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產地到產品」 屏東靠1片巧克力邁向永續
本文轉載自聯合報系願景工程
日常飲食講究「由產地到餐桌(Farm to Table)」,知道食物來歷、縮短食物里程。就巧克力而言 ,「由可可豆到巧克力(From Bean to Bar)」則是近來精品巧克力標榜的強調產地、風土與風味。諷刺的是,通常Bean to Bar是段跨海的漫長旅程,世界上絕大多數種植可可的農民,從未見過自己種出的作物經烘焙、調味之後,成為價格不菲的巧克力; 反之亦然。
但近年逐漸在世界巧克大賽嶄露頭角的台灣,卻是少數幸運能夠實踐Bean to Bar的可可產地。許多人仍不知國境之南的屏東縣,已有20多家可可莊園,大半都在內埔、萬巒一帶的客家庄。你吃的巧克力產自的可可園,就在同一個島上。
台灣巧克力 褐色產業隱形冠軍
在檳榔樹的遮蔭之下,屏東氣候恰恰能讓可可樹在栽種第一年就能結果,帶動了大批檳榔園轉型成為可可莊園。
栽植在屏東,製造也在屏東,在地生產、加工、消費,巧克力主廚認識種植可可豆的農人,確實掌握不同莊園的風味特色,充滿職人特色,造就出多個做到Bean to Bar的知名品牌,「福灣巧克力」、「九日風」、「JL Chocolate」、「TC 巧舖」等等。對岸出現許多「山寨」產品在網路搶市。
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長陳麗萍表示,與歐美巧克力知名品牌大國相較,歐美取得的中南美洲可可原料豆,都已脫脂,台灣的巧克力原料保有整顆含可可脂的可可豆,加上屏東熱帶水果的創意混搭,風味讓人驚艷,在國際賽事屢拿大獎。
在各大賽事獲得佳績,讓台灣的巧克力味逐步被世界看見。十多年努力,台灣的福灣巧克力今年甚至在世界比賽中的黑巧克力項目打敗可可大國秘魯。
觀念翻轉:生產者有尊嚴 消費者吃到品質
福灣巧克力創辦人許華仁原本是福灣莊園飯店行政主廚,蒐集在地食材時,知道屏東自產可可豆,非常吃驚,「也開始浪漫幻想」,他說。他研究如何做巧克力,還成為國際巧克力評鑑師。
「台灣收購可可豆的價格是全世界最貴,是國際價格的五到十倍。 」許華仁說,他也有個夢想,和東尼巧克力一樣顛覆可可產業:如果有一天,巧克力如同紅酒,最高級的珍品也賣出天價;可可莊園主人也能像酒莊主人一樣,過著有自尊、對產品有自信的生活。
許華仁說,巧克力的消費者也還在學習與適應這種精品巧克力的價值 ,會問你「啊,你這一片賣300元,是有比Godiva好吃嗎?」福灣員工必須知道bean to bar巧克力的價值,不只得獎的口味不輸大品牌,更重要的「已不是價格的問題」,一片300元的巧克力支持這塊土地的永續發展,因為可可果不怕蟲咬,不必噴藥,漸漸屏東檳榔樹砍掉了,可可樹取代了,第二代青農也願意回到家鄉,大家一起創造出未來的經濟模式。
許華仁說: 「全心投入,做到極致,就能造成改變。」品牌有責任為產業創造增值空間,「為什麼非洲可可農不能像法國酒莊農人過著有品質的生活?」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