萬7000多個族群的存續趨勢,發現增加鳥類保護區不一定能幫助鳥類,且較大的保護區往往比較小的保護區成效更好。

這份研究使用的大部分觀察紀錄是由調查志工所蒐集,且雖然這項研究只調查了水鳥,但科學家們表示,水鳥的數量、遷入和遷出環境的能力優異,而且資料品質良好,表示結果亦可以代表其他野生動物。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首席科學家布魯克斯(Thomas Brooks)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他說分布範圍廣大、遷徙跨幅大的水鳥是很好的例子,能說明一群生物因人類行為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後果。

「牠們在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面臨著許多壓力,包括食物資源不足和氣候變遷,」他說,這項研究對保育經營管理有重要意義。

確保管理良好 是保護區成功關鍵

研究指出,管理國家公園應以保護物種及其棲息地為目標,若缺少這樣的管理,國家公園也可能起不了作用。

「我們知道保護區可以防止棲息地喪失,尤其是能阻止森林濫伐,」艾希特大學生態與保育中心(Centre for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at Exeter University)博士、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沃喬普(Hannah Wauchope)說,「但我們對保護區如何幫助野生動物了解甚少。」

「我們的研究顯示,有許多保護區運作良好,也有保護區沒能產生積極效果。我們需要在確保保護區管理良好上有更多關注,以真正照顧生物多樣性。」沃喬普說。

科學家利用來自全球1506個保護區的濕地鳥類資料,分析2萬7000多個族群的存續...
科學家利用來自全球1506個保護區的濕地鳥類資料,分析2萬7000多個族群的存續趨勢,發現增加鳥類保護區不一定能幫助鳥類。 圖/Imran Shah/維基百科

對保育倡議的啟示:為野生動物留下30%的地球還不夠

作者表示,這項結論對於在2030年前為野生動物保留30%地表面積的倡議有重要啟示。

各國政府正在就這十年的生物多樣性目標進行談判,目前有數十個國家簽署了2030年前保護30%陸地和海洋的目標。此外像是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等人也大力推動2030年擴大保護區至地球的30%,「但這些保護區實際上到底有沒有用是很重要的,」另一位共同作者、班戈大學(Bangor University)教授瓊斯(Julia Jones)說。

「我們並不是說保護區沒用,重點是它們的成效差異很大,這取決於它們的管理方式是否考慮到保育對象的需求——我們不能指望保護區沒有適當管理也能如預期運作。」沃喬普說。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為野生動物留下30%的地球還不夠 研究:保護區應落實物種導向管理

參考資料

衛報(2022年4月20日),Protected areas don’t always benefit wildlife, global study finds

延伸閱讀

>>世界保育大會決議 30%地球表面、80%亞馬遜地區應受保護

>>「人權」太敏感? 中俄反對全球保育綱要提及原民權利

>>解讀保育由紅轉綠 IUCN綠皮書找出受脅物種復育潛能

>>首份生態系統效益分析出爐:慎選復育三成的土地 可保護七成將滅絕物種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SDGs Art 2023 藝術家暨貴賓。(左起)資深拍賣官陸潔民、藝數網藝術家...

【倡議圈活動】SDGs Art 2023低碳藝展 呼應永續生態急迫倡議

2023/03/25
2023第九屆台灣永續趨勢與分析發表會

永續智庫年度企業永續進程報告: 全球碳智能正夯!卻高達77%企業未進行碳足跡盤查

2023/03/25
帶有橘紅色外表的紅魚肉質鮮嫩,是歐美國家喜愛食用的魚種之一,正面臨保育危機。 圖...

俄羅斯無視「紅魚保育協議」持續捕撈,紅魚數量難以回復

2023/03/25
圖/pexels

氣候變遷因應法上路!遠傳、微軟助攻企業智慧管理碳排

2023/03/24

2023 世界地球日 迎戰世界變局 共創永續新秩序

2023/03/24
民眾聚集在大安森公園內的草地上野餐。 圖/北市工務局提供

無塑野餐,響應環保!台北杜鵑花季舉辦「100次野餐日」

2023/03/24

最新文章

2023 世界地球日 迎戰世界變局 共創永續新秩序

2023/03/24
生長於中高海拔的柳杉。 圖片來源:柳婉郁教授團隊提供

把碳「種」回去:種樹反思維,靠樹木固碳

2023/03/24
民眾聚集在大安森公園內的草地上野餐。 圖/北市工務局提供

無塑野餐,響應環保!台北杜鵑花季舉辦「100次野餐日」

2023/03/24
體育署結合光電發電設備,興建太陽能光電運動場。 示意圖/freepik

天候不受限!「光電運動場」打造綠色校園新風貌

2023/03/22
汽車空污是都市空污的一大來源,雖然部分地區有設立空品維護區,但範圍仍非常小。 圖...

研究:空污加劇停經婦女骨質疏鬆 腰椎骨質流失加倍

2023/03/21
環保署研擬廢輪胎回收方案,將依機車行家數、需求因地制宜,採沿線收運或指定地點清運...

廢輪胎回收方案推出!環保署研擬新方案

2023/03/2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