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看健保危機/健保30年走到深水區!超高齡、少子化會不會拖垮未來?
享譽全球的健保制度,今年邁入30年,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21日於「健保30周年永續研討會」指出,健保改革已經進到「深水區」且正面臨「超高齡化」、「少子化」與「新科技」等3大挑戰;與會專家建議,應該朝費率調整、改善支付制度、加速新藥新科技納保三方面改革。
時任監委的黃煌雄耗時18個月、於健保上路17年時完成40多萬字「全民健保總檢討報告」。如今健保邁入30年,「健保正面臨改革關鍵時刻」黃煌雄說,超高齡化社會讓健保支出增加、少子化削弱健保收入,兩者結合造成世代不正義,使健保財務負擔成為不可承受之重,新科技使積極爭取營收的醫療院所,陷入軍備競賽,同時新藥的研發不只增加健保支出,也讓醫療機構更容易朝「自費醫療」發展,既違反健保初衷也擴大醫療不平等。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羅紀琼說,健保改革不外乎在開源與節流,但過去改革效力有限,過去財務能夠持續支撐靠的是「強硬控管支出」,卻導致醫療生態大受影響,急重症醫護出走、醫療院所走向自費,健保總額制度未來是否有存在的必要,須嚴肅檢討。
台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說,台灣的醫療投資遠低於周邊國家,僅占國內生產毛額(GDP)6.1%,醫院為競爭總額陷入賽局,面對營運困境只好發展自費,全台自費醫療診所從2015年的1157家增加到2023年的1601家,比率從約10%上升至13%。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健保要永續需回歸「自助互助風險分擔」初衷,應「調整費率」讓高所得者承擔更多責任、「改善支付制度」讓醫護獲合理待遇、「加速新藥新科技納保」如特定疾病應專款專用,確保新療法及時納保減輕負擔。
「政府別再用不漲保費取悅民眾」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說,政府應要幫助民眾了解醫療成本,以收取合理健保費,現在醫界因總額生態嚴峻,如今還得保證點值,形同失去總額精神,應重新盤點總額結構,訂定合理支付制度,並從分配正義、協商制度及成效課責3點著手改善。
衛福部今年起推動「個別總額」盼能優先解決分級醫療議題,衛福部長邱泰源說,醫學中心應著重「急重難症」,若門診比率太高的確應檢討,優先解決支出問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