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主流的邊境、創新的激盪點:面對全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用 OKR 想像台灣教育

2022/08/25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呂冠緯

我最近因為在閱讀一本教育書《深度學習-參與世界、改變世界》,裡面提到「大圖像」 、「世界會往哪裡去」與「小圖像 :自己在什麼樣位置」的觀點。我就在想,或許裏頭還有一個「中圖像」 - 我所在的國家社會環境會往哪裡去,以及在世界什麼定位。

同時間,均一夥伴也跟我分享這張圖,其中我認為討論許多事情,尤其台灣的位置很有意思。

原始來源:<a href=
原始來源:https://www.visualcapitalist.com/ (圖取自呂冠緯臉書)

第一,台灣的位置剛剛好夾在前三大經濟體中美日之間,文化也受三地相當大的影響。

第二,當韓國過去幾年更靠攏中國經濟時,台灣被推上了更是中美衝突的中心點(就我粗淺的理解,美國就是需要力量的平衡,台灣與韓國它至少得拉近一個)。美國不願看到中國經濟體超車,但結果可能是-不論怎麼圍堵,中國的 GDP 遲早超越美國。

第三:台灣在這張圖的位置相當中心,也就是當中美從戰略合作(Engagement) 為主慢慢走向戰略競爭(Containment) 為主時,雙邊摩擦會加深,而摩擦的交集點之一就是台灣,也因此台灣更受世界關注,如同我先前提到的《經濟學人(Economist)》的文章。

這樣的台灣到底怎麼辦?

或許,我們可以看看處境相似的荷蘭。若從歐洲視角看,夾在歐洲前三大經濟體德英法之間的就是荷蘭(以及從荷蘭獨立出去的比利時)。雖然現在幾國之間是同盟,但別忘了一、二戰前,德英法之間的競爭關係和現在的中美日有一些可類比處。

荷蘭的務實主義,以及他們在服務業、精緻農業,還有科技業的發展,也都是世界頂尖,人口比台灣少的荷蘭,當然也成為向全世界做貿易的國家。

當然,也可以看看夾在歐亞非大陸之間的以色列。

這種在不同主流之間的邊境存在著,但又自己很有生命力的發展者,應該很值得台灣參考。

Open Taiwan、Key Taiwan、Resilient Taiwan ...
Open Taiwan、Key Taiwan、Resilient Taiwan ,為台灣打造OKR創新教育。 圖/江建泰拍攝

台灣的中圖像,或許可以用 OKR 這三個英文字母處理。

Open Taiwan開放的台灣。談具有國際交往能力的台灣,跟《108課綱》的「互動」可以扣連。

為了 Open 我們需要學好自己與世界的語言,國語、英語、本土語;我們還需要認識自己與他人的歷史、地理、公民制度,甚至美術、音樂都可以從 Open 的角度切入。

Key Taiwan 關鍵的台灣。尤其在經濟與科技上,特別是以科技驅動的經濟,就算台灣不大也不會一下被犧牲,跟《108課綱》「共好」可以扣連,畢竟沒有實力,很少有人會理你所談的共好。

為了關鍵Key,我們需要強化科技為核心或者與科技深整合的產業,畢竟這是台灣目前極度不可取代之處,因此數學、科學、資訊都需要發展好,同時高中起商業、專案管理、資料分析、程式設計等數位時代的普遍素養是很值得加深,整體強化我們 Key 的程度。

Resilient Taiwan韌性的台灣。國防與民主上能夠有紮實的底蘊,不是硬體、不僅是制度,而是人民素質。這個我認為剛好和 《108課綱》的「自發」是一致的。

為了韌性Resilient,我們需要強健的體魄與心智,不論是體育、思辨、國防等,乍看跟考試比較無關,但確實確保我們有韌性的基礎。

我相信,雖然台灣被夾在大經濟體中間,但按照創新理論,創新來自邊陲。我個人覺得用主流-邊境更到位,也就是在主流旁邊,卻一開始不算主流,直到發展到一個程度後,被主流注意到。因此,台灣會是很有機會的,就像以色列、荷蘭一樣。

當大圖像、中圖像都逐漸清楚,每個身處其中的個人小圖像,就更有機會在具體的脈絡上發展。如此的適性揚才,才會更有力量。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圖/freepik

一次看懂「碳交易」關鍵字!碳定價、碳關稅、碳邊境調整機制有什麼不同?

2023/06/08
在德國港口城市漢堡的一家紅磚工廠,可可豆殼從一端進入後,會有一種具有對抗氣候變遷...

碳循環逆襲!可可豆殼變身「生物炭」對抗氣候變遷

2023/06/08
圖說/台積電慈善基金會、雲朗觀光集團攜手,舉辦「技職就業培力營」,在6月7日圓滿...

來自技職的新生力軍!台積電與雲朗共創培訓營 助孩子拉近嚮往的未來

2023/06/07
德國館變身大型工作室,觀眾將可看見德國人如何運用創意,將去年威尼斯藝術展留下的廢...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德國館「什麼也沒帶來!」落實「零排碳」目標

2023/06/07
花蓮40名潛海戰將潛入石梯坪海底,清除44公斤垃圾。 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世界海洋日特別行動!花蓮40名潛海戰將前進石梯坪清除44公斤海廢

2023/06/07

【倡議家電台】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2023淨零關鍵下一步,加速啟動、擴大對話

2023/06/06

最新文章

盧彥勳擔任「我愛牛奶」計畫公益大使,鼓勵小朋友把握當下,勇敢朝著夢想努力。 圖/...

盧彥勳化身「一日教練」送愛屏東 以人生故事鼓勵學童把握當下

2023/04/10
在黑松教育基金會長期陪伴、臺美生態學校校長社群的共同努力下,「黑松綠⁺校園計畫」...

讓孩子成為校園永續行動的主導者,黑松教育基金會陪伴學校翻轉教學

2022/12/28
根據明台產險統計,2019年度高中以下學校理賠通報案件超過千件。 圖/倡議家 提...

校園安全教育「疊疊樂」!瓦斯有沒有毒?考倒小學生

2022/11/02
Open Taiwan、Key Taiwan、Resilient Taiwan ...

主流的邊境、創新的激盪點:面對全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用 OKR 想像台灣教育

2022/08/25
蒲公英關懷教育基金專戶長期支持南投偏鄉學校,期許偏鄉的孩子能自信成長。 圖/宏將...

宏將傳媒林逢春傳遞善的種子進偏鄉 看見公益資助的永續新風景

2022/07/13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Instagram報導108課綱觀察報告,吸引超過13000個按...

「108課綱論壇」-來自第一線學生的真實聲音

2022/06/2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