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跟老地方共創幸福 來自教室的永續夥伴

聯合新聞網 文/張世杰(倡議企劃)
圖/陳軍杉

隨著世代變遷,老農鄉村的凋零、歷史文化的泛黃,正在加速上演,當高等教育機構的大學,放手讓學生們走出教室,跳脫考卷及學分框架,跟著老地方、老記憶一起「幸福有約」。

「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出現,對學生來說,少了課本、考卷的框架,多了發揮學以致用的機會;對社會而言,受到年輕活力的加值,讓老問題重獲新生命,創造一則則精彩的雙贏故事。

深耕15年 霄裡穀倉吹起文創風

一句「看不盡的霄裡田,吃不完的霄裡米」,說著桃園市霄裡社區的昔日榮景,從市區拐彎進入小巷弄,映入眼中的金稻浪、倒映光影的浣衣池,處處留藏客家村的故事及點滴,難以想像的是,這裡也是全國少有的露天教學場域。

有時再好的農產品,也難敵產業變遷的洪流,隨著城市開發、人口外移,霄裡社區一度褪去光環,留下來的務農人,臉上也少了微笑,直到15年前,中原大學的老師、學生們,發現這片被封藏的桃花源。

中原大學社會設計學程學生盧心嵐說,「以前坐在教室上課,但拉到實際場域,老師不是直接給答案,我們必須跟居民討論,才知道問題在哪裡」,從田野調查、歷史考究,到學生捲起袖子下田種稻,這是教室學不到寶貴經驗。

在感受土地溫度的同時,學生腦中也想著「該做些什麼」,最後孕育出「樂福米」、「竹霄樂福米禮盒」,外包裝結合霄裡六大特色,設計一款霄裡專屬的文創自有品牌。

藏身桃園市的霄裡社區,擁有大片金稻浪、百年浣衣池,不僅保有客家聚落風情,更是中原...

學生、居民腦力激盪 農村轉型農企業

中原大學「霄裡文化綠廊」USR計畫,發揮設計系、商業系學生的專業,不僅保有霄裡農作價值,又能產生特色商品,讓農作不單單僅止於製造業,而是轉型成農企業。

霄裡的風華再現,體現在霄裡居民的臉上笑容,文創米當伴手禮、訂單接不完,讓世人重新認識霄裡;霄裡石母管委會主委吳錦淇笑說,「現在你走出說住在霄裡,人家都會忍不住稱讚是好地方」,遊覽車觀光團造訪頻率也增加。

中原大學「霄裡文化綠廊」USR計畫,發揮學生專業,打造霄裡地特色商品「樂福米」、...

一生至少一件作品 是為社會服務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教授陳其澎說,「當學生們接觸了泥土、接觸了溫度,會延伸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這不是單憑學分可以衡量,他也常跟學生傳達觀念,「你一生中至少挑出一件作品,是為社會服務」。

除了傳統農作轉型,還有百年浣衣池的地方再造、探究埤塘水圳的前生今世、老舊社區的伴陪工作坊等,讓各縣市大專院校慕名而來,體驗這座霄裡人、中原大學師生共創的天然教學場域,今年也跟馬來西亞合作,讓霄裡躍上國際。

15年前還沒有「地方創生」、「大學社會責任USR」專詞,15年後中原大學師生已用行動證明,走出教室的學習,可以是翻轉老農村的新解方。

學生的潛力及成就,不再侷限學分,中原大學設計學院教授陳其澎(圖右)常跟學生傳達觀...

保留獨家記憶 讓黑貓中隊再次翱翔

「桃園航空城計畫」啟動在即,緊鄰桃機、大海社區的舊空軍基地,年底將拆遷,鮮少人知的是,這裡曾是神秘軍團「黑貓中隊」駐紮地,中原大學師生集思廣益,讓這座當充滿戰地記憶的堡壘,用更具溫度的方式展開新篇章。

美蘇冷戰時期,由台灣成立黑貓中隊,派出優秀飛行員赴美受訓,美國提供U2戰機,執行極具危險「快刀計畫」偵察任務,掌握敵軍情資。

緊鄰桃園機場、大海社區的舊空軍基地,曾是神秘軍團「黑貓中隊」駐紮地,在各界奔走下...

「站在一望無際的飛機跑道上,感受陣陣強風,想像戰機起落」,在中原大學師生的導覽下,體驗這充滿經典歷史的空軍文化,也正巧碰上退役的飛機群準備拆卸搬運,「這裡一直在變化」一位學生口中呢喃著,心中些許惋惜。

「北台灣最後一個重劃區,農地價格翻倍,背後也有弔詭現象」中原大學企管系副教授李明彥指出,從2009年喊出開發,許多本地人賣地、搬走,但何時動土又說不準,大海社區變成桃園市租金最便宜地方,弱勢人口也陸續搬進來。

大海社區的陳康國小,近8成是弱勢孩童,在國家政策之下,老社區翻天覆地,讓中原大學師生思考著,大學可以扮演什麼角色,開始「大海社區文化創生」USR計畫。

結合科技與歷史 留下一座城市博物館

在各界奔走下,黑貓中隊主要建築群,包括停機棚、機堡、照相偵察室等,皆保留下來;中原大學的企管系、商設系學生,也開發以黑貓中隊歷史為主軸的桌遊,讓陳康國小孩童們,連結他們獨有的黑貓中隊記憶,化身小黑貓們。

此外,結合科技與專業,中原大學用3D模擬情境,保留眷村歲月、巷弄景觀,希望替未來航空城留下一座城市博物館,延續黑貓中隊精神。

「位於國門(桃園機場)的中小學教材,可以跟其他縣市很不一樣」李明彥說,希望透過大學的宏觀高度,讓教材結合歷史脈絡、生活經驗,設計一套地方特色的課程,不僅呼應教育部新課綱主軸,也讓在地記憶能永久傳承。

除了老社區、老記憶,參與其中的大學生們同樣打開視野,中原大學大海計畫主持人嚴奇峰舉例,學生思考在地教材時,必須兼顧老師、孩童、家長的需求,當拉高至必須考慮各問題的層次時,能充分學習處理事情的能力及觀點。

中原大學「大海社區文化創生」USR計畫,透過師生的集思廣益,希望替未來航空城留下...

用專業打造幸福 培養世界的人才

大學為知識殿堂,為國家發展扮演獻策角色,隨著知識因網路普及,大學純粹授業角色有了變化,教育部從2018年「高教深耕計畫」推動USR,鼓勵大專院校參與公共議題,中原大學率先做出模範場域, 讓「學有所用」與社會連結。

「大學的設立,本來就是為了社會,除了教育人才,其實也代表社會的良心」中原大學主任秘書吳肇銘說,中原大學主張「全人教育」,希望培養的學生,不只為了自己、或單純找工作,是能夠充分結合科技與人文,然後造福人群。

吳肇銘表示,大學不應該只是一個職訓所,應該是培養一個個學生們如何創造人生意義,「我們常常都在提醒學生,你不是只是為了自己在求學問,是為了自己的人生,為了別人的幸福」。

「考卷只是一時分數,能力才能帶著走」中原大學主任秘書吳肇銘說,中原大學「全人教育...

談及中原大學推動USR的經驗,吳肇銘認為,主要分成四大挑戰,包括:老師轉變觀念、學生要有信心、地方願意成長、學校帶頭向前,當這些條件逐一實踐與改變,相信台灣USR的果實會慢慢顯見。

吳肇銘觀察,許多參與USR計畫的學生,實際進到場域後,內心產生的感動,是教室裡感受不到的,「考卷只是一時的分數,能力才能夠帶著走」,大學社會責任的真諦,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台灣需要的、世界需要的人才。

全文完整報導>>

USR 中原大學 吳肇銘 大學社會責任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