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龜大豐收!產卵母龜數量創近年新高 蘭嶼椰油沙灘也首度迎來海龜上岸
海洋保育署21日公布全台今年海龜產卵盤點,從4月起已陸續在墾丁、小琉球、蘭嶼、東沙、澎湖望安等地發現母龜上岸產卵,產卵母龜數量創下近年新高,甚至蘭嶼椰油沙灘也首度被記錄成為海龜新產卵地,由於緊接進入海龜蛋孵化期,海保署呼籲民眾「不打擾、不踩踏」讓小海龜能順利抵達大海。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調查,自4月起屏東墾丁、小琉球、台東蘭嶼、東沙、澎湖望安到南沙太平島,產卵母龜數量都創下近年新高,今年台灣主要海龜產卵棲地的母龜數量普遍高於往年,澎湖望安就有3隻母龜回來築巢,其中一隻前年從望安到東沙覓食,今年又回來產卵。
海保署追蹤其中一隻在小琉球產卵的母海龜,發現牠長途迴游到400多公里,從小琉球游到南海上的東沙島周邊海草床覓食,顯示東沙環礁海域豐富的海草資源,讓母龜能縮短繁殖周期,更快回到台灣產卵,有助於族群數量的提升。
距離台灣超過1000公里的南沙太平島,今年從2月到7月更已經記錄到超過70隻母龜上岸,累積破百窩海龜卵窩,海保署已透過標記與監測掌握族群數量變化。
墾丁今年也迎來母龜造訪,白砂、大灣等沙灘都陸續出現剛孵化的小海龜爬回大海的可愛身影,其中一窩的孵化成功率更高達9成,因此海保署也呼籲,民眾若在沙灘或海上活動時遇見海龜,請保持距離、不打擾,也不要踩踏有標示的卵窩位置。
海保署指出,若發現海龜受困或小海龜迷路,可撥打「1999」或「118」專線通報,並請民眾夜間活動應減少光源,並減少塑膠製品使用,避免廢棄物留在沙灘。
海保署表示,今年持續在小琉球推動海龜街頭開講及預約式講座,向民眾與遊客傳遞海龜知識與保育觀念,希望讓大家更加了解海龜面臨的威脅與保護的重要性,並建立與海龜共存的友善行動意識。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