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亮警訊 英聽雙峰化國小就開始

聯合新聞網 林良齊

【選文說明】

英語力是台灣年輕人走出去、面對國際競爭的重要工具,過去幾十年政府在國民的英語教育上,從小學到大學,投入不少心力,學習英文成為全民運動。

然而,台灣近幾年來的英語能力表現,卻不如預期,很多人學了10年英文,卻無法進行國際溝通,此外,學校教育也出了嚴重問題,英語的雙峰現象,暴露出嚴重的城鄉差距以及社經地位的落差。台灣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國小、國中階段就放棄了英語,而這些學生大多是在偏鄉或是來自經濟弱勢家庭。

年輕學子英語力無法面對國際競爭,到底是我們學校英語教育出了問題?還是年輕人缺乏學習動機?對孩童英語能力的焦慮以及對學校教育的不信任,反應在7成的家長把小孩送英語補習班或雙語安親班。每年國中會考、大學學測或是英語能力國際排行榜一公布,我們就不斷地檢討,也不斷提出解決方案。不管是雙語學校、閱讀教學或是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的政策,如何打造台灣未來年輕人的英語力,邀請您來一起關心、一起討論如何強化我們的英語教育。

我們在此拋出一些思考點,透過報導及專家的見解,希望讀者跟我們一起來啟動台灣的英語教育革命!


去年底,大考中心舉辦了高中英語聽力說明會,2次考試共有約12.4萬人參加,而從近3年英聽測驗成績擇優後各等級人數與百分比可以觀察到,英文A等級學生從105學年度的21.87%去年提升至24.35%、F等級也從5.81%提升至7.7%,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認為,這代表學校教育的警訊。

陳超明表示,台灣的語言雙峰現象從國小就開始,許多學生從小就放棄英文、放棄就不會再學習。過去台灣的英文都用閱讀在學習,但語言原本就是要從聽開始,國高中應做調整,不應只是讓學生看課本、學文法、背動態或詞性等,「台灣不是把英文當做一個語言在教」。

「雙峰現象代表學校教育的危機」,陳超明坦言,因為許多優秀的學生可是家長投資包括補習班、出國等,落差增加可能是家長的投資影響變大,學校教育影響越來越低。

高中英語聽力出現雙峰化。圖/報系資料照

至於有人因弱勢學生英聽能力不佳而反對用英聽當做大學入學門檻,陳超明說,「根本是本末倒置」,因為要把弱勢學生帶上來,不可以說他不好就不考,台灣學生還是要有競爭力。

而有人認為偏鄉環境不足導致英文聽力無法帶動?陳超明說,偏鄉的環境差不在於設備問題,「只要有電腦、網路及喇叭就可以用」,偏鄉的問題在於老師流動性高、學校環境問題,因為偏鄉沒有都市的資源如補習班等,偏鄉因為沒有補習班等資源,往往更依賴學校的教學,如果學校投入不足會導致其學習中斷。


訂閱《倡議+》,投稿成為倡議家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陳超明 英語學習 偏鄉地區 補救教學 城鄉差距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