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最快10年!海平面上升淹台北 學者:及早思考遷都

2020/09/02 吳姿賢

氣候變遷現象近年愈趨明顯,學者指出,台灣海平面上升速率為世界平均值1.5倍至2倍,最慢30年內將感受到明顯衝擊,尤其台北盆地「水排不掉又不斷進來」,政府有必要審慎思考遷都的可能性。全球減碳腳步加速,學者也擔憂,台灣與世界潮流脫勾,再不做將來不及。

學者指出,台灣海平面上升速率約為全球平均1.5倍至2倍。 圖/游明煌攝影
學者指出,台灣海平面上升速率約為全球平均1.5倍至2倍。 圖/游明煌攝影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教授汪中和表示,海平面上升速度正在加快,不同學者有不同推估,但台灣上升速率約為世界平均值的1.5倍至2倍。台灣各地也有區域性差別,東部跟世界平均值相去不遠,南部則處於海水匯聚之處,進來的海水量跟來源較多,包括黑潮滯留、南海暖流、北方南下的沿岸流等,海平面上升情況明顯嚴重。

北部海平面上升速度不像南部這麼快,但汪中和示警,台北都會區因盆地地形將受嚴重衝擊,「裡面的水排不掉,外面的水又不斷進來」,政府可及早思考遷都的可能性,動作愈快損失愈小,就像「房子已經漏水才搬家根本來不及。」

汪中和指出,最晚30年內台灣就會明顯感受到海平面上升影響,若再加上暴潮等因素,也許時間會拉快到10年。海平面上升已是無可阻擋趨勢,但世界各國面對氣候變遷的步調不一致,「要有失敗的心理準備」,應立即採取因應措施,包括加強基礎建設、撤守高危險地區。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表示,歐盟已通過2050年零碳排,歐盟提出綠色振綱,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也推動綠色新政,全球減碳腳步愈來愈明確,投入更多經費、訂定氣候變遷法、限制企業行為,「對人類行為是很大的翻轉」,台灣仍沒有足夠動作,跟世界潮流脫勾。

許晃雄強調,氣候變遷影響長遠,相關政策不是今天做明天就見效,2050年近在眼前,距離今年僅短短30年,「台灣現在不啟動將來不及」,而且是非作不可沒有轉圜餘地,但若未訂定清晰的國家藍圖,可能很難達到目標。

交大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台灣防災產業協會監事單信瑜建議,政府必須根據可能的氣候變遷環境提出因應策略,包括減碳程度甚至減碳失敗的情境,據以建立模型,並推演海平面上升、颱風極端事件、暴潮衝擊等相關影響,才能擬定更具體的防災方案。

延伸閱讀

>>迎戰氣候末日,先要承認「人類已阻止不了」

>>全球海平面上升太快 30年後洪水恐淹沒亞洲2.3億人

>>年輕人恐承受父母種下的惡果 淪為氣候難民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SDGs Art 2023 藝術家暨貴賓。(左起)資深拍賣官陸潔民、藝數網藝術家...

【倡議圈活動】SDGs Art 2023低碳藝展 呼應永續生態急迫倡議

2023/03/25
2023第九屆台灣永續趨勢與分析發表會

永續智庫年度企業永續進程報告: 全球碳智能正夯!卻高達77%企業未進行碳足跡盤查

2023/03/25
帶有橘紅色外表的紅魚肉質鮮嫩,是歐美國家喜愛食用的魚種之一,正面臨保育危機。 圖...

俄羅斯無視「紅魚保育協議」持續捕撈,紅魚數量難以回復

2023/03/25
圖/pexels

氣候變遷因應法上路!遠傳、微軟助攻企業智慧管理碳排

2023/03/24

2023 世界地球日 迎戰世界變局 共創永續新秩序

2023/03/24
民眾聚集在大安森公園內的草地上野餐。 圖/北市工務局提供

無塑野餐,響應環保!台北杜鵑花季舉辦「100次野餐日」

2023/03/24

最新文章

2023 世界地球日 迎戰世界變局 共創永續新秩序

2023/03/24
生長於中高海拔的柳杉。 圖片來源:柳婉郁教授團隊提供

把碳「種」回去:種樹反思維,靠樹木固碳

2023/03/24
民眾聚集在大安森公園內的草地上野餐。 圖/北市工務局提供

無塑野餐,響應環保!台北杜鵑花季舉辦「100次野餐日」

2023/03/24
體育署結合光電發電設備,興建太陽能光電運動場。 示意圖/freepik

天候不受限!「光電運動場」打造綠色校園新風貌

2023/03/22
汽車空污是都市空污的一大來源,雖然部分地區有設立空品維護區,但範圍仍非常小。 圖...

研究:空污加劇停經婦女骨質疏鬆 腰椎骨質流失加倍

2023/03/21
環保署研擬廢輪胎回收方案,將依機車行家數、需求因地制宜,採沿線收運或指定地點清運...

廢輪胎回收方案推出!環保署研擬新方案

2023/03/2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