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鯨魚吸碳效果相當數千棵樹 平均每頭固碳33噸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 李柏澔
民間團體7月1日要求日本政府立即撤回商業獵捕長須鯨之決議、盡速終止所有捕鯨的許可...

長須鯨屬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易危物種,是現存僅次於藍鯨的第二大動物,且在生態系中的價值包含大量固碳。民間團體表示,每頭大型鯨魚平均可固碳33噸,在生態系統和調節全球氣候變化都占有重要地位,而日本捕鯨行為將導致不可逆的生態破壞。

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環境議題部專案執行周諾恆指出,每頭大型鯨魚平均可固碳33噸,並將這些碳存放海底數百年之久,每頭鯨魚的固碳效果就可抵幾千棵樹,而鯨魚的活動區域浮游植物會以倍數增加,浮游植物處理了地球上約40%的二氧化碳,並產生大氣中50%的氧氣,因此從大氣中捕獲更多的碳方法之一,就是增加全球鯨魚數量。

周諾恆指出,要積極減碳就更應正視鯨魚的固碳能力,活的鯨魚價值遠高於屍體,就算日本聲稱捕鯨範圍限於其專屬經濟海域,但在海洋生態系瀕臨崩潰、氣候危機迫在眉睫的現今,捕鯨行為是對整個地球的致命危害。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倡議專員陳映伃指出,長須鯨是高度智慧的海洋哺乳動物,同時具有固碳的功能,在生態系統和調節全球氣候變化都佔有重要地位,呼籲日本政府以符合現代社會價值觀、國際保育趨勢的原則,調整過去的文化習慣,停止增列商業捕獵長須鯨的計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東良表示,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估計全球長須鯨族群約10萬隻,族群數量趨勢增加,日本宣稱以科學方式推算出西北太平洋族群有將近2萬隻,推算日本海域可捕捉的配額為60隻等數據,但這調查報告為內部資料並未受到國際機構審閱同意,也未估算人為活動與氣候變遷加成在長須鯨威脅的族群參數。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議題推廣主任寸舫筑指出,當日本政府無視當代社會變遷、忽略國際保育趨勢,將食用鯨肉視為值得傳承的飲食文化,卻對其帶來的動物虐待、環境破壞避而不談,甚至無法給出有科學根據的數字和證據,就已經完全違背了食農教育和飲食文化的精神,要求日本政府撤回每年增列60頭長鬚鯨的決議。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IUCN 長須鯨 自然保育 氣候變遷 固碳 生態系 海洋生物 海洋保育 食農教育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