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居住正義+永續!土壤3D列印建築-盼取代混凝土

2020/09/18 環境資訊中心/編譯:姜唯

科學家開發出利用土壤3D列印的技術。 圖/美國化學學會新聞稿(Aayushi...
科學家開發出利用土壤3D列印的技術。 圖/美國化學學會新聞稿(Aayushi Bajpayee)

英國衛報報導,科學家開發出利用土壤3D列印的技術。科學家認為,若能利用當地土壤3D列印出綠建築,可能為建築業帶來革命。

科學家目標要讓任何土壤都能成為建築原料

根據國際能源署資料,水泥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總排放量大約7%。這種技術的目的在於用土壤取代混凝土,是一種永續的替代方案。

德州農工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教授班納吉(Sarbajit Banerjee)說,3D列印讓他們能夠列印出整個建築立面,儘管要使此類結構滿足現有建築法規仍然是一項重大挑戰。

水泥是許多建築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但不能回收利用,需要耗費大量能量進行混合和運輸。研究團隊的目標是讓任何庭院中都能找到的土壤類型作為列印出建築結構的原料。

班納吉說:「雖然水泥的普及讓人人都有像樣的房子可以住,並促進了城市的發展,卻付出了可觀的環境代價。」

「用水泥3D列印可能讓這個問題更嚴重。所以我們想出一種用天然材料蓋房子的新方法。使用此類材料,有助於使建築物的設計更能適應當地氣候需求,而非大量生產讓到處都是一模一樣的房子。」班納吉表示,「我們認為,這能提供全世界最需要的人們有尊嚴的居所。」

此外,使用當地材料將減少長距離運輸水泥的需求,進一步減少建築物對環境的影響。

為了取代水泥 研究團隊透過實驗提高土壤的承重能力

研究人員首先從自家後院收集土壤樣本,使用一種新的環保添加劑對材料加以處理,使其有足夠黏性並能夠被3D列印機擠出。由於土壤隨地區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因此研究團隊希望開發出一種化學「工具包」,可以將任何類型的土壤變成可列印的建築材料。以這個想法為基礎,班納吉打造了小型的測試結構——每邊長2英吋(5.08公分)的立方體,用來觀察材料擠出後層層堆疊時的性能。

腳下的土壤是否能代替水泥,取決於能否提高土壤承重能力。因此下一步是確保混合物具有足夠承重能力,必須要可以承受各層材料跟建築中使用的其他材料(如鋼筋和絕緣材料)的重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透過如拉上拉鍊般的方式將材料表面黏合來增強混合物的強度,防止其吸收水分膨脹後損害列印結構。研究人員說,這種方法能讓土壤材料承重能力倍增。

歐洲第一棟用3D列印印出來,可供居住的房子。 圖/維基百科(CC BY-SA...
歐洲第一棟用3D列印印出來,可供居住的房子。 圖/維基百科(CC BY-SA 4.0)

接下來,研究小組要繼續改善承重能力,擴大測試結構使其儘可能接近水泥。他們正在收集資料,以確認這些3D列印結構是否如預期地環境友善,特別是在碳足跡和回收潛力方面。當研究人員進一步掌握地球土壤的化學性質、功能和可行性,他們計畫將這項技術搬到地球之外。

「我們認為這項研究不僅是替代水泥的方法,也能幫助在艱困環境中施工。例如,我們想要解決在亞寒帶建立全天候可使用道路的問題。有一天也可能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使用,在月球甚至火星上創造定居點。」班納吉說。

參考資料

衛報(2020年8月21日),Scientists create 3D-printed buildings from soil

SciTech(2020年8月21日),3D Printing Greener Buildings Using Sustainable Building Material Made From Local Soil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天然的尚好 科學家用土壤3D列印出建築物 目標取代混凝土)。

延伸閱讀

>>磚頭也能變電池?「未來建築,每棟都是發電廠」?

>>每層天井都種樹-25年過去了,建築發芽長成森林

>>保證純天然 3D列印家具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由蕈菇製成的骨灰罈,可在自然環境中分解。 圖/美聯社

綠色葬禮新趨勢!荷蘭打造「蕈菇棺材」一個半月內自然分解

2023/05/29
環保署今年初公布老舊車輛汰舊換新減量效益補助及媒合作業辦法,補助汰換車齡10年以...

汰換老車!加碼減碳空汙獎勵 最高可領1.9萬

2023/05/27
為防止企業「漂綠」,環保署採行2措施防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氣候變遷法上路!環保署提出2措施把關「漂綠」疑慮

2023/05/26
法國已禁止部分國內短程航線。只要兩地之間的旅程能靠火車在2.5小時內完成,相關航...

法國禁止「短程航線」!2.5小時內可靠火車完成的航線不准飛

2023/05/25
環保署規畫以塑膠循環為目標,若購置家電用使用再生塑膠,可享有「綠色費率」。 圖/...

7/1起電子產品業者添加「塑膠再生料」可享處理費85折

2023/05/25

【倡議圈活動】移工教育組織 One-Forty 家訪返鄉移工 意外在印尼發現「台灣村」

2023/05/24

最新文章

由蕈菇製成的骨灰罈,可在自然環境中分解。 圖/美聯社

綠色葬禮新趨勢!荷蘭打造「蕈菇棺材」一個半月內自然分解

2023/05/29
柳營八翁牧場於記者會現場示範青貯料製作過程,以適當比例混合檸檬渣與狼尾草後,一邊...

台南柳營八翁酪農區示範循環農業 鳳梨皮、檸檬渣變身牛飼料

2023/05/28
還在開發中的長條狀咖啡渣木炭。 圖/長日咖啡負責人張智閔提供

發熱、除臭、驅蚊!咖啡渣也能做成「蚊香」

2023/05/26
觀霧地區大鹿林道東線延長試辦騎乘腳踏、自行車。 圖/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尊重部落也鼓勵多元探索!雪管處:自行車可入大鹿林道東線計畫延至明年5/19

2023/05/24
自巴黎氣候協定以來,各國同意控制碳排,希望能將升溫控制在1.5°C以下。 圖片來...

聯合國警告未來5年史上最熱 破1.5℃機率超過六成

2023/05/23
方元沂在永續教育路上的好夥伴,左起5% Design Action、聯合線上倡議...

高教的永續教室在北海岸開課!要讓大學生覺得:「這很潮」

2023/05/2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