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每10年降6%!專家:影響人類抗氣候變遷能力
聯合國旗下研究機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18日發布《氣候變遷下生物多樣性、水、食物和健康鏈結評估報告》(Nexus Assessment Report)。該報告指出,全球每個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每10年下降2~6%,將大大影響人類糧食、水資源甚至是抵抗氣候變遷的能力。專家呼籲,各層級決策者目前最需要的是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思維。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19日邀請專家共同解析IPBES最新報告,該報告指出,全球每個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每10年下降2~6%,若目前驅動生物多樣性流失的趨勢「一切照舊」,將導致糧食安全、營養、可用的水資源和水質、健康、抵抗氣候變遷的能力,以及幾乎所有自然對人類的貢獻都嚴重下降。
此外,全球超過一半以上人口住在生物多樣性減低、水資源缺乏或水質下降、糧食不安全、健康風險增加和氣候變遷衝擊最嚴重的地區;而2023年全球年度經濟活動中,中度至高度依賴自然的產業總值高達58兆美元,占全球GDP的50%以上。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林大利表示,當前各層級決策者最需要的就是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思維,政府必須延續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 (Aichi) 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宗旨。然而亞洲非常缺乏生物多樣性的資料與評估指標這類的指標,亞洲第一次有國家提出指標是印度2020年發布國家鳥類報告,而台灣2023年第一次發布生物多樣性指標緊跟其後,顯見我們還需要更多資料和生物多樣性指標工具。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助研究員袁美華指出,這次IPBES發布的報告是國際首次完整評估包含了氣候變遷、水、糧食、生物多樣性、健康這5個鏈結要素彼此的關係,並評估了71個因應方案,提出代表性的10大行動,根據科學證據提供決策者可參考的策略。
袁美華強調,71個因應方案中,有24個強調以自然解方為基礎的策略,從台灣來看,國內綠色國民所得帳已經展開一段時間,但關於生物多樣性帶來的好處還沒有算進來,希望政府估算經濟對自然的衝擊外,也應該以正面方式把自然的好處也算進來。
成大生命科學系教授陳一菁指出,該報告是首度在聯合國框架下指出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之間複雜的鏈結,過去全球多著重氣候變遷衝擊生物多樣性,但現在強調生物多樣性退化會影響對人類很重要的糧食、水與健康,再反過來加劇氣候變遷。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