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單親」是什麼?一種不依賴伴侶 也能擁有完整家庭的選擇
「志願單親媽媽」是什麼? 從好友對話中開啟的一場生命探險
「有個社團叫做『志願單親媽媽』,你要不要加入群組,看看她們的分享,說不定會給你一些啟發喔,她們獨立又勇敢,你應該會喜歡。」
那天,我和一位好友,約在北加州史丹佛大學外的大學路上吃早午餐。我們從彼此在職場上的挑戰、在網路交友上的挫折、使用約會軟體的心得,聊到男女相處的經驗。當時我剛凍卵不久,肩膀上壓力減輕的感受猶新,也建議她趁年輕去凍卵,當作未來的保險。
由於她長期關懷女性相關議題,視野比我廣闊,資源也比我熟稔。在閒聊的過程中,她推薦我去了解「志願單親媽媽」這個我不熟悉的族群,基於對她的信任,我當晚就查了相關資訊。
沒想到,這一查,竟改變了我的人生。
單身也能擁有完整家庭 「志願單親」透過多元途徑興起
「志願單親」(Single Parenthood By Choice)指的是單身男女選擇透過「人工生殖」或「收養」的方式來成為父母。
例如單身女性可以透過捐精者(Sperm Donor)所捐贈的精子,來和自己的卵子受孕,而單身男性則透過捐卵者(Egg Donor)所捐贈的卵子,來和自己的精子受孕,再透過代理孕母幫忙懷胎、生產。少部分的人,則透過捐贈的胚胎,或是收養的方式,來獲得子女。
美國對於多元成家的法規比台灣進步:台灣女性凍卵之後,要結了婚才能使用自己的卵子;美國男女則是在經濟許可與精神評估通過之下,可以選擇單身生養小孩,這就是「志願單親」。畢竟生育有個最佳年齡,而結婚是隨時都可,所以兩個是可以脫鉤的獨立事件。
由於這些方式都不透過性行為,因此在法律上少了和另一半共有監護權的複雜關係,加上受孕過程仰賴醫療院所的專業程序,育兒過程更要克服傳統體制對於這樣新型態家庭的不熟悉,因此「志願單親」在求子和育兒的挑戰上,與傳統雙親、單親家庭大不相同。
在做完功課之後,我才恍然大悟,以前閨密推薦我的「自己生養」,就是一種「志願單親」。原來,志願單親不是零星的個人孤軍奮戰,雖然在人口比例上仍然很小,卻是個成長迅速且關係緊密的互助群體,其中,大家在這長期的共同目標中,互通有無、交流學習,扶持彼此跨過一個又一個難關。
克服志願單親的挑戰與不安 「志願單親媽媽」社團提供解答與經驗
曾經,我對於自己生養小孩有種種疑慮,其中不只有對自己能力的質疑,也因為身邊沒有認識這樣的人作榜樣,我對如何在這樣特殊環境下育兒,感覺知識不足,惶恐不安。我心想:
「讓他們在沒有爸爸的環境長大,對他們真的是最好的嗎?」
「他們念書的時候,會不會被霸凌?」
「我要怎麼告知他們沒有爸爸的身世?」
「要是我發生什麼事,誰來照顧他們?」
「完全沒有後援,我做得來嗎?」
「養小孩這麼貴,我只有一份薪水,夠嗎?」
種種疑問,讓我不敢冒進這個我不熟悉的志願單親領域。理智上,我一定要先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否則就是盲目地從一個坑跳進另一個。
有趣的是,在「志願單親媽媽」的社團裡,我不是唯一一個自我質疑的人,這裡的每一個人,都經歷過或是正在經歷這樣的思考期。
我潛水了一兩年,看大家問著跟我類似或更困難的問題,再看著有經驗的前輩們開導後輩。社團成員的年齡分布很廣,有些人才二十出頭歲,有些則是小孩都已成年。有些志願單親媽媽生下的小孩,自己長大之後也走向志願單親路,能提供的觀點又更特別。
那些才二十出頭歲的成員,早就知道自己不想要伴侶,只想要孩子,便及早著手這個程序。但多數人跟我一樣,最初都是以找人生伴侶為目標,可惜緣分未到,在生育年齡的考量下,不想再等待所謂的真命天子出現,才開始考慮志願單親這條路。
- 本文摘自:《志願單親:不需誰來完整我,矽谷科技人的單身生養實踐》
- 出版社:寶瓶文化
- 出版日期:2025年2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