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沖的第三人生!70歲也能轉職當咖啡師 「夢想50+咖啡館」助長者重拾信心

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新聞 包庭溱、李馥亨

今年70歲的春花姐,站在咖啡館的吧台後方,從容地拿起手沖壺,將熱水緩緩傾入研磨好的咖啡粉中,隨著白煙裊裊升起,空氣中瞬間瀰漫濃郁的咖啡香。幾年前,她從未想過自己有這樣的機會——從在民宿整理床鋪的房務轉變為咖啡師,如今的她,動作沉穩而專注,只為泡出最醇厚的手沖巴西咖啡,迎接剛進門的客人。

基督教芥菜種會位於花蓮習藝所內的「夢想50+咖啡館」,正是為了像春花姐這樣的長者誕生,不只是提供一份工作,更讓一群年過半百的原住民「姐姐」們能重新學習、與人交流並找回自信。

江宜錦主任與六位咖啡廳員工合照。 圖/李馥亨攝影

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高齡者的就業與生活品質成為社會關注焦點。根據主計總處統計,50歲以上求職者的失業時間遠高於年輕人,因技能不足、科技變遷及市場對年輕勞動力的偏好,重返職場困難重重。在花蓮,中高齡者的就業選擇更為有限,許多曾從事農業或家庭主婦的長者,退休後缺乏固定收入與社交機會,如何協助他們經濟自立並維持生活品質,已成為當地的重要挑戰。

基督教芥菜種會長期致力於弱勢族群的扶助,早年透過開展山地醫療團,專注原住民的教育與醫療,但隨著時代變遷,他們關注到長者就業與家庭照顧者經濟自立的問題,已成為現今社會的迫切需求。因此推動「以工帶振」計畫,提供長者技能培訓與就業機會——「夢想50+咖啡館」因而誕生。

選擇咖啡產業的契機

芥菜種會位於花蓮新城鄉的習藝所,園內面積廣大,除了長照據點外,更設立烘焙坊、咖啡館與教室,讓社區長者學習縫紉、編織與手作餅乾製作等技能。芥菜種會起初是透過長照據點提供長者體適能活動與供餐服務,但發現仍不足以滿足長者的需求,於是開始思考如何提供實質就業機會,並協助長者自立。咖啡產業因培訓門檻相對較低,長者透過沖泡咖啡、招待客人也可訓練體力、記憶力與社交能力,延緩老化,因此成為首選。此外,如同一座社區大公園的習藝所適合設立舒適的咖啡館氛圍,進而促成咖啡館的誕生。

「希望說長者們可以做社交的互動,跟一般的民眾做交流,另外一個也是歡迎外面的一般的遊客、一般的民眾,也可以來我們的咖啡館做消費。」芥菜種會花蓮習藝所主任江宜錦表示,芥菜種會希望以販售產品來產生收入,進而持續創造工作機會給需要的人,幫助他們維持基本收入,穩固家庭,讓習藝所不只是培力與提供工作機會的場域。

銀賓員正製作要販售的濾掛式咖啡。 圖/包庭溱攝影

春花:人生成就的突破

夢想50+咖啡館內共有6名員工,皆為55歲以上的長者,起初員工來自芥菜種會的服務對象與長照據點中的長者,以邀請後取得同意的方式,提供職缺給予有經濟需求的案家與長者,讓大家嘗試工作內容,經過訓練後成為銀賓員;後續也透過政府就業中心開放職缺,讓更多人加入。然而,長者們多未接觸過咖啡產業,更不熟悉電子產品操作,重新適應職場環境並建立與人的互動,對他們來說是一大挑戰。

今年70歲的吳春花,在咖啡館工作已邁入第3年。她在民宿從事折棉被的房務,後來於鄉公所短暫工作1年,在朋友介紹下,決定來到咖啡館,從零開始學習沖泡咖啡。

「剛開始很緊張,怕記不住沖泡比例。但客人喝了咖啡後誇獎我們,讓我很有成就感。」吳春花回憶起初學時的忐忑,如今的她已能穩定地掌握水溫、研磨與萃取技巧,沖出一杯杯濃郁醇厚的手沖咖啡。「這是給我們65歲以上的老人的一種最高的肯定!」春花姐笑著說道。

回憶起積累3年的咖啡沖泡經驗,吳春花表示:「我覺得(沖泡咖啡)必須是沉靜的心情,你才能夠沖泡出一杯好的咖啡。當你如果心情起伏不定的時候,你手沖泡的咖啡味道是不一樣的,所以你必須讓自己心靜。」性格較為沈穩內向的春花姐告訴我們,在沖泡咖啡時,為了能端出品質最好的咖啡給客人,最重要的就是心靜,平穩的沖泡好一杯咖啡是她工作的目的。

當談起咖啡館工作最大的挑戰時,吳春花說:「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消費者,你必須學會如何的去應對,這些都是我所要學習的地方。」對於春花姐來說,在咖啡館工作最大的收獲除了認識新朋友外,更是能與更多陌生人交流,讓心境打開、不再內向害怕。讓長者能夠與人交流、互動,便是咖啡館設立的初衷之一。

友善職場:幫助長者重拾信心

夢想50+咖啡館除了能使長者與他人連結,更重要的是社區交流的場域,除了關注高齡議題,習藝所園內也時常透過藝術共創市集、音樂活動等,讓當地各年齡層的居民與長者建立更深的關係。

為了幫助春花姐這樣的長者適應職場,芥菜種會提供職前與在職訓練,包括手沖咖啡、收銀機操作等。每位長者一日工時為4小時,以上下兩批班次維持咖啡館營運。此外咖啡館內的所有空間設計,也會考量到長者需求,例如降低吧台高度、設置門鈴提醒和增大菜單字樣等,讓長者能更舒適自在的工作。透過低工時設計與友善的職場環境來提升長者的工作體驗,讓許多長者在工作後變得更有自信,生活也更充實。

除了咖啡與烘焙商品,咖啡廳內也販售許多長者們的手作品。 圖/包庭溱攝影

翻轉「第三人生」

像春花姐這樣因為在咖啡館工作重獲自信的長者,不在少數。「我們會強調說(咖啡館)它是一個第三人生,然後第三人生其實是很豐富的。」江宜錦表示,第一人生意指從出生到步入職場階段,第二人生則是成家立業時期。在夢想50+咖啡館內的每杯咖啡,都承載著長者的故事。他們不只是老去,而是進入再次學習與成長的「第三人生」。這間咖啡館的存在,不僅是一間店鋪,更是一個讓熟齡族群重新發光發熱的平台,讓人生下半場依舊精彩。

本文授權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阿嬤的手沖咖啡 夢想50+開創長者第三人生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咖啡 高齡化 職場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