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企從CSR邁向ESG 黃正忠:有溫度的科技良知

2019/06/01 劉嫈楓

台灣社創社企圈經過近5、6年的發展,已跨越從零到有的階段;企業肩負社會責任的模式也漸漸擺脫僅是捐錢捐物資的階段,嘗試結合社會創新能量。社創與企業是致力為台灣解決各式社會問題的兩大要角,將如何走向下一階段?又如何能找尋契機,一同攜手助燃,擴大「社會影響力」?

長年關注企業社會責任,7年前看見台灣社企萌芽,陪伴不少社企/社創夥伴成長的KPMG安侯永續顧問發展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有獨到的第一手觀察。


0
長年關注企業社會責任,陪伴不少社企/社創夥伴成長的KPMG安侯永續顧問發展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有獨到的第一手觀察。 圖/吳欣穎攝影

不只是解決需求,而是要解決問題

為了避免混淆,每每論及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議題,黃正忠總是從由社會企業和社會創新的定義開始起。社會企業一詞,指的是具備社會使命的企業,由於現有的商業模式無法解決,或者改善幅度有限,尋求創新的方式嘗試因應問題所成立的法人、機構。

在社會企業一詞初發展時,外界常有疑惑,認為過去任何商業模式,不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兩者有何差異呢?黃正忠舉例分析,餐廳這類商業服務的出現,是為了解決人們「吃不飽」的問題;但是,當一個人的飢餓,不再是侷限在個人,甚至進一步造成「死亡」,或衍生出竊盜、犯罪,對整體社會造成衝擊,就變成了「社會問題」。

「社會企業、社會創新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會所造成的衝擊,而不僅僅只是解決個人需求,」黃正忠說。

對比社會企業必須提出新型的產品解決問題,社會創新則是希望以科技或知識為依歸,希望納入更多來自不同背景、位處不同位置的夥伴,匯聚彼此的專業、想法,由下而上形成解方的一部分。「台語叫一群人『喇』在一起、英文叫做『Engagement』(議和),」他說。

然而,受限於過去的商業模式,多半由上而下依指令進行,加上台灣傳統教育文化,也不鼓勵由下而上的討論氛圍,成為社會創新現階段最需要克服的問題。有人開始透過「社區設計」的方式,集結各方,找尋共同解決方案。

但即便匯聚了各方人馬,黃正忠也提醒,社會創新若要真正蓬勃發展,除了串連的能力必須提升,當汲取各方意見之後,也必須從中淬鍊創意,再利用各自擅長的優勢,發展成商業模式。

黃正忠表示,社會創新需要跟很多不同的夥伴利害關係人在一起,組合運用的能力是很重要的。社會的創新,就是將這些不同元素整合淬鍊後所展現的成果。例如「點點善」就是最典型的成功案例,設計專長的創辦人葉文宏,看見視障、憨兒的處境,將他們的畫作經過設計師的轉化,從中淬鍊創意再經商品化,販售獲利。

雖慢一步,快速活躍的台灣社企圈

對比2010年新加坡已制定社會企業法案、民間也有共同工作空間,拉動社企、社創生態圈發展;南韓也於2006年制定《社企促進法》,台灣社企生態系的發展雖然起步較晚,卻在短短幾年內,展現蓬勃且充滿活力的能量。

例如友善環境的「綠藤生機」,發動太陽能板募資行動的「綠點能創」、推行創意教學的玩轉學校、友善牧作的「鮮乳坊」,關注青少年議題的「青藝盟」,或是利用科技平台提供喘息人力服務的「優照護」、提供長照接送的「多扶假期」,提倡國際志工服務的「以立國際」等等。

台灣多元的社企發展,主題的多樣性超前鄰近亞洲區域,展現台灣的創新活力,也避免外界看待台灣社企發展的窄化,社企不是只有「友善食農」或是單一主題。

0
鮮乳坊團隊共同創辦人郭哲佑(左)、林曉灣(中)、龔建嘉(右)。 圖/記者徐兆玄攝影

不只是應用,科技也能有溫度

跨越了從零開始的階段,社企發展的下一階段,黃正忠認為,「科技」將是潛力主題。

隨著社群時代、物聯網、AI智慧的到來,科技的運用變得多元且複雜,黃正忠認為,過往至今,台灣科技應用只強調功能或是技能,往往忽略了科技發揮效能的同時,也能為社會與環境帶來貢獻。外界看待創新科技服務,也多半強調效能、應用,也未將對環境、社會的貢獻納入評比標準當中。

0
黃正忠認為,科技創新除了技能應用,更該強調對環境和社會的貢獻。 圖/吳欣穎攝影

實際上,科技的應用不只如此。黃正忠舉例,像高鐵APP的電子票務系統,除了省時方便的便利服務,也節省了大量紙張,科技創新同時還能兼顧環境友善的優點,不論企業本身或是外界卻鮮少強調。

黃正忠表示,科技創業追求營利和對社會、環境的關懷,兩者目標並不相悖。科技界創新之餘,也能為社會環境的關懷多一點的思考。今年連續奪得香港亞洲社會創新獎、亞太社創獎的「森思眼動」,即是利用眼球活動控制電腦系統操作,以及感應眼球信號技術,協助腦性麻痺及腦傷和脊椎損傷的患者對外溝通。

「有溫度的科技良知,將是台灣社企下一階段該要發展與重視的目標,」黃正忠說。

結合相關利害人,發展共榮型企業

居中為不少企業、社創搭橋媒合,黃正忠也觀察到近來企業看待企業社會責任(CSR)的轉變。他分析,企業經由慈善公益的方式投入社會參與,已行之有年。近年來明顯的轉變是,不少企業關注社會議題時,會想要嘗試「新的主題」、「創新的解決方案」,而社會創新所提出的方案,正好補足了企業的需求。

國際評等比企業的社會參與度,也希望跳脫只是捐助物資、金錢的階段,而希望有更多創新的方式納入,並能擴及到相關關係利害人,例如和公司的員工、消費者,或供應商有關,擴大成為綜合型的互動網絡,並回應至企業本身的業務。

若企業的服務或產品與社會創新、社會企業連結,開發出更多的可能,也回應至公司本身發展的核心業務,就不再只是CSR(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而甚至是進展到ESG(編按:ESG指的是,公司決策機制應納入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 Responsibility和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三方面因素)的範疇。

黃正忠坦言,企業社會責任和社企、社創結合,還需要不同位置、不同背景的人,共同加入「助燃」。由於缺乏成功案例說服,使得雙方的合作不易一下促成。如何匯聚意見?有時得借助工作坊、講演的場合展演成功案例,才能盡可能擴大促成「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

黃正忠解釋,企業社會責任可再細分為志工參與、活動支持,產品採購,共同開發產品等不同階段,每一階段所能發揮的社會影響力,各自不同。最理想的方式,是企業經由社會問題的挖掘,進而發展出新的商品或新的商業模式。

傳統經營模式,市場策略多半是鎖定特定客群,換言之,非鎖定的市場客群就會被排除(Exclusive)在外。但如果企業在研發、或是推出商業模式的同時,也能將周遭的利害關係人,例如消費者、供應商一同納入,就能創造出一種共榮式(Inclusive)的商業模式。

「推動企業社會責任若加入所要求的社會參與,所必須扮演的企業公民角色,就能與社會一起走向共榮。」黃正忠說。

訂閱我們

* indicates required

推薦閱讀

社創下一步:結合以夥伴經濟開創新的商業模式

社會責任優先 企業應將外部成本內部化

有商業模式才能活 KPMG扶植年輕社企

作者文章

「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美國創新中心年度創新論壇」,邀請台美包括3M、小智研發...

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美國創新中心年度創新論壇

2024/04/15
今年由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發起,集結Dentsu電通傳播...

地球解方年會即將展開! 召集人楊振甫:「永續下階段挑戰:突破創新,加速行動」

2023/04/12
布農族馬中原(左)與撒奇萊雅族陳志義(右),外人習慣稱他們小馬、小黑的二人返鄉期...

秘境古道探訪、多族歷史文化、故事人文體驗 永續旅遊潛力景點:花蓮磯崎

2023/02/10
茶籽堂創辦人趙文豪分享從地方開始,從人、物、產,打造出的理想永續藍圖。 圖/茶籽...

茶籽堂3.0/傳遞土地美好良善 趙文豪:新時代的品牌,不能獨善其身

2023/01/03
第二屆「台灣影響力投資論壇」昨(8)日舉辦,以「從 ESG 到影響力投資 - 用...

後COP27時代實現SDGs目標 打造影響力投資生態系

2022/12/09
《倡議+》展開循環會客室邀請台灣太古可口可樂公共事務、傳訊及可持續發展總監簡秀君...

【循環會客室】可口可樂X麥當勞:一趟從吃喝開始的永續減廢旅程(下)

2022/11/23

最新文章

黃瀚嶢不僅擅長生態插畫,2022年出版的文學作品《沒口之河》同樣驚艷四方。 圖/...

從繪畫到文學-《沒口之河》黃瀚嶢 走出不一樣的生態研究路

2024/04/19
生態插畫家李政霖曾參與出版《臺灣野鳥手繪圖鑑》,現則醉心鑽研淡水魚生態。 圖/張...

走遍山林和水域,生態插畫家李政霖用畫筆上自然課

2024/04/02
將修復式正義引進校園 透過對話解決人際衝突。 圖/張皓婷攝影

霸凌的另一種解方「修復式正義」-橄欖枝中心林育聖相信對談的力量

2024/03/28
福安國中校長施俞旭透過各式活動,一步步帶領學生們打造友善校園、遠離霸凌。 圖/張...

不說教、打罵也能防制校園霸凌 福安國中校長施俞旭撕「流氓學校」標籤

2024/03/15
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投入兒少服務30餘年,她認為處罰不是解決校園霸凌問題的唯一方...

教孩子「沒有一定要喜歡所有人,但接納不同」兒盟白麗芳談霸凌

2024/03/05
由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汪兆謙領軍的阮劇團,是一群對戲劇充滿熱忱的嘉義返鄉青年組成,自...

從被質疑到本土語言貢獻獎 阮劇團為何用台語翻轉經典?

2024/02/2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