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對談】成瑋盛X謝盈萱(上):我們靠著戲劇舞台,重新學會做大人!
2022年,我們推出全新的名人對談企劃,將媒合倡議者與不同領域的名人,開啟一場場精彩可期的跨界對談,讓台灣社會一起看見更多。
本次《倡議+》名人對談,邀請到以戲劇陪伴高風險少年的「逆風劇團」共同創辦人成瑋盛與耕耘劇場多年,以電影《誰先愛上他的》拿下金馬影后,今年再度以《俗女養成記2》、《四樓的天堂》入圍金鐘獎女主角的謝盈萱共同對談。
一位自己曾經年少不羈、叛逆張狂,靠著舞台重新站起,並帶領年少跌跤的少年,以戲劇重新演繹生命故事;另一位,則一次次靠著舞台戲劇向前邁進,卸除生命的界線。過往從未有機會相遇的兩人,交集在舞台。
表演何以可能?兩人將分享各自的「舞台人生」。
繼續看>>成瑋盛X謝盈萱(下)- 撕下標籤?貼上標籤?別讓社會決定你
對話紀錄整理如下:
問題:兩位從事的工作都與劇場表演領域有關,請你們先聊聊自己為何會與劇場結緣?
謝盈萱:
我在年紀很小的時候曾進劇場看過兒童劇,可是那個時候沒覺得自己要站在舞台上。直到後來學舞念舞蹈班,被帶去北藝大參加校園導覽,第一次發現了原來「戲劇」是有科系可以念的。
我還在中部念書時,對科系的想像,或爸媽對你的期待就是念師範大學當老師或考醫學院當醫生,但我怎麼可能考得上阿(笑)。反而是我去新竹念藝術相關,後來念戲劇系,那個時候,才發現這個世界不是那麼狹隘的。
成瑋盛:
我以前沒想過會走劇場,因為我爸說藝術家都很窮。在一個公務員家庭,我也被期待成為公務員。但我後來走上一個叛逆的路,周圍的朋友有的被關、有的結束生命。17歲那年,我很迷惘,覺得自己不愛念書,成績也不好,好像找不到自己的價值。那時我坐在司令台旁看著台上有人在表演,想要找到活著的感覺,卻不知道要往哪邊走。
那群人表演謝幕時說:「如果你想改變,歡迎加入這個地方,我們會陪你一起完成夢想!」那個地方就是學校的戲劇社。我一開始不是因為喜歡演戲才加入戲劇社,而是想要感受那種一群人聚在一起,也不用害怕被警察抓。
當時我不會演戲,就自告奮勇當編劇。我第一個劇本寫得是228白色恐怖時期的劇本,因為曾當過兒少代表,對台灣當時社會議題很有興趣。我靠著站在幕後成就一齣戲。演出前,我在舞台後內心有很大的感動,過去我沒什麼機會拿獎狀,上台受表揚,但因為戲劇,我第一次能邀請父母和照顧我的社工來看我參與創作的舞台,讓他們看見我好的那一面。
在那一刻完成夢想的我想,既然我的生命能被戲劇改變,我能不能用戲劇去影響其他和我一樣的孩子,讓在乎他們的人,有機會走入劇場看看他們的改變。那是我第一次跟劇場接觸,是很棒的正向經驗,也打開了我的視野。
問題:兩位因為不同原因接觸戲劇,你們覺得劇場最大的魅力是?
謝盈萱:
我覺得是劇場裡聚集了一群有共同目標,學習背景相近的人。戲劇系不多,所以戲劇圈很容易互相認識,大家ㄧ起發展作品,那是一種社團感,像家人一樣的親密感。劇場內人人平等,人與人的衝突或利害關係也很少,我喜歡那樣子的氛圍。不過年輕時,多少也透過劇場工作自我逃避,逃避長大的課題,要面對社會各種的應對進退。
像我和瑋盛前兩次碰面,都是他在Pitch(簡報提案)的場合,第一次聽他講話速度好快,到了第二次他語速放緩,台風更穩健,我瞬間理解這個20多歲的年輕人要面對的人和見識比40多歲的我還要廣太多了。
我從他身上看到另一種用劇場面對人生的狀況。我還是有點在逃避,但我踏入影劇圈後也開始學會當大人,但其實瑋盛比我更早踏入成人世界的遊戲規則,為了拿補助什麼的,他需要獨當一面去做,我覺得逆風劇團三位創辦人工作分配的很好。他們開啟我不一樣看待劇場的方式,它不一定只能演戲,可以是改變人的,新的一扇門。
成瑋盛:
我一開始想得很簡單,就是一群人朝著一個方向前進。在劇場,每個人貢獻自己的興趣與專業,共同前進,過程一定會發生爭吵,但也會帶來更深刻的回憶。沒有那些摩擦,結局就不會那麼深刻。
這是逆風成立7年來持續推動戲劇的原因,戲劇可以包容很多事情,我們看見老人中心的長者初次表演也沒有偶包,拿起絲巾當狗鍊演出公園中的小狗,少年觀護所的孩子也透過舞台大方講自己的故事。沒有不能做戲劇的族群,我覺得這就是戲劇的魅力。
但光鮮舞台背後,逆風作戲很不簡單,可能在演出前孩子想結束生命,或收到法院通知表演後就要入獄服刑,我們要現場解決的衝突往往不是戲本身,演得好不好,而是陪伴逆境的孩子面對他們的生命課題。但如果跨過這些生活難題,幸福感也會加倍!接下來我們也會規劃戲中戲,讓大家看見逆風劇團作戲的過程有多困難。
問題:兩位覺得接觸戲劇後,有沒有帶給你們什麼樣的觀念或學習?
謝盈萱:
念書的過程,讓我發現過去有些教育或規範並非孩子該承受的。在我們生長的世代,有些家長習慣用打罵教育,或因為不知道怎麼跟孩子溝通時,就用比較性的言語。而戲劇會重置你的角色,簡單來說是換位思考。
在表演時,我們需要不斷觀察與反思,從他人身上看到的什麼問題,你也必須反思回到自己身上,例如當別人有什麼事讓你感到憤怒的時候,為什麼你會感到憤怒,大部分的人生氣就生氣,但不會去理解為什麼自己有個容易爆炸的trigger(觸發點),這都是戲劇人習慣去找尋的。
我會看到身邊同儕之間,即便小時候遭受原生家庭不好的對待,可是在成為父母後,他們學習不再重蹈覆轍,戲劇是有這樣的能力的。
成瑋盛:
戲劇讓我學習站在別人的立場看世界,過去被人討厭,會直接想反擊回去。學戲劇前感知是單向的,我只在乎自己的想法,學戲劇後感知能力被打開,開始把「別人的立場」想進來。
許多逆風團員的個性也是因此變得更溫暖融洽,只要你走入逆風的大門,孩子都能很自在的接納你,戲劇的訓練讓他們學習怎麼跟不同的人相處,懂得好好表達與傾聽。
我舉個例子,曾有位會發出特殊聲音的妥瑞氏症的孩子來到劇團,我沒有事先說明,想觀察其他孩子會如何與他互動,結果當妥瑞氏症的孩子發生聲音時,其他人沒有驚慌或譏笑,只是好奇轉頭看了看,幾次後很快就接納他的模樣。這是學校不一定能學到的人際課。
精彩內容繼續看>>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