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後漁業將消失?我們的星球,正崩毀的生物界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編按:《活在我們的星球》作者大衛.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今年95歲。在英國被喻為「國寶級」人物,他和BBC合作超過70年,走訪世界,製播一系列《藍色地球》等知名自然生態節目。超越半世紀對自然生態圈的貢獻和關懷,讓許多生物物種更以他命名。如今,即便白髮蒼蒼,他仍不忘呼籲世界:要攜手拯救地球。

如果我們一直按照目前的方式生活下去,我替將目睹未來90年景象的人們感到擔憂。最新的科學解釋表示生物界正走向毀滅一途。崩塌確實已經開始,而且速度必定會加快,導致崩潰的規模擴大,帶來的影響也隨之加深。

我們賴以生存的一切-地球環境一直任我們予取予求的事物-可能會開始動搖或完全消失。預測中的災難將比車諾比或迄今發生的任何事件更具破壞性,不只會造成洪災、強勁的颶風和夏季野火,還會降低每個受害者及其後代的生活品質,留下無可挽回的後果。

當全球生態崩潰最終得到解決,並達到平衡後,人類如果還存在地球上的話,將永遠住在一個貧瘠的星球上。

2030年代,北極開始失去冷卻地球的能力

數十年來,希望開發更多土地做為農田的人們在亞馬遜流域進行大規模森林砍伐及非法焚燒,導致到了2030年代,亞馬遜雨林的面積將減少至原始林的75%。

儘管面積依然龐大,但這可能是亞馬遜雨林的一個臨界點,引發一種稱為森林枯梢病〈forest dieback〉的現象。森林突然變得無法從縮減的樹冠層產生足夠水分滋養雨雲,亞馬遜雨林最脆弱的區域首先退化為季節性旱林,而後變成大草原。

這種衰退的現象是自進式的-發生枯梢病的情況越多,就會造成越多樹木枯死;因此,乾旱會迅速席捲整個亞馬遜流域,造成嚴重的災害。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情況慘重,全世界有十分之一的已知物種棲息在亞馬遜流域,代表數不清的局部地區滅絕會在整個生態系中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所有野生群種將受到重創,每個個體覓食和尋找伴侶也會越來越困難。

到2030年代,亞馬遜雨林的面積恐怕將減少至原始林的75%。 圖/unsplash
到2030年代,亞馬遜雨林的面積恐怕將減少至原始林的75%。 圖/unsplash

或許有些作為藥物、新食品和工業用途的物種在我們根本不知道其存在前就消失了,人類付出的代價卻更深刻且沉重。我們會失去亞馬遜雨林提供人類的一連串環境服務。隨著林木枯萎,亞馬遜流域洪水泛濫頻繁,把樹木根部的土壤沖到河流中。

可能會有3千萬人口必須離開分水嶺,包括近300萬的本土居民;空氣中水分的變化可能會讓南美洲大部分地區的降雨出現減少的跡象,導致許多大城市水源短缺,諷刺的是,因為毀林開發的農田也因此乾旱。巴西、祕魯、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的糧食生產將受到重大影響。

對全新世界而言,亞馬遜雨林最好的環境服務就是吸收了超過一千億噸的碳。每個全新旱季發生的森林野火會將大量的碳釋放到大氣中,與此同時,森林光合作用的能力下降代表該地區每年吸收的碳含量將減少。大氣中額外的二氧化碳無疑會加快全球暖化的速度。

每個全新旱季發生的森林野火會將大量的碳釋放到大氣中。 圖/unsplash
每個全新旱季發生的森林野火會將大量的碳釋放到大氣中。 圖/unsplash

在地球的另一端,預計北極海到了2030年代,將首次迎來完全無冰的夏天,致使北極成為開放水域。即使是在避風港內多年的海冰,厚重的冰層反覆凍結,也無法避免暖化,可能會開始消失。位於冰層下方的海藻林會落入海底,影響整個北極的食物鏈。

由於地球的冰層減少,每年白色面積會逐漸縮小,代表反射回太空的太陽能也隨之變少,全球暖化的速度將再次加快。北極開始失去冷卻地球的能力。

當全球生態崩潰最終得到解決,並達到平衡後,人類如果還存在地球上的話,將永遠住在一個貧瘠的星球上。 圖/unsplash
當全球生態崩潰最終得到解決,並達到平衡後,人類如果還存在地球上的話,將永遠住在一個貧瘠的星球上。 圖/unsplash

2050年代,漁業步入終結的開始

在接下來30年中發生的森林野火和冰層融化都會使大氣層中的碳排放量劇烈增加。海水表面一如既往吸收過多的碳含量,二氧化碳溶入水中後會形成碳酸,首先在淺灘處,接著進入海洋環流,最後遍及水體。到了2050年代,整個海洋可能達到足夠的含酸量,足以引起災難性衰退。

珊瑚礁是所有海洋生態系中種類最豐富的,特別容易受到酸化作用影響。由於多年來的珊瑚白化,海洋酸度上升使珊瑚礁更難修復其碳酸鈣的結構。在這個空氣變暖、暴風雨強烈的時代,珊瑚礁可能會因此崩解。有人預測地球上90%的珊瑚礁將在幾年內被破壞殆盡。

海洋也容易受酸化影響。位於食物鏈底端的各種浮游生物也有碳酸鈣的外殼,日益酸化的海洋會抑制其蓬勃發展,其上整個食物鏈的魚類種群也深受其害,牡蠣和蚌類的收成將開始衰敗。其餘的商業化漁業和魚類養殖可能會在2050年代步入終結的開始,超過五億人的生活會受到直接影響,人類一直以來攝取的某種蛋白質來源將從我們的飲食中消失。

珊瑚礁是所有海洋生態系中種類最豐富的,特別容易受到酸化作用影響。 圖/unsplash
珊瑚礁是所有海洋生態系中種類最豐富的,特別容易受到酸化作用影響。 圖/unsplash

2080年代,傳染病爆發

到了2080年代,全球陸地糧食產量可能會陷入危機。在全球氣候涼爽、富裕的地區,一世紀以來集約農業使用過多肥料,會造成地力耗竭,毫無生機,沒有大豐收;而在氣候溫暖、貧窮的地區,全球暖化會造成氣溫上升,發生季風、暴風雨和乾旱季節改變,使農耕注定失敗。世界各地數百萬噸表土流失可能會進入河流中,為下游城鎮帶來洪災。

假使當前的農藥使用率居高不下,棲息地持續流失,蜜蜂之類的授粉者間疾病仍在傳播,到了2080年代,昆蟲物種的消失將影響我們四分之三的糧食作物。若是無法仰賴昆蟲辛勤的授粉,堅果、水果、蔬菜和油籽類的收成將大受影響。

在某個階段,情況可能會在另一種疾病流行之際惡化。我們才剛了解新病毒的出現與地球的存亡間存在著關聯,估計有170萬對人類有潛在威脅的病毒藏在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群種中。我們越是砍伐森林、拓展農田並且非法販賣野生動植物破壞大自然,就越可能引起另一種傳染病爆發。

全球暖化會造成氣溫上升,發生季風、暴風雨和乾旱季節改變,使農耕注定失敗。 圖/unsplash
全球暖化會造成氣溫上升,發生季風、暴風雨和乾旱季節改變,使農耕注定失敗。 圖/unsplash

2100年代,國與國邊境消失

22世紀可能會掀起全球大範圍人道危機,這會是史上最大人類被迫遷徙的事件。

在21世紀,由於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蓋慢慢融化,加上海洋暖化面積不斷擴增,全球沿海城市預計將面臨海平面上升0.9公尺。50年以來,五百個沿海城市中可能已有超過10億人口在承受風暴潮的侵襲,但到了22世紀,海平面就會上升到足以淹沒港口和防洪腹地的地步。

圖/高寶出版社提供
圖/高寶出版社提供

鹿特丹、胡志明市、邁阿密和其他國家的港口將沒辦法抵禦洪水,因此無法承擔風險,變得不適宜居住。被趕走的人們不得不遷居內陸。但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如果上述的事情都發生了,那麼到了2100年,地球溫度就會比現在高攝氏4度。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口可能會住在平均溫度超過攝氏29度的地方,現今只有薩哈拉沙漠能達到這種日常高溫。

在這些地區務農是不可能的,有10億農村人口可能被迫尋找更好的出路。全球氣候仍較溫和的地區將承受人口移入的巨大壓力,國與國之間的邊界無可避免地消失,世界各地都可能爆發紛爭。

在此背景下,第六次大滅絕的來臨將變得勢不可擋。

●本文摘自:《活在我們的星球:世界級自然學家見證地球一百年的變遷與展望》

●出版社:高寶書版

●出版日期:2021年09月

延伸閱讀

>>迎戰氣候末日,先要承認「人類已阻止不了」

>>孩子將繼承我們的氣候災難-我們卻要孩子留在教室

>>ESG白話文-COP氣候峰會前,讀懂「減碳」關鍵字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鏡頭背後的新聲4/換上沒有顏色的濾鏡   一起具象沒有成見的未來

鏡頭背後的新聲4/換上沒有顏色的濾鏡 一起具象沒有成見的未來

想買二手衣?清潔有撇步 避免這些病菌找上門

想買二手衣?清潔有撇步 避免這些病菌找上門

加州火車電動化大成功!環保又快速 乘客暴增54%

加州火車電動化大成功!環保又快速 乘客暴增54%

台灣原生魚類家族再添一員!時隔12年揭開「青蜂枝牙鰕虎」面紗

台灣原生魚類家族再添一員!時隔12年揭開「青蜂枝牙鰕虎」面紗

最新文章

台灣原生魚類家族再添一員!時隔12年揭開「青蜂枝牙鰕虎」面紗

台灣原生魚類家族再添一員!時隔12年揭開「青蜂枝牙鰕虎」面紗

下鄉絕育31萬隻浪浪!台灣之心深入偏鄉為流浪貓狗結紮、推進動保教育

下鄉絕育31萬隻浪浪!台灣之心深入偏鄉為流浪貓狗結紮、推進動保教育

每一步都是疼痛...北極熊掌結冰球、疼痛難行 暖化是元兇

每一步都是疼痛...北極熊掌結冰球、疼痛難行 暖化是元兇

小心了!日本奈良公鹿適逢發情期 傷人案飆增2.5倍

小心了!日本奈良公鹿適逢發情期 傷人案飆增2.5倍

台灣狐蝠救援首例!極度瀕危保育類「蝠寶」 救援半年、野放成功

台灣狐蝠救援首例!極度瀕危保育類「蝠寶」 救援半年、野放成功

巨無霸!索羅門群島發現全球最大珊瑚 推估生長約300年

巨無霸!索羅門群島發現全球最大珊瑚 推估生長約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