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剛欸?蓮池潭烏龜池改建生態島 設計卻違背需求、烏龜爬不上去
有70年歷史的蓮池潭春秋閣烏龜池,全盛期有5、600隻烏龜,後因龜池清潔不易,加上實施環境營造工程,觀光局徵求廟方同意,改在湖畔兩側設生態島,9月完工後島上有鳥禽棲息,但草堆卻讓烏龜無法攀爬、群聚,讓民代批評失觀光特色,觀光局指改建是參考生物學者建議,需要時間讓動物適應新環境。
高市觀光局去年辦理蓮池潭風景區環境營造工程,春秋閣龜池空間狹小,烏龜生活空間擁擠,徵求啟明堂廟方擲筊同意後,將數百隻烏龜移置蓮池潭南區水池,後參考生物學者建議,在南北兩側各營造一處生態龜島,提供烏龜和鳥禽自然上岸休息。
而蓮池潭近春秋閣的一株老榕樹樹根盤據護岸,如日本動漫「天空之城」的場景爆紅,一度因邊坡岸階工程施工打算打掉,在地方反對聲浪下才保留。
生態島9月完工後,不少遊客到蓮池潭觀光,發現根本看不到烏龜,帶妻小專程看烏龜的吳姓遊客說,兩個小島連烏龜影子都沒看到,只好敗興而歸;一對香港籍情侶檔慕名前來拍「天空之城樹」時驚訝地說「池水髒髒的,還有死魚」。
記者實地勘察,發現兩側生態島有階梯可供遊客休憩,但島上多數只有鵝、鴨及鳥類棲息,只有零星小烏龜因無法登島爬上浮木曬太陽,為防烏龜爬爬上馬路,池畔邊並設立「烏龜出沒減速慢行」告示牌。
高雄市議員陳玫娟日前到場會勘批評,生態島改建後成無意義土堆,不僅煞風景,因土堆種草,違背原先龜島石面供烏龜曬太陽的需求。陳建議官方應評估「烏龜圈圍」方案,讓烏龜群聚的「烏龜島」重拾特色。
高雄市城市森林協會理事長莊傑任指出,生態島外觀不佳,破壞湖面「水岸倒影」美感,島上覆草使烏龜無法上岸曬太陽,讓觀光特色消失;莊建議應可設小型循環烏龜池,控制烏龜數量避免過載,供烏龜出入與民眾觀賞的整合式設計。
觀光局指出,目前生態島已可觀察到烏龜於島上曬太陽,也有鴨子等鳥禽棲息共生,需時間讓動物適應新環境;至於遊客反映水質髒一事,經水利局監測及檢測結果均屬正常,每天也加強環境維護,並持續觀察與評估。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