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平權-「全職媽媽」重返職場的路有多遠?
全球人口爆炸性成長,台灣卻面臨嚴重人才短缺。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發表的《2021年全球人才報告(Global Talent 2021)》顯示,台灣是全球人才供需落差最嚴重的國家。部分之一,是越來越多高學歷女性育兒後,平均要花6.5年才能重返職場;中高齡族群、聽障者也面臨很高的就業門檻,「職場平權」成為一種夢想。
層層阻礙 職場平權成了夢想
夢想遲遲無法如願,源自台灣職場社會排除了很多「求職」的可能性。多數現行的工時制度、人才招聘流程,無形中直接拒絕了許多全職媽媽、中高齡者、甚至是聽障者,但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具有高學歷、職人專業,卻只能從事不穩定的兼職、體力活,浪費了社會提供的教育成本。
小村子(創女力有限公司)、中華民國社區重聽福利協會、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等單位,不約而同注意到這個議題,從不同的族群規劃重返職場的社會創新計劃,並與關注性別暴力議題的「現代婦女基金會」,都致力實踐性別平權。
小村子創辦人高雅雪在成為全職媽媽後,發現很多女性在成為媽媽後,也渴望「成為自己」。然而,想要展現專業自我、讓自己經濟獨立,卻面臨嚴重的時間壓力,沒辦法進入一般企業體系又兼顧接送小孩、家庭照顧的需求,因而提出「媽媽好伴、媽媽好學、媽媽職涯」的小村子3.0方案。
方案重點是要協助育兒女性搭建家庭互助圈,並與職場保持低度連結,同時也在育兒期間進行專業培訓,進一步媒合創新工作型態的職缺。透過小規模的實驗已經創造許多媽媽重返職場,協助企業發展出多元的行業,成為企業回應社會的新模式。
二度就業+二手衣褲 社會環境都共好
除了全職媽媽,許多單親女性、中高齡社會經濟弱勢女性,也面臨到重返職場的難題。過去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就以培力工坊,協助這群女性提升布藝技能,成為微型創業家。現在更結合循環經濟概念,利用二手衣褲,重新縫製成客製化的背心、提袋、杯袋等等,協助企業發展出獨家的「零廢棄時尚」禮贈品、用品。同時創造資源再利用、女性就業機會、企業CSR專案等多重效益。透過時尚的商品,成功引發更多社會大眾關注環境議題,思考如何減少時尚廢棄物。
聽障、聽損者因為先天溝通能力的限制,在職場上常常喪失面試的機會,只能從事勞力工作,等到體力不堪負荷就被職場排拒在外,無法獲得經濟自主獨立的機會。為了翻轉聽損者職場的刻板印象,中華民國社區重聽福利協會透過舉辦「扶搖職上」共融議題的學習性講座,持續透過不同的聽障者就業經驗分享,讓更多聽損者得到經驗式學習,提前準備職場上可能遇到的衝突管理、情緒管理、換位思考,建立起屬於他們的支持團體。其實聽障者也可以成為金工職人、創業家,開設友善聽障者的咖啡廳、當起日系料理老闆、成為提供聽損語言翻譯服務的企業主等等,突破社會的聽障者的職場想像。
職場平權的議題其實就在你我身邊,日前所舉辦的「永續in Power社會創新大賞」就是透過先培力後競賽的學習型競賽機制,讓很多社會創新的點子更加成熟,清楚展現方案的社會影響力,讓更多企業開啟攜手社會創新團隊跨域合作的案例。企業不僅能獲得更多元的職場人才,也能創造獨特的永續專案,展現多贏局面。
延伸閱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