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到但用不到?大學生免費諮商僅2成使用 不僅難預約且怕被貼標籤
衛福部推動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不過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12日公布「大專學生壓力調查」,發現97%的學生支持,但僅20%學生使用。台師大學生會長黃莨騰說,不是不用,而是用不到,主要是免費諮商專案難預約,再加上使用後易被貼標籤、被汙名化,使得好方案看得到、用不到。
諮商心理師公會連續第3年發布「大專學生壓力調查」,去年23%的大專生有明顯憂鬱情緒傾向,主要壓力為學業占68%、未來規畫的不確定性占54%。今年調查著重了解學生對社會情緒學習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交覺察、人際關係、負責任的決策變項,並評估大學生心理韌性狀態「怎麼看待壓力」。
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主任陳柏霖表示,調查顯示,約四成的學生具高社會情緒能力,但傾向低估自我,而衛福部推出免費3次心理諮商方案,有97%學生支持,但實際使用率僅約20%,多數學生仍以校內心理諮商系統為主要支持來源。
陳柏霖分析,支持度高、使用率低可能原因,有「可達性」問題,如地理位置、費用、時間等障礙,還有具體服務內容、獲取途徑缺乏認識的認知差距上,且心理汙名仍存在心理顧慮,或自認心理狀況良好而未尋求,或已使用學校資源或有其他調適的方式。
黃莨騰說,從高中到大學的「轉銜期」,要重新建立時間管理、人際關係與學習模式,若缺乏引導,容易感到迷惘與壓力,因此非常需要心理資源的介入。然而學生請了心理假後,不僅擔心被貼標籤,還可能「預約不到」,是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使用率低的原因。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陳柏熹表示,心理諮商方案目前合作機構617家,資源應該足夠,至於預約困難,可能是集中預約特定機構或診所,因而搶不到名額。統計至上個月底,全國使用率約87%,明年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服務將續辦。
推薦文章