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難民危機 我們打造遊樂場,贏回孩子笑容
敘利亞內戰帶來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潮,這不僅是歐洲的課題,也是全球人類社會的課題;包括歐洲各國相繼關閉國界、瑞典難民收容所的兇殺事件、法國加萊「叢林」的拆除衝突,以及比利時爆炸案,諸多事件反應著難民議題背後涉及複雜的人權、邊境、主權、國家安全、社會包容等等層面。難民營的空間政治,也被視為當代最棘手的都市空間議題;更加殘酷的是,逃離敘利亞的400萬難民人口當中,超過一半是18歲以下的兒童。敘利亞男孩屍體俯臥在土耳其沙灘上的照片,赤裸的呈現了兒童在戰亂下毫無抵抗力量的脆弱。(延伸閱讀:瑞士攝影師 Magnus Wennman 鏡頭下敘利亞難民兒童的逃亡旅程)
身為全球公民社會的一份子,我們能如何回應當前現況?又該如何期待未來?
一個成立於英國倫敦的NPO組織-Catalyst Action,由三位20幾歲、具有都市設計與建築背景出身的年輕人創始,以建築行動作為促使社會正向轉變的觸媒。針對難民議題,他們用專業提出了一個答案:「為在難民營的敘利亞孩子們打造一座『他們自己設計的』遊樂場,讓孩子們從事自己最拿手的事情-玩!」。這個行動背後是激進而溫柔的政治倡議是:「在脆弱的空間,為最脆弱的群體,打造屬於他們自己的空間」。
Catalyst Action與許多單位合作,包括位於黎巴嫩Bar Elias地區的難民營、在地從事教育提供的Kayan基金會、社區發展單位(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Projects units, CDPu)、貝魯特美國大學市民參與、社區服務(CCECS),一起與收留在難民營中的兒童共同設計他們心目中的遊樂場,「邀請孩子們一起參與發想設計過程與建造過程、激發創造力,他們才會對這個空間產生歸屬感與安全感。」
特別的是,這個建築案透過群眾募資的方式募集成本,並邀請國際志工一起參與兩階段Design-Built工作坊。以木材為主要材料,第一階組裝木造架構,第二階段與兒童一起討論、組裝細部的遊戲元件,使用如菜籃、繩子、輪胎等許多當地容易取得的物件,並與孩童一起組裝、上色。整個遊樂場有三個主題空間:運動、休息以及學習。更在完工後,邀請Free Style Sports Team Da move 舉辦了為期兩天的籃球營。
今天,這個遊樂場提供難民營超過300名兒童每天的玩樂,它的名字為:「兒童的微笑(IBTASEM)。」兒童在這裡得到的,不只是玩樂本能的發揮,更是重新想像未來的勇氣。
兒童的微笑(IBTASEM)是Catalyst Action 成功的試驗計畫,這個計畫因為他的獨特性,反應著Catalyst Action的專業定位與中心原則:空間因使用者而產生靈魂;建築過程應為特定的群體與狀況,設計解決方案,成為轉變的觸媒(延伸閱讀:為何難民營需要建築師)。
面對家園因戰火而被迫流離失所的人們,「我們一起來打造一個屬於你的空間吧。」那是最溫暖的回應。
專案介紹相關連結: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gZv2J8c4E
Archdaily: CatalyticAction Designs Playgrounds for Refugee Children in Bar Elias, Lebanon
Architecture in Development: Playgrounds for Refugees as Emergency Response
本文轉載自《眼底城事》(原文標題:兒童的微笑:面對難民危機,我們打造遊樂場)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