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付多變未來 STEAM教孩子安身立命
AI人工智慧是無可避免的全球趨勢,所有人都在思考人類該如何改變才不會被機器人取代。許多專家都認為「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是AI時代最具競爭力的能力。
因為未來社會問題更複雜難解,並非紙上談兵就能解決,加入生活情境才能貼近真實痛點,但這樣的能力並非看書考試就能培養,近年襲捲全球的「STEAM」教育,不少教育學者認為,是培養孩子解決困難問題能力的教學方式之一。
為國家永續發展 各國政府紮根STEAM教育
所謂「STEAM」,是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及數學(Mathematics)字首縮寫,在這個課堂上不會各別教學這五門學科知識,而是打破學術隔閡,透過生活情境課程的設計,要學生融合五門學科知識,一起解決一件日常裡遇到的生活難題。
「STEAM」教育強調三個重點概念,分別是動手做、問題解決、專題導向。美國在歐巴馬執政時期,撥出上億美元預算大力推動、歐洲、日本、香港、中國大陸等國,也在近年陸續納進重點教育政策。
各國政府熱中「STEAM」教育,是因為看到日新月異的科技,不斷改變人們工作型態、生活方式甚至社會結構,當局者意識到傳統講述說明式的知識教學,無法應付變動的未來,再不改變恐怕危及國家發展。
鬆綁僵化課堂風景 STEAM盼讓孩子「愛上學習」
其實我國教育部從民國84年起,就意識到僵化的教育無法應付變化的時代,陸續推動九年一貫、十二年國教等教改行動,但從事教育工作超過30年的新北市自強國小校長許以平一路觀察至今仍認為「課堂風景並沒發生太多質變」。
許以平指出原因在於,台灣教育長年慣性是「透過外顯行為、改變孩子內在」,像老師習慣在課堂上跟孩子說「你表現很棒,幫你加分」便是一例,許以平說這種做法讓孩子「因為加分才做老師要求的事,而非他們內心真正喜愛上學習」。
如何讓孩子真心愛上學習?同時也是新北市STEAM跨域輔導團召集人許以平認為STEAM教育是個契機,「因為它強調『共學、共思、共創』的核心精神,能改變傳統課堂風景。」
「例如我要孩子設計一個能舉起杯子的積木,40分鐘課堂裡,老師只會花10分鐘解釋任務,其他30分鐘都是孩子的實作討論,而且解題的任務也是他們生活裡容易遇到的情境」。
每一項任務,都得透過運用工程、科學、美術等跨領域知識才能解決,孩子們不必死背知識,從過程裡就能學到,最後還有親手做的成品,獲得的成就感自然讓他們愛上學習。
但許以平說儘管STEAM教育強調動手做,與強調做出成品的創客教育不一樣,STEAM教育期望的是孩子與別人一起「共學、共創」過程,最大重點其實是「人」。
許以平說「尤其現在台灣推出很多線上學習平台,但它們都是個人學習模式居多,學習者不容易或忽略一起共學,強調共學的STEAM教育剛好補足這一塊」也為未來少子化的台灣,提供另一種學習方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