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好貴!日本私大學費一年近台幣30萬 父母一定要為教育費買單?

遠流出版 遠流出版:著/末富芳、櫻井啟太
讀書好貴!日本私大學費一年近台幣30萬 父母一定要為教育費買單? 圖/Shut...

編按:在日本,家長為子女支付高額教育費是天經地義的社會潛規則,然而高昂的學費卻成為許多家庭的經濟壓力來源。末富芳、櫻井啟太在《當育兒變成一種「懲罰」?》書中剖析日本的教育費用與家庭支出現況,帶領我們反思父母在教育支出上的動機、社會對教育的期待,以及我們是否有更合理的教育經費解方,讓育兒不必是一種懲罰。

我之所以遇上許多為育兒懲罰所苦的家長,是為了調查日本的家長為何得支付這麼多教育費,研究家長身為「教育費資助者」的情況。日本社會認定家長為子女負擔教育費是天經地義,日本學者稱之為「家長負擔潛規則」,韓國也是類似情況。

但家長真的是高高興興為子女支付教育費嗎?日本大學學費驚人,以2020年私立大學的平均學費為例,一年高達134萬日圓(約新台幣28萬元)。

《2018年度文部科學白皮書》模擬兩個孩子同時上大學的家計情況。原本教育費占可支配所得的2至3成,到了第一個孩子上大學後瞬間暴增。倘若第二個孩子上大學且離家外宿,教育與生活支出甚至高達可支配所得的86%。但是日本的家長都很盡責,「即使是低所得階層,幾乎所有家長都想為孩子負擔全部或部分學費」。

日本家庭所得中的教育費占比。 圖/遠流出版提供

日本超過3成學生背學貸 誰該為孩子的教育買單?

當然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支付所有教育費,所以向學生支援機構申請學貸的學生目前超過3成。我自己為了實現學者夢,也是靠學貸修完研究所博士學位。我讀大學時雖有父母資助生活費,但金額並不充裕,加上母親生病,家計長期緊繃,直到我過了40歲才把學貸還清。

日本人普遍強烈認為,為了孩子好,父母不但該支付教育費,還要投注大量心力照顧孩子,全心全意愛孩子,這便是「家長負擔潛規則」的基礎。

其實不是每個家長都樂於為子女支付教育費。我上研究所時就曾和父母起爭執,他們責備我「是要念書念到什麼時候」,所以我沒有接受他們的資助,靠著打工和學貸支付念研究所的費用,經濟和時間都十分拮据。這個經驗成為我研究家長身為教育費資助者的起點。

經過長期的研究與分析,加上我自己也成為家長後終於明白,家父家母不過是受到「家長負擔潛規則」所折磨。當社會認定父母養育子女為天經地義,付完大學學費是「理所當然」時,做不到「理所當然」的家長只能獨自受苦。

教育費具有雙重價值?這是一場投資或消費?

經濟學理論主要把家長為子女負擔教育費的情況分為「投資」與「消費」。

前者自1960年代急速發展,屬於「人力資本論」(Human capital theory)。簡而言之,這種理論認為高學歷能獲得高薪,所以政府和家庭應該把資金挹注在教育上。

培養優秀人才能有效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增加稅收,所以政府基於人力資本論投資教育。至於家長投資子女的教育費,培養他們成為賺大錢的成人,晚年獲得子女照顧與負擔長照費用的可能性則會提高。

後者是由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教授蓋瑞.貝克(Gary Becker)提出。他認為家長支付教育費是藉由為子女(家人)消費,提高自己的滿意度(效用),屬於「利他主義」(Altruism)。

現代家長確實有很多機會享受為子女消費,例如買美食給孩子吃、添購可愛衣物讓孩子穿、看到孩子在運動會或才藝發表會上表現傑出、看到孩子考上理想學校而生氣蓬勃地上學等等,每一種情況都對父母提供了其他消費行為難以企及的滿足(效用)。

對子女本身,教育費的確以「投資」的型態發揮功效。學士通常比高中畢業生能找到待遇更好的工作,高學歷女性比低學歷女性更有機會結識高學歷且高收入的配偶,高學歷也能有效提升家庭所得,提供穩定收入。

現實與期待的落差...父母投資子女教育會獲得回報嗎?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男性身體健康且工作到60歲、女性走進家庭且婚姻關係穩定,也就是日本過去的終身僱用制,已於1990年左右廢止。教育的投資報酬率是把學士的薪資和高中畢業生比較,但現在非典型就業市場擴大到學士,正職員工的平均薪資遲遲沒有調漲。換句話說,很多人不覺得大學畢業能享有薪資紅利。

現代家長也不期待子女會照顧自己的晚年生活。根據內閣府2020年的《高齡社會白皮書》調查,55歲以上受訪者中僅3.2%的人表示「子女或親戚會資助自己的長照費」。

既然如此,家長究竟是基於什麼心態支付教育費呢?文化人類學者竹澤尚一郎主張,父母對子女不求任何回報,付出無償親情與照料是一種理想,教育費屬於「家長不求回報的贈與」。但人類學與社會學的研究結果指出,「贈與」其實隱含「交換」的性質。父母期盼藉由支付教育費換來良好的親子關係,以及子女對自己的敬意。

「我付錢讓你去念書,你要回報」和「你不用回報我,為自己而活吧」,子女比較尊重哪一種父母呢?

投資、消費、贈與與教育費回報。 圖/遠流出版提供

《當育兒變成一種「懲罰」?:如何改變這個不婚不生,生了還被冷漠對待的社會?》。 ...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日本 教育 經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