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有投票權卻沒有選擇的智慧 民主難道是神話?

2018/12/04 羅智成

川普崛起最大意義是,他徹底展示民主的局限與副作用:投票不能保證更好的事情發生,不能保證文明繼續進化,多數人觀念與意見,不總是對的、善良的--而民粹猶如民主的地心引力。

投票給的是選擇權 而非選擇的知識與智慧

我們從小被灌輸民主的意義與價值,追求民主甚至成為信仰。但現實經驗裡,我們不免困惑:那些被選出來的--各級政府或民代,無論在資質、品德、智慧或修養上,有許多充滿缺陷,表現令人失望,甚至荒腔走板。

川普崛起最大意義是,他徹底展示民主的局限與副作用。圖/路透社
川普崛起最大意義是,他徹底展示民主的局限與副作用。圖/路透社

每當這時,就會回望美國--一個被過度論述和話語權創出來的民主神話國度。我們看到一個個典範:開明的思想、動人的演說、幽默的言談,還有高瞻遠矚的眼光、義無反顧的擔當、周密完善的政策與方案。然後安心地想:畢竟我們的民主才剛起步,看看那些先進民主典範,假以時日,我們也可以成熟到那境界。

沒想到施行民主200多年後,川普當選和出格言行打破這美滿劇本,讓世界失去無條件相信民主的安全感、讓美國失去嘲諷俄國或其他國家的優越感。我們才重新想到:選舉或投票雖給我們選擇的權利與責任,但是並沒附贈選擇的知識或智慧。

在現階段文明裡,民主觀念並沒有太大問題。民主的好處,簡單而言,它是最文明的鬥爭形式,也是整合意見、處理矛盾、形成決定最有效方式。

我更看重: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會緩和人與人的階級差異,讓人人平等概念,漸漸成為生活現實;讓各種權力得到制衡,社會資源與權益不被長久壟斷。每隔幾年就有改選與修正,也會有效紓解人民壓力與不滿。

民主並非一票定江山 選舉更不是最終救贖

民主政治弱點,包括執政視野短視、效率低落、思維庸俗化,它不確保選擇正確,不負責選後複雜因果。

在較早時期,我們需要做的決策、需要面對的世界與問題相對單純,選民容易理解問題本質與解決方案,因此多數決就是量化真理。但現在,面對的世界與問題情境遠為深奧、複雜,無法靠直覺的好惡或常識判斷政策是非或長短期效應。執政者眼界也隨著選舉節奏縮短。選民頻繁地更換不滿意的執政者,也讓投票充滿惡性循環的無力感。

此外,基本價值分歧、選舉勝負代價提高,也激化這原本「最和平的鬥爭形式」,讓它越來越充滿激情、恐懼或包括語言在內的各種暴力。這是此刻許多國家的困境。

每次選舉都會產生一個暫時多數族群和少數族群,當人類不再用打破人頭來決策後,多數的武器就是投票。那麼少數的武器是什麼呢?少數憑藉什麼來抵抗多數為所欲為呢?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多數者包容與同理心。

年底地方選戰與公投十案在充滿驚奇中落幕,是否更促進社會多元聲音對話? 記者林俊良...
年底地方選戰與公投十案在充滿驚奇中落幕,是否更促進社會多元聲音對話? 記者林俊良/攝影

在這次選舉前,我們曾看到「民主」、「改革」、「台灣價值」被某些使用者以任性的言行扭曲:不承認大學校長選舉結果;「改革」原本是改革自我,卻只用來「改革」敵對政黨、特定族群和不支持它的人民;「台灣價值」成為血統證明書……類似現象都不該只由投票來定是非的。

民主不應被慣性地簡化為一票定江山、一個萬能按鈕。它更像是由同等重要的普世價值,如尊重、包容、平等、善良、同理心等編織而成的生活方式,缺了任一環節就會黯然變質。

選舉不是最終救贖。民主只是向更文明的文明跨出的第一步。(作者為作家、詩人)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推薦閱讀

一起用設計改變世界 孩子也能成為倡議家

有錢人買走一切 他們在昂貴城市過著貧窮人生

讓孩子好好做自己 歐巴桑捍衛性平與兒童人權

大選之後,發現世界和我想的不一樣

作者文章

圖/pexels

【倡議圈活動】淨零減碳 x 綠能創新 x 影響力投資

2023/03/31
圖/Skills for U 社團法人國際技能發展協會 提供

【倡議圈活動】《青春路上》斜槓世代的探尋所 — 技職國手X新北青年政策開箱

2023/03/30
圖/慈濟基金會 提供

【倡議圈活動】你也想讓社會與環境變得更美好嗎? 「共同成長,自我實現」歡迎加入熱青年的行列

2023/03/30
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名間鄉松柏街種植山櫻花樹苗,打造山櫻花秘境,為松柏嶺營造更...

號召居民一起種山櫻花 參山處建造賞花櫻木秘境!

2023/03/30
台北市近年積極推動「綠色殯葬」。圖為富德落羽之丘樹葬區。 圖/北市民政局提供

響應「綠色殯葬」台北市環保葬參與人數突破4萬

2023/03/30
芝加哥著名地標。 圖片來源:Sawyer Bengtson/Unsplash

快跟上!「城市氣候當責」的時代來臨

2023/03/30

最新文章

在黑松教育基金會長期陪伴、臺美生態學校校長社群的共同努力下,「黑松綠⁺校園計畫」...

讓孩子成為校園永續行動的主導者,黑松教育基金會陪伴學校翻轉教學

2022/12/28
根據明台產險統計,2019年度高中以下學校理賠通報案件超過千件。 圖/倡議家 提...

校園安全教育「疊疊樂」!瓦斯有沒有毒?考倒小學生

2022/11/02
Open Taiwan、Key Taiwan、Resilient Taiwan ...

主流的邊境、創新的激盪點:面對全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用 OKR 想像台灣教育

2022/08/25
蒲公英關懷教育基金專戶長期支持南投偏鄉學校,期許偏鄉的孩子能自信成長。 圖/宏將...

宏將傳媒林逢春傳遞善的種子進偏鄉 看見公益資助的永續新風景

2022/07/13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Instagram報導108課綱觀察報告,吸引超過13000個按...

「108課綱論壇」-來自第一線學生的真實聲音

2022/06/20
「閱讀陪伴」是許多安置家園回應照護孩子核心價值的方式。 圖/unsplash

培養閱讀素養-讓孩子「搶著閱讀」的方法

2022/05/1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