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自己的需求才會亂買?日本極簡生活家傳授2招輕鬆擺脫「亂買症」

春天出版社 春天出版社:著/風野民
《低成本生活》作者風野民認為,之所以會買了不適合的東西,都是因為不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圖/PAKUTASO

編按:買了新的衣服或鞋子,穿沒幾次就覺得「哪裡怪怪的」,是不是很熟悉?很多人經常掉進「買了才發現不適合」的狀況,《低成本生活》作者風野民認為,之所以會買了不適合的東西,都是因為不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麼。來看看他的實用妙招,輕鬆擺脫「亂買症」,讓荷包不再默默流血。

自從用少量的東西過生活之後,我得到的感受是,如果東西太多,反而會讓人想再添購「新東西」。大家也許以為就是因為家裡的東西少,所以才會想亂買東西……不過我的想法剛好完全相反。也就是說,正因為家裡的東西太多,所以才會忍不住想東買西買,導致用不到的東西愈堆愈多。

舉例來說,假設買了一雙很便宜,但是不合腳的鞋子。這種時候就會買一些小東西來讓鞋子穿起來更舒服。也許是簡單買個100日圓的小東西,更謹慎一點的,也可以把鞋子送去維修店,請店家幫助調整。

但是,這些都是讓家裡東西變多的陷阱。這些辦法都沒有用,到最後鞋子被打入冷宮不再穿,過沒多久又買新的鞋子……如果每次都是這樣,很快地家裡就會堆滿愈來愈多的東西。

假設當初在買鞋子的時候就能確實挑選合腳的鞋子,說不定就不必再額外花錢買輔助品或是送去調整。從整體支出來看,也許一開始就以合不合腳為考量,而不是便宜,到頭來還比較省錢。

不只是鞋子,只要是一開始就覺得不適合的東西,到最後不管用任何方法,還是會覺得不適合自己。就算留下來,也只是花更多時間和金錢去調整罷了。之所以會買了不適合的東西,都是因為不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所以類似的失敗會一再發生,買了之後又不喜歡……這就是大家常犯的錯誤。於是,家裡的東西愈堆愈多,口袋裡的錢愈來愈少。

不只是鞋子,只要是一開始就覺得不適合的東西,到最後不管用任何方法,還是會覺得不適合自己。 圖/shutterstock

避免一口氣買過多 請把重點放在「常用的東西」上

要避免這種讓人心痛的情況發生,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在買新東西的時候要確實參考自己過去的使用經驗。

挑選隨身物品的方法沒有正確答案,只有經驗值的彙整。必須先充分瞭解自己平時常用的東西的特性,才有辦法做到不隨便亂花錢、亂買東西。比起「哪一個才是最好的」,應該要先具備一些對自己的基本認知,包括自己需要什麼功能、功能的等級要多好、希望有哪些配備等。

以上述的鞋子的例子來說,如果鞋子不好穿,這時候就必須要知道「哪個地方穿起來不舒服」。此外也要知道「好穿的鞋子→哪個地方穿起來很舒服」,這麼一來,下次便能準確地買到適合自己的鞋子。

對某些人來說,東西的品牌和價格也許是最重要的考量,但是對我而言,基本上最重視的還是實用性,所以買東西時都是站在「具備我需要的功能」的角度去挑選。

另外,為了瞭解每樣東西的特性,一定要做到「必要物品保持適當的備品數量就好」。如果習慣大量囤積,添購時就會因為「不曉得要買多少才夠」而一口氣買了過多的東西。

說來說去,自己喜歡的東西也好,用習慣的東西也好,挑到最後結果還不都是那幾樣。

說好聽一點就是「少量精銳」。大家回想一下自己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筆和食器、常穿的衣服等,雖然其他還有很多選擇,可是最後還是固定用那幾樣。

衣櫃打開很多衣服,但到頭來,常穿的可能就那幾件。 圖/shutterstock

另外像是毛巾、貼身衣物等,每次也都是拿抽屜一打開最上層的來使用,洗完再繼續用……生活中這種「常用固定的東西」的例子數不勝數。既然到最後都是用固定的東西,就只要留下那幾樣就行了,而且所有的東西加起來「不要太多,夠用就好」。

我的想法很簡單,與其為了「要丟掉哪些東西」、「要留下多少東西」絞盡腦汁,其實只要把重點放在「自己常用的東西」上就行了。

生活必需品VS.奢侈品 清楚區分不再盲目亂買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非常多東西看似是生活必需品,事實上其實是奢侈品。把生活周遭的物品區分成「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之後,就能很清楚知道哪些是生活中必備的物品。

每個人對於奢侈的定義和程度的界定,有各自不同的答案,有人認為奢侈是一種「揮霍」,有人則當它是「放鬆」。對我來說,只要是平常用不到的東西,就是「奢侈品」。重點是,奢侈品並非全都是不需要的東西,關鍵在於找到「自己滿意的平衡」。

以衣服來說好了。對各位而言,平常穿的衣服跟特殊場合穿的衣服,下列哪一種方式才是你「滿意的平衡」?

A.平常的衣服比較常穿,所以要買好一點的。特殊場合的衣服幾乎很少穿,等到需要時再用租的就好。

B.平常的衣服老實說穿什麼都沒差。特殊場合的衣服就算只是放在衣櫃裡沒穿,想到也會很開心,所以會花大錢買好一點的。

C.平常的衣服和特殊場合的衣服都想買好一點的。

其他當然還有很多不同的分配方式,只要把物品區分成「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來思考,就會清楚知道什麼才是自己最滿意的平衡。

在做區分的時候,訣竅在於要盡量把範圍縮小,例如「衣服」、「廚房用品」等。這麼一來,選購物品時就會有等級之分,而不再只是盲目地亂挑,花錢的方式也會跟著改變。

在第1章也有提到,挑選生活用品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要確實地把重點擺在「自己滿意的平衡」。愈是常用的東西,大家愈容易不經思考地亂買。事實上,應該像選擇工作和房子一樣,「謹慎」、「仔細」地思考才對。

《低成本生活:每月用不到台幣一萬五就能過充實簡約的生活!不用努力工作,生活依然從容不迫!》。 圖/春天出版社提供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日本 衣服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