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面對赴陸升學潮 台灣讀書風氣怎麼救?

2018/05/25 顏擇雅

能申請到北大清華的台生,不見得能申請到美國名校(例柏克萊、麻省理工學院、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等)。我的意思不是美國名校比北大清華優,而是美國名校並不採納台灣學測成績,因此想申請美國名校的學生不可能念到高三才臨時起意,要在高一就提早準備。別說高三了,就算高二才開始準備SAT(學術水準測驗考試)那些考試,要申請美國名校也嫌太晚。

但是,念清華北大,絕對是比念柏克萊或MIT(麻省理工學院)還辛苦得多,不只學生之間非常競爭,競爭領域也非常單一,就是課業。中國學生也普遍認定念書就是要艱苦卓絕,美國名校學生雖也用功,心態卻沒那麼競爭,對分數也沒那麼斤斤計較,也較願意多方探索,因此美國名校才會出比爾蓋茲、祖克柏那些學生創業家。

顏擇雅認為台灣許多大學的讀書風氣有待加強。圖為考生示意圖。 記者曾吉松/攝影
顏擇雅認為台灣許多大學的讀書風氣有待加強。圖為考生示意圖。 記者曾吉松/攝影

所以,台生赴陸升學,不管我贊不贊同,他們願意走辛苦的路這點,我是欽佩的。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書中一直強調我們不該講台灣一代不如一代,不該嫌年輕人草莓不願吃苦,今年的赴陸升學潮就是明證。

這些願意跨海念大學的年輕人,他們是非常願意吃苦的。

台灣因應之道,應該是想辦法打造出讀書風氣更佳的大學。過去20年,台灣打造頂尖大學,都只在追求教授論文點數、搶經費,卻沒在思考如何提升學生的讀書風氣。

我們沒必要複製北大清華那種恐怖的讀書風氣,但台灣許多大學的讀書風氣的確有待加強。

我想到的方式:


1. 廢除學期末學生給老師評分的惡習,這種評分讓教授不敢嚴格要求學生。改在畢業前給學生填問卷,問他這四年哪些課學最多,最激發思考,哪些教授最認真,哪些教授最混,這種問卷會比較有意義,因為會排除掉(太混畢不了業的)壞學生給好老師打分數的可能性。

2. 大學應該給用功學生創造更多榮譽與獎勵。不見得是獎學金,也可以是知名企業或實驗室或NGO的見習或實習機會,或成為某知名校友的mentor(指導)對象,這些業師將來也可幫學生寫推薦信。

3. 多多設立成績有門檻的學生社團。也就是說,領導學程應該從學程改為常態性榮譽社團。校方也應主動向企業界幫這些學生社團募款。這種社團應該講出去,大家就知道你是未來的領導人才,類似牛津大學的Oxford Union(牛津聯盟)。這種社團不只是榮譽,也是創造不同領域優秀學子彼此切磋琢磨的機會。

同時,我建議媒體評論此現象時,別浪費口水在那裡唱衰台灣,光在那裡叫說台灣完蛋了。想辦法正視問題,解決問題比較要緊。

推薦閱讀

跨領域思考 劉軒用同理心讓隔行不隔山

不求一份工作到終老 褚士瑩談多値人生

顏擇雅

作家,出版人

作者文章

顏擇雅認為台灣許多大學的讀書風氣有待加強。圖為考生示意圖。 記者曾吉松/攝影

面對赴陸升學潮 台灣讀書風氣怎麼救?

2018/05/25

最新文章

在黑松教育基金會長期陪伴、臺美生態學校校長社群的共同努力下,「黑松綠⁺校園計畫」...

讓孩子成為校園永續行動的主導者,黑松教育基金會陪伴學校翻轉教學

2022/12/28
根據明台產險統計,2019年度高中以下學校理賠通報案件超過千件。 圖/倡議家 提...

校園安全教育「疊疊樂」!瓦斯有沒有毒?考倒小學生

2022/11/02
Open Taiwan、Key Taiwan、Resilient Taiwan ...

主流的邊境、創新的激盪點:面對全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用 OKR 想像台灣教育

2022/08/25
蒲公英關懷教育基金專戶長期支持南投偏鄉學校,期許偏鄉的孩子能自信成長。 圖/宏將...

宏將傳媒林逢春傳遞善的種子進偏鄉 看見公益資助的永續新風景

2022/07/13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Instagram報導108課綱觀察報告,吸引超過13000個按...

「108課綱論壇」-來自第一線學生的真實聲音

2022/06/20
「閱讀陪伴」是許多安置家園回應照護孩子核心價值的方式。 圖/unsplash

培養閱讀素養-讓孩子「搶著閱讀」的方法

2022/05/1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