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公里的祝福 華僑跨海資助台灣貧童
「我們當年那個環境,沒錢、沒背景、沒土地,也可以有出息。但現在回首看,原來那時已經是台灣經濟巔峰……,現在的孩子、年輕人沒有好環境,很早就放棄自己的人生。」
美國一群華僑接受越洋訪問,但堅持不具名,他們連續2年默默關懷台灣貧窮孩子的處境,不僅抽空返台,還深入偏鄉教學現場,探尋如何給予資源,才能有效讓孩子透過學習翻轉命運。
他們有的人在台灣工作20多年,擔任大企業的台灣區總經理後離台到美國,有的人則早在國外工作多年。這幾年看到台灣新聞報導,發現貧童困境,讓他們十分憂心,因此組成「桔力工作室」,希望可以積沙成塔、拋磚引玉,希望更多海外華僑共襄盛舉。
「助人不嫌麻煩,」他們說,幫助弱勢家庭的孩子翻轉命運,也是幫助台灣更好。
「桔力工作室」這2年來贊助的對象,除了實踐大學講座教授陳超明發起的大學伴計畫外,還有:新象社區交流協會進入部落的孩子陪伴、課輔和才藝;全民食物銀行,為營養不良的偏鄉孩子添購營養補充包。
去年他們也聽聞爽文國中老師王政忠的付出,也抽空跑一趟爽文國中了解孩子需求,補助了校隊、營隊,以及課程直播計畫等;還私下連結資源,希望台灣弱勢高中生有機會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參加為高中生開設的「工程營」。
以下以第一人稱整理越洋採訪精華:
讓教育翻轉台灣
我們幾個人都是台灣長大,在台灣就認識,先後來到美國念書、就業,或是創業,在美國工作了許多年,居住的地方很近,周末都會相約散步。
因為都來自台灣,所以即便住在美國好多年了,仍會關心台灣的發展與消息。我們周末散步最常聊的是台灣。
我們有人是在台灣工作了20年,2001年才離開台灣的。那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富裕年代,台灣錢淹腳目,任何人只要努力都可以有很好的機會 ,幾乎是台灣發展的頂峰,但是離開台灣後的這幾年,我們看著台灣發展每況愈下,一蹶不振的薪資、飆漲的房價及物價,多數年輕人看不見遠景,再努力也無處著力。我們看了著急,又做不了什麼事。更令人憂心的是,台灣一般年輕人的處境已經比我們那時候差了,弱勢孩子受到的照顧可能更少。
我們想,我們可以做什麼呢?我們討論,或許教育是翻轉台灣最直接的管道。
平時就會關注台灣新聞的我們,從那時候起,更刻意地從雜誌、網路關注台灣消息,找可以使力的點。只要那個人或組織投入的方向及方法是我們認可的,就去接洽,看看我們可以幫上什麼忙。
每一次,都是有人找到適合的對象後,跟工作室的成員說明,大家就各自資源認捐,有多少資源出多少錢,不用等到發大財才去做什麼「大事」,每一個人都有能力付出。沒有太偉大,就是一件好朋友散步郊遊就可以做的事。
去年一開始,我們和新象交流協會合作,資助他們去崇光部落陪伴小孩,做課輔、學才藝;接著資助全民食物銀行,讓他們為屏東偏遠學校的營養不良的孩子買營養補充包;去年5、6月,我們還去爽文國中找王政忠老師,資助了他們的國樂團、英語營,擴充課程直播設備等。
到了夏天,我們支援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給高中生參與的工程營計畫,我們很興奮,希望可以搭一座橋,讓台灣弱勢但是程度很好的高中生,有機會到世界排名很前面的大學學習、開展視野,資助他們參加營隊所需所有費用。我們希望,當有一、兩個孩子因為參加這個營隊,從此改變人生,我們做的事就很值得。
不忍弱勢孩子=弱勢英語的困境
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工程營讓我們找到陳超明老師。
我們一開始希望找到「弱勢」但是「程度好」的學生來參加工程營,但努力了好久,最後來的孩子不是菁英高中,就是私立學校的孩子。
為什麼?因為營隊在美國的大學,英文成為這個營隊的「基本門檻」,我們發現,弱勢家庭的孩子,通常英文都不會太好。英文無形中阻礙了弱勢孩子認識世界的機會。
與此同時,我們看見陳超明老師在偏鄉做的事,我們看見他用對的、我們認同的方式,在培養偏鄉孩子的英語能力與信心。
於是今年2月,我們回台灣時也去拜訪陳老師,聽了他做的大學伴計畫,於是捐錢認養了學伴計畫,另一筆錢用於這些孩子的急難救助。
就像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一樣,一場成功的戰役不需要派最大的軍艦,一艘艘小漁船反而聚沙成塔,會改寫歷史。我們的微小付出就像這場戰役中的小小漁船。
說來慚愧,我們能夠捐出的錢實在是杯水車薪。但這是遠在國外的我們對台灣這片土地的一點點心意。
我們反而很感謝那些真正在第一線陪伴孩子的老師、學伴和教育工作者,讓我們身在海外,心繫台灣時,也能盡微薄的力量。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