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停止製造無動力世代 大學考招必須改革

2018/06/25 葉丙成

【選文說明】

未來20年,有47%的工作會消失,可怕的不是工作消失,而是會出現何種前所未見的工作呢?下一代將面對充滿問號的世界,他們需要面對世界、適應全新環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希望這些文章可以讓讀者理解,此時此刻,創新為何重要。


近年媒體常拍大學生上課或趴或睡、或翹課的模樣,以「無動力世代」名之。許多師長常看了一肚子火,批評大學生只想混日子、混畢業,認為台灣年輕人不夠積極努力。但台灣社會不斷地製造出「無動力世代」,真的都是年輕人的錯嗎?

在談「無動力世代」的結構性成因前,我們必須先瞭解這問題對台灣的傷害有多大。對嚴重少子化的台灣而言,每位年輕人都是非常重要而珍貴的。但我們社會卻眼睜睜看著越來越多年輕人在大學迷茫4年、只求混畢業。即使畢業拿到文憑,許多的能力跟專業都不具備。台灣未來的生產力跟創造力,如何跟上世界腳步?

大學校園示意圖。圖/報系資料照
大學校園示意圖。圖/報系資料照

這是台灣非常嚴重的問題,師長們往往以「年輕人一代不如一代」來解釋,但情況並非都是如此。

台灣之所以不斷製造出一批批的「無動力世代」,關鍵的結構性成因正是目前的大學考招制度。台灣大部分高中生,都是以考學測、申請推甄念大學為主。台灣的學測是在高三寒假時考,學測考的五大科目,涵蓋了高中滿滿的10個學科。在高三寒假前、高中前面的2年半時間,學生心思全放在準備這10個學科的考試。大家根本無心、也無力去探索自己的興趣在哪,更沒時間去細細了解大學不同科系到底在讀什麼。

直到高三寒假考完學測後,現在的制度要求學生在短短1個多月內,便要決定申請哪些科系。試問在短短1個多月內,學生怎能對這麼多科系真正深入了解?學生如何能精準評估自己是否適合讀哪些科系?到最後往往就聽從父母師長的建議,以對科系的淺薄了解與天真想像,選擇了自以為很適合的科系。

等到進入大學就讀後,學生才驚覺「這科系跟我原本的想像很不一樣!」當發現科系與想像落差如此大、自己並不喜歡這科系,很少人能在自己不喜歡的科系裡還把成績讀得好的。但偏偏台灣各大學申請轉系都相當注重大學成績。大學成績不好的人,很難能轉得出去。

對科系想像破滅、讀得沒興趣而成績差、轉系卻又轉不出去、但又沒勇氣重考。到頭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迫留在在原來科系裡過著軟爛日子,只求自己能趕快混畢業。

葉丙成認為,對嚴重少子化的台灣而言,每位年輕人都是非常重要而珍貴的。 記者楊萬雲...
葉丙成認為,對嚴重少子化的台灣而言,每位年輕人都是非常重要而珍貴的。 記者楊萬雲/攝影

而台灣的大學們苦於少子化,排名在前的學校都忙著搶日益稀少的「考試績優生」,排名在後的大學則爭著快搶學生以免倒閉。每搶到一個人頭,就代表一個4年的學費來源。大學們只顧自己的生存,真正在乎收到的學生是否與科系興趣相符的大學,幾希!

這就是台灣不斷地製造「無動力世代」的結構。如果我們社會繼續放著這個結構不改,台灣將持續不斷地製造出一批又一批「無動力世代」。 作為父母、作為老師,難道大家真的甘於讓自己的下一代,不斷地被加工成「無動力世代」?

我們的大學考招制度必須改革。考一大堆科目,只是將考試範圍變少,並不算改革。必須讓台灣的高中生真正有時間跟空間去了解自己的興趣與科系!在確實了解自己志趣後,讓他們在高中畢業前加深加廣幾個相關科目的能力,才篩選進入大學。大學也要思考什麼特質的學生適合自己的科系 、如何做有效的選才。這樣我們的下一代,才能免於被變成「無動力世代」的宿命,台灣也才能有機會重拾競爭力!

請停止製造「無動力世代」!

(作者為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推薦閱讀

葉丙成:要讓社會感受到「有台大真好」

用動畫參與社會 台大簡報課吸引世界目光

消滅補習班 翻轉教室讓學習成效極大化

孩子需要的不只學習 偏鄉小孩的「大學伴」

嚴長壽:體制教學完全錯誤 養不出未來人才

作者文章

孩童在課堂上學習氣候變遷,從小具備因應氣候變遷的知識和行動能力,是建構淨零與氣候...

氣候教育必修成國際趨勢 台灣可以怎麼做?

2023/03/21
環保署研擬廢輪胎回收方案,將依機車行家數、需求因地制宜,採沿線收運或指定地點清運...

廢輪胎回收方案推出!環保署研擬新方案

2023/03/21
現為台北市第9屆兒少代表、國教署第4屆青少年諮詢會委員的黃佩琪,成長歷程布滿荊棘...

如果可以變好,為什麼會想當壞人?黃佩琪用荊棘生命勇敢和體制對話

2023/03/20
屢屢榮獲金鐘獎和國際影展肯定的導演麥覺明,費時17年拍攝山椒魚生態,再次推出第二...

冰河世代與恐龍為鄰 麥覺明耗17年紀錄高山微笑精靈 「山椒魚來了!」

2023/03/20
在掃墓期間減少焚燒紙錢或雜草,保護環境也避免火災發生。 圖/freepik

清明掃墓「少香、少金、少鞭炮」!消防、環保署攜手呼籲減少焚燒

2023/03/20
台北市首座電動公車快充充電站,可增加公車使用效率,與同業分享資源。 圖/北市交通...

北市公車朝全面電動化邁進!首座公車「快充站」啟用

2023/03/19

最新文章

現為台北市第9屆兒少代表、國教署第4屆青少年諮詢會委員的黃佩琪,成長歷程布滿荊棘...

如果可以變好,為什麼會想當壞人?黃佩琪用荊棘生命勇敢和體制對話

2023/03/20
逆風劇團創辦人成瑋盛。 圖/張皓婷攝影

接住迷途中的青春生命-逆風劇團成瑋盛撕下「壞孩子」的標籤

2023/03/01
胖胖樹王瑞閔與他的小小熱帶雨林植物園。 圖/王瑞閔提供

打造熱帶雨林的快樂天堂-「胖胖樹」王瑞閔賺錢幫植物找家

2023/02/15
喝起來完全不像野草做的椿萱野茶,有著相當甘甜的茶感,主要香氣以堅果調性為主,成分...

現代野草生活/野草也能製作抹醬、巧克力!三玉號讓「吃草」很有趣

2023/02/08
EMBERS主廚郭庭瑋期盼透過每一道料理的食材選擇,打造台灣未來的永續樣貌。 圖...

用食材訴說土地與文化-EMBERS 郭庭瑋:做台灣味,是因為希望台灣長成那個樣子!

2023/01/31
主事梯田山民宿的阿達,同時也是一名策展人。 圖/蔡昇達提供

將山林視為「我們」創造梯田山民宿 蔡昇達:接受自然裡所有的隨機

2023/01/3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