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社會創業不缺錢 但缺「耐心的好錢」

2018/08/04 社企流/文:顏湘霖

Ripple Work Foundation與McKinsey攜手合作,針對旗下所培育的628位社會創業家進行調查(調查報告請點此),結果顯示「資金」與「人才」是社會創業家們2項最主要的挑戰,而在資金方面,尤以早期資本的獲得最為困難。令人難過的是,這調查結果與台灣現狀相去不遠。

Photo Credit: Markgraf-Ave via Visualhun...
Photo Credit: Markgraf-Ave via Visualhunt (CC BYCC0 1.0 Universal)

近年中央、地方政府紛紛端出以「社企發展基金」為名的利多牛肉,民間也不遺餘力地投入資金,希望成為創業者的Angel,但台灣的社會創業者卻依然感嘆「錢有夠難找」。更弔詭的是,一方面常聽到天使投資者抱怨,募了資金卻苦無可下手的標的;另一方面創業家們又嚷嚷市場上充斥「假天使投資人」,表面佛心,實則不然。為什麼本該珠聯璧合、琴瑟和鳴的兩方,彼此間卻出現如此龐大的鴻溝?

這個問題的學問頗大,雙方也都有「責任」--可能是創業家不夠爭氣、商業模式不佳、解決社會議題的效度待商榷,我們暫且排除「創業家個體狀況」這個複雜變數,來看看到底有哪些長期潛伏的原因,造成資金的需求與供給難以對應的局面。

談到政府資金,不得不提政府資本長期以來最為人詬病的問題-保守至極的「要1塊給2毛」-主要源於政府制度設計的核心思維在於「除弊」,以避免被大眾詬病官商勾結、圖利特定組織。舉例而言,某社企想建一間2千萬的工廠,申請XX基金,最終政府卻只願意投入2百萬,充其量也只夠該社企買台機器,要完成建置生產線的目標,想必也僅能自求多福了。

不專業的審查委員也是一大問題。如果對於創業者的社會議題、商業模式沒有深入的專業與瞭解,又能如何公正地操起給錢與否的生殺大權呢?諸如此類的弊病,讓許多創業者將政府資金標誌為「非不得已絕對不拿的Bad Money」。

再來講講民間天使投資人,佛心來著的創投者、耐心地陪著你從低谷走到高峰?有的,但這樣的天使可遇不可求,比較普遍的是看你風光後才錦上添花的投資人,又或是只給少少的錢,卻端出近乎無理的條件--要求過半股份、要求董事會席次、要求介入每個營運決策…等。另一方面,現前台灣社會影響力創投處於剛起步階段,相關專業仍十分不足,對於如何用適切的影響力指標衡量欲投資社企的影響力,仍是十分茫然,因此多數機構都還是僅以財務表現作為投資依據,難以稱得上是真正專業的社會影響力創投。

以「耐心的好錢(Patient Money)」作為社會創新創業改革者的後盾,為永...
以「耐心的好錢(Patient Money)」作為社會創新創業改革者的後盾,為永續社會發展種下希望的種子。圖/pixabay提供

其實,與其抱怨現前資本取得上的各種限制,倒不如跳出框架思考,讓更多潛力機構主動出擊,協助填補生態系統中的空缺。近10年,國際掀起「影響力投資」的風潮,由許多大型慈善基金會、中介組織拋磚引玉建立「為影響力而投資(Invest For Impact)」的全新遊戲規則,如:美國的洛克斐勒基金會(Rockefeller Foundation)與全球社會影響力投資網絡(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 GIIN)聯手建置影響力投資生態系統與影響力評估工具,鼓勵各式慈善基金會、信託基金將其資本導入影響力生態系統中,而此類大型資本投資的標的也十分廣泛,從協助開發中國家居民建立基礎建設、提升日常生存條件,到投資永續能源社企的技術發展,皆可見其影響力。

除了大型資本的影響力投資外,更有一些基金會組織專注於推廣「微型貸款(Microfinance)」支持小規模的社企或社區發展,像是美國的Calvert Foundation,致力於用影響力資本協助美國與發展中國家的社區發展,只需要20美元每個人即可任選想支持的社區發展計畫,並設計使用者友善的線上影響力投資工具,讓一般大眾都能成為影響力生態系統中的支持者,不僅提供一平台供大眾理解社會議題的現況,更擴大「為影響力而投資」的價值與社會意義。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台灣不乏許多資產豐厚的企業慈善基金會,這些社會上得天獨厚的領頭羊,或許可以試著走出舒適圈、拋開過往對於慈善的定義與想像,師法國際案例投入影響力投資領域,提供「耐心的好錢(Patient Money)」作為社會創新創業改革者的後盾,為更長遠、永續的社會發展種下希望的種子。

核稿編輯:金靖恩


●本文獲社企流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社會創業不缺錢,但缺「耐心的好錢」〉

●了解更多社會創新請上社企流


更多報導

>>100 個點子,只有1個能成功—「初創社企育成組織」大搜查,帶你一窺這個任重道遠的冷門產業

>>「失敗,可能只是設錯了KPI」社會創業家談失敗:要記得我們曾努力打過美好的一仗

>>六大社會投資新趨勢—讓我們不談ROI,談談「影響力」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推薦閱讀

讓理念獲利 社企應更重視「轉譯者」角色

用機車運鮮奶 看他如何集結奶粉改變世界

給爺奶快樂晚年 「虛擬金孫」讓盡孝更便利

你中獎了嗎?社創不歸路上常見的4大錯誤

拒絕蝸居台北 玖樓給青年租得起的好生活

替台灣農業尋出路 她用筆賣菜半小時完售

社企流

社企流透過內容策展(線上網站)、教育訓練(實體活動)、人才培育(iLab育成計畫)等三大服務線整合個人消費者與企業CSR資源。創造核心競爭力與獲利,成為健全社會企業支持系統的領頭羊。
秉持「用創新思維與創業精神改善社會問題」,連結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健全台灣社會企業支持系統和發展環境。

作者文章

一間位在波多黎各的新創公司 PROduce,開發出一款食材配送 app,提供消費...

「你想吃什麼,我才種!」 波多黎各解決食物浪費有新解

2022/09/29
當生活被小鬱亂入怎麼辦?台灣女孩讓憂鬱症變可愛,伴現代人走過低潮 圖/小鬱亂入

不怕哀傷憂鬱說出口!台灣女孩創「小鬱亂入」 憂鬱症變可愛

2022/08/23
圖/摘自CleanRobotics粉絲專頁

你回收丟對了嗎?「AI垃圾桶」做第一關守門員

2020/04/14
長者可以透過 VR,感受與寵物互動的樂趣。 圖/MyndVR 粉絲專頁

嘿!再年輕一次! VR裝置助爺奶回到「小時候」

2020/04/01
女性上街抗議政府對生理用品課稅。 圖/Sonny Barthley

向「月經貧窮」宣戰!蘇格蘭供免費衛生棉照顧學生

2020/03/08
在決定設計這款給無家者的帳篷之前,她們也曾討論過要改善環境污染或水源品質的問題,...

想當太空人!高中女孩自學程式—打造太陽能帳篷

2020/03/04

最新文章

台灣第一位鯨豚攝影師金磊以無盡的熱愛擁抱著海洋,透過鏡頭捕捉每一個令人驚嘆的瞬間...

等待每一個未知中「對」的畫面-鯨豚攝影師金磊:每一次的拍攝都是一段驚奇旅程

2023/06/01
何立安鼓勵所有女性和民眾以最強壯姿態,主動迎接充滿健康與力量的自主人生。 圖/何...

女性擁有力量也是一種美/健身教練何立安的「怪獸訓練」!

2023/05/19
諶淑婷從社會及育兒等多個角度,引導女性看見生命中的不平等及無形枷鎖,找回對自我的...

媽媽不必當超人 生動盟諶淑婷:活得自私,又何嘗不可?

2023/05/08
植物群落生態學家孫義方,長年關心森林物種共存機制,主要研究生物與生物及生物與環境...

從熱帶雨林到台灣森林-孫義方打造全台第一個「森林樣區」

2023/05/07
「我希望所有女性都能感受自己身體的存在、靈魂的自由、情緒的奔放。」烏烏醫師說。 ...

為母不必則強!烏烏醫師破迷思解封「媽媽枷鎖」

2023/04/30
李家維在南庄蓋玻璃屋,穿山甲、果子貍為鄰,猴子、藍鵲、山豬先後造訪。 圖/張皓婷...

拯救地球超級任務 保種之後,李家維啟動「重建自然」計畫

2023/03/3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