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進入淡水河飄去哪? 新莊、三重沿岸為堆積熱點

聯合新聞網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陳立炘 記者

生活裡無法被分解的塑膠垃圾丟掉後會去哪?多數人以為垃圾會順流而下成為海洋廢棄物,但實驗結果卻顯示不同的答案。

台灣湛藍海洋聯盟今年獲海保署海洋保育計畫的補助,與澄洋環境顧問、民權國中和在地木造帆船推廣社團合作,共同規畫執行「淡水河漂流物實驗」,於今(24日)發佈實驗成果,發現回收到的漂流物樣本並未流入大海,而是擱淺在淡水河左側三重沿岸等重要堆積熱點上,形成河川垃圾。團隊建議政府可將研究成果納入參考,未來加強該地清理。

追尋實驗樣本的過程發現,木片堆積處亦是漂浮竹木垃圾聚集處。 圖片來源:澄洋環境顧...

模擬垃圾進入淡水河 最短僅漂流4公尺

荷蘭海洋吸塵器(The Ocean Cleanup)研究團隊曾將人口密度作為估算依據之一,將淡水河列為全球排放最多垃圾入海的第16條河。不過,也有澳洲研究指出,河川流域垃圾與流域人口多寡的關係薄弱,反映荷蘭團隊以人口估算淡水河排放垃圾多,並不符合現實情況。

國內團體也著手調查,澄洋環境和荒野保護協會2020年曾針對淡水河,發表全台第一份河川廢棄物快篩調查報告,其中發現,河川垃圾堆積的熱點與流域人口密度沒有相關,反而可能跟彎曲的河道結構與植被形態有關。

今年,台灣湛藍海洋聯盟獲得海保署今年度的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補助,與澄洋環境顧問、民權國中和在地木造帆船推廣社團合作,規劃執行「淡水河漂流物實驗」,藉由觀察樣本漂流、堆積與擱淺的熱點,試圖了解一般生活垃圾進入河川後的去向。

團隊參考國外的研究方法,以僅有手掌大小、可自然分解的木片作為樣本,模擬河道常見的生活垃圾,如寶特瓶、塑膠袋等,由民權國中的師生協助標記樣本,於淡水河左右兩岸各投放1000片木片,並於隔天以乘船沿河道搜尋的方式,回收樣本。另外,因木片本身無發報功能,團隊還投放了3個GPS符標,用以紀錄漂流軌跡。

由民權國中師生協助標記的木片。 圖片來源:澄洋環境顧問

最後,團隊與合作師生共收回了226片木片。他們發現這些木片僅漂流短短幾公里便擱淺,其中高達99%在5公里內即擱淺,31%在1公里內擱淺。最短的僅漂流4公尺,最長漂流距離則為6050公尺。

而收回的木片中,有82%往投放點上游處擱淺,18%於下游處;93%在左岸,7%在右岸。另外,透過GPS軌跡可以發現,漲潮後GPS浮標會隨著潮水往上游移動,最後擱淺在新莊側蘆葦叢內。

團隊與民權國中師生乘船沿河道搜尋木片。 圖片來源:澄洋環境顧問

河川垃圾堆積熱點發現大量寶特瓶 團隊:風與潮汐也會影響堆積

在追尋樣本的過程中,團隊與師生發現木片堆積的熱點,同時也是大量寶特瓶、保麗龍碎屑與竹木等垃圾的堆積處。對此,澄洋環境顧問執行長顏寧表示:「風與潮汐會造成木片堆積在少數熱點。」

顏寧進一步針對實驗結果說明,投放日遇上強勁的東北風與漲潮,使木片多堆積於淡水河左側的三重沿岸。他也建議主管機關能將這次的實驗納入參考,未來可加強河川堆積熱點的清理作業。

在淡水河道裡撿到整袋家戶垃圾。 圖片提供:澄洋環境顧問

與學校課程結合 鼓勵學生在校園落實減塑

本次的實驗透過帶領學生共同參與實驗,與學校校訂課程結合,幫助師生認識河川垃圾。未來學校更計畫透過相關機制,鼓勵學生從校園生活中減塑。

參與實驗的民權國中學生便提到:「透過這次實驗,讓我學到在製造垃圾時,要想到後續付出的代價。垃圾的終點不是垃圾桶,在垃圾桶之後的垃圾處理機制是我們該關心的議題。」

團隊與民權國中師生一起參與實驗。左四為民權國中同學,右三為澄洋環境顧問。 圖片提...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垃圾進入淡水河飄去哪? 新莊、三重沿岸為堆積熱點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

河廢 環境汙染 環境永續 永續教育 塑膠汙染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